凤舞倾城吧 关注:153贴子:7,735
  • 10回复贴,共1

·|凤舞倾城——「资料」清末民初,德国人在中国做什么 文/信力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德国是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列强之一,其桩桩罪行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至今提起来仍有人咬牙切齿。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在中华民国这段湮没的历史中(“旧社会”),德国曾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杰出的贡献。她不仅帮助中国训练了一支现代化陆军、建立了国防工业、制订抗日持久战策略,甚至推动中国工业现代化。可以说,没有德国的帮助,中国就没有进行抗战的基本物质基础,中国就不可能取得抗战的胜利。


1楼2016-02-23 18:39回复
      俾斯麦的东亚政策相对怀柔,对华亦多有援助。军事方面:德国克虏伯公司作为中国的合同商,负责修筑旅顺港和大沽炮台附近的一系列防御工事;北洋水师从德国采购了主力舰定远舰,以及经远号、来远号等装甲巡洋舰;德国军事教官帮助张之洞建立了“自强军”,并协助袁世凯培训“新建陆军”,这是中国最早的现代军队。工业技术方面: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的工程师帮助中国建立了近代的发电厂和钢铁工厂,如汉阳铁厂;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在颐和园中安装了中国的第一批电灯,北京的第一家自来水厂使用了德国AEG电机和水泵。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6-02-23 18:40
    回复
        二、德国的帝国主义野心
        1890年,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革退首相俾斯麦。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幻想通过殖民扩张,为德国寻求“一个太阳下的位置”,具有强烈的帝国主义色彩。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6-02-23 18:40
      回复
          中国虽以战胜国的姿态出现在巴黎和会上,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却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移交日本。北洋政府对这一做法不能接受,没有在和约上签字,转而寻求与德国单独签约。1919年10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派遣外交部参事赴柏林,中德展开外交谈判。经漫长的讨价还价,中德两国于1921年5月20日达成《中德协约》。该条约不仅从法律上正式废止了德国的领事裁判权、收复关税主权,还获得了协约国后来所放弃的战争赔偿。据相关材料,中国所得德国之战争赔偿总额达8400万元,连同宣战期间所捕获之德国船只、收回之德国租借利益、停付之庚子赔款,中国从德国共取得2.5亿元的赔偿和利益。这是中国在近现代史上唯一一次以战胜国身份取得战事赔偿。关于山东问题,协约明载,德国“因战事及和约已抛弃山东权利,故失去归还中国之能力”,此说对中国维护山东权益甚为重要,成为日后美国斡旋解决山东问题提供了依据。《中德协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新约”,使中德两国在平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


        11楼2016-02-23 18:42
        回复
            蒋介石在国家建设方面多以德国为参照。如他主张把俾斯麦的“铁血政策”作为实现国家统一的路径,把德国军队作为改造中华民国军队的楷模。1928年,蒋介石组织德国顾问团,先后聘请鲍尔(1928,德军上校)、克里拜尔(1929,德军中校)、魏采尔(1930,德军中将)、塞克特(1934,德军上将,德陆军总司令)、法肯豪森(1935,德军上将)等五人作为顾问团的核心人物。德国顾问团在中国军事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不仅帮助中国训练出一支现代化军队,建立国家防御体系,还为中国建立军火工业、兴建战略铁路网,甚至在抗战初期参与直接指挥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著名战役。1937年,中日之间爆发全面冲突,德国顾问团也因此于1938年被迫离华。1928-1938年,是中德合作最为紧密的十年,这一时期德国帮助中国兴建或完成了众多项目,可称作中德合作的“蜜月期”。


          15楼2016-02-26 19:44
          回复
              德械师对于中国国防具有重大意义。陈诚在1936年年底说,“抗日战争越晚爆发对中国就越有利,因我方可以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如果目前发动,我方一定是处于被动局面,如再迟一年,最低限度我方可有半主动的机会,如迟两年爆发,则我方可以完全掌握主动局面……”。对此,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持类似看法:“当时中国在选择抗日的时机上还是太急了一点,假如能再延迟五年,情况很可能完全不一样”。更有学者指出,“如果中日全面战争晚打5年,中国的损失会减少一半。如果晚开战10年,中日可能打个平手。如果晚开战15年,那中国就有可能击败日本”。只可惜,历史不给蒋介石机会。


            19楼2016-03-12 23:20
            回复
                2,帮助中国建立现代国防工业
                 为了装备德械国防师,中国从德国购买了大批武器装备。1936年德国运交中国2300万马克军火,1937年德国运交中国8200万马克军火。但军火不能总是依赖进口,为了满足对武器装备的迫切需求,塞克特协助中国发展兵工厂,法肯豪森提出“五年军火发展计划”,帮助中国兴建现代国防工业。


              20楼2016-03-12 23:21
              回复
                  3,帮助中国工业现代化
                   现代化军队离不开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支撑。鲍尔就曾向蒋介石建议:中国“必先有完整的军火工业、交通、电讯、邮政,甚至市政与卫生设施。缺乏任何一方,欲建现代化之国军均将受其阻碍”,因此建议“中国必须从经济建设开始,无论愿意与否必须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1936年,德国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制订了雄心勃勃的《中国工业计划》(“三年计划”)。该计划的短期目标是在一个非常短的时期内,把湖北、湖南、江西等省建为工业基地,以抵御日本的入侵,长期目标则是将这些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工业中心。


                23楼2016-03-12 23:21
                回复
                    1933年7月塞克特向蒋介石提交了《陆军改革建议书》。他在建议书中指出,为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应把长江中下游作为战略防御的重点,并建立战略交通系统。为此,他设计了从上海到南京间的江南国防工事,被称为“中国的兴登堡防线”。法肯豪森多次考察中国江防、海防。他亲自主持了长江江阴要塞的布防,以及凇沪线、吴福线、澄阴线的构筑。他看到了长江在战略上的重要性,建议在长江两岸及山谷建造一条横贯铁路,与南北向的沪杭和汉口到广州的铁路交叉,以贯通贵阳至昆明,将来再与通往缅北的雷多和通往仰光的铁路线相接。


                  27楼2016-04-10 17:41
                  回复
                      5,参与指挥对日作战:“是德国人在组织中国的抗日战争”
                       德国顾问亲临现场参与指挥了一些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


                    28楼2016-04-10 17:42
                    回复
                        6,调停中日战争
                        1937年7月21日至28日,蒋介石先后会见了英、美、德、意、苏、法等国大使,要求各国出面调停中日战争。日方态度强硬,宣布不欢迎任何第三国的调停。因日本已有声明,德国大使陶德曼起初不愿出面调停。但蒋介石暗示,如果不加以调停,中日冲突可能使中国滑向与德国敌对的共产主义苏联。


                      31楼2016-06-26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