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系的日子吧 关注:64贴子:746
  • 7回复贴,共1

丙申猴年三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昨天七点半起床八点半到图书馆,上午考古学三节课晚上马原三节课,中午开了两个小时会。记了28个宋辽金元的名解,看了23页《中国历史研究法》,借了一本美国教材版的《美国史》,听了两遍英语新闻。十一点半上床睡觉。
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做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3-02 09:05回复
    呃,今天课还蛮多的,上午中国古代商业史,下午唐宋专题史。上午的时候老师讲的一些事情还是和这两天所看的《中国历史研究方法》有些关联的。即专门史与通史的研究。学美术的成为美术史或书画史之泰斗;经济出身的对经济史的研究有着特殊的优势;诸如此类。
    梁先生也说到专门史与普通史之两途。法制史,文学史,哲学史,美术史…治专门史的学者不仅需要有史学的素养也需要各该专门学的素养。梁先生说“此种事业,与其责望诸史学家,毋宁责望诸各该专门学问者”。老师也说,历史学或许为万学之母,我也曾调侃过,数学,经济,管理,旅游,食品,电子科技哪一个没有历史呢?当初以此为傲,现在我却有些惋惜,也有些不解。
    做普遍史者需要怎样的一种通识,需要怎样宏博的学识,需要怎样的心怀呢?当下的历史,多偏向于这种专门史,还有交叉历史的研究,诚然,这样容易出结果,对于我们现在这样一种求快求新的社会来说是顺应潮流的。但是一方面,和那些学习其他专业,懂得在本科完成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后转个弯,在硕士阶段从事此类专门史研究的人相比,我们何能企及;另一方面,我看二十四史,或《史通》《文史通义》无论是良史还是秽史,的确会有面对千年历史的时悲时喜时恨时叹无限的情绪与心得,我的思想人生确实会因之变化,但是面对现在的论文,我深知的确有所得,可是那时冰冷的,怎么说呢?我或许会记住,但不会一直放在心里。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3-02 16:14
    回复
      2025-07-30 22:16: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讲到学校去年没有评上省里的一个重点计划,此事在校内引起不小的轰动。据说食品学院等工科的院系便指责校领导对其投入太少,导致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少,因此无缘。据说其认为工科类研究出成果快,一年不够两三年总是可以的,而史学之类则不然。前半句我也只是道听途说有错处望原谅文科生的天真和痴傻吧,后者我实是深有感触。我才大学,但我的的确确感觉到了生命短矣,可叹功业未就,我有那么多想做,想知道的事情都还没做呢!时间实在太匆匆。历史的研究与积累,按照我的情况,估计十年内不会有什么大成果。科举制以前讲家学,史官的代代相袭,需要怎样的积淀才会赢一本可以流传的佳作啊!
      想一些也真无奈。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3-02 16:23
      回复
        啊呀感觉这个吧一点学术水平都没有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3-03 18:24
        回复
          看黄永年先生的《唐史十二讲》,人家上高中读的都是《通鉴纪事本末》,想一想自己那个时候还在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间年表,现在专业书也没看多少,我也是好尴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3-03 18:38
          回复
            中午在阳台上看书,阳光太暖,晒得我犯困,于是睡到了现在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3-04 16: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