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10贴子:189,098

廉台之战的过程及燕军兵力(老狼首发慕容冲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出兵两年来,慕容氏横扫幽冀的军阀和流寇。征服冀北后,冉闵已成为燕国最硬的敌手。冉魏承继后赵的政权制度,其组织能力不同于以往的草头大王。另外,冉闵拥有身经百战的军队,其战斗力强于过去的任何地方武装。
公元352年四月五日,燕王命令慕容恪发动进攻。慕容恪尽起精锐南下。他委任封弈和高开为副将,率领数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向中山进发。
攻克襄国后,冉闵不得不面对燕国的军事压力。称帝前后冉闵大肆派粮,连年征战耗费无度,因而仓廪已经没有余粮了。曾经的三十万部队已缩减为几万,冉魏依然无法维系开销。故此,冉闵让世子冉智留守邺城,自己和小儿子冉操等万余人马北上常山、中山一带征粮。
听闻燕军杀来,部下董闰和张温劝谏:“鲜卑人锐不可当,且敌众我寡,陛下应暂避其锋。等他们懈怠之后,我们再攻其不备。”冉闵大怒:“我正要攻克幽州,擒斩慕容儁。现在遇上慕容恪就逃匿,将来如何用兵。”他决心跟慕容恪拼个高下。
冉闵无所畏惧地勇往直前,来到中山东南三十里的安喜县(今河北省定州市东亭镇固城村)。据说安喜“倚河为邻、砌土为堡”,乃春秋时管仲为了对付狄人所筑。安喜城坚固,北魏时唐河涨水,河堤仍露出纵横堆积的枋木;即便今日,我们还能在当地找到安喜的残砖断瓦。
慕容恪正在中山城内。他听闻魏军迫在眉睫,便整队而出。冉闵见燕军全是骑兵,而自己多为步卒,遂主动南渡沙河(定州市大沙河,《水经注》称汇入滹沱河)。燕骑追及沙河。两军隔河对峙了数日。慕容恪便在北岸修筑安乐垒,以防魏军偷袭。
燕王得报,率大军从蓟城赶往中山,为慕容恪后援。
冉闵探知燕军人多势众,便拔营向西南的常山方向撤退。慕容恪渡河紧追不舍。燕军马快,一路尾随魏军南下。
平日里,鲜卑铁骑一冲,敌军便惊慌溃散任其宰割;没料到今天竟撞上压不垮的步兵阵营。仿若十四年前的场景重现:慕容恪的骑兵连续冲锋十次,冉闵有序抵抗交替撤退。燕军铁骑不仅没有撬开敌阵,反被魏军杀伤不少。
骑兵们不知所措,谈闵色变。慕容恪亲自巡视军阵,高声训诫:“冉闵有勇无谋,逞匹夫之强。他的军队饥饿疲惫,难以继续战斗。我们只要把他们逼入绝地,就能一举击破!”
魏军在燕军的追击下边战边退,缓慢而坚定地走了三十多里,来到了泒水北岸的廉台(泒读音:孤,大清河支流磁河)。
廉台(今定州市息冢镇廉台村)西南两面环水,河曲有一大片树林。冉闵计划将燕骑引入丛林。他盘算利用地形解决战斗,或者抢渡泒水撤往六十里外的常山。
高开发觉了急忙向主将建议:“我军利于平地作战。一旦冉闵钻进树林,那就让他逃走了。请将军赶紧遣轻骑阻击,引诱他到平原,我们才好纵军攻击。”
慕容恪立即派轻骑兵拦截。燕军骑士百般辱骂、佯装败退。冉闵恚怒受不得激将,果真回追到了平地。慕容恪当机立断兵分三路:自领中军抵挡冉闵,封弈和高开两军从左右合围。他决心要把魏军围歼在泒水之北。
冉闵杀回平地,像巨斧一般劈入燕军。他左手持两刃矛、右手拿钩戟,连挑带拨杀掉三百多人。忽然,冉闵望见猎猎飞扬的主帅军旗。既然知道了慕容恪的位置,他便指挥士卒向燕国中军冲击。冉闵期盼击杀慕容恪,险中求胜,挽狂澜于既倒。
冉军不计死伤浴血奋战,很快就杀散了中军前队。然而,黑压压的后队却让冉闵大吃一惊。后队的五千人马皆批重甲。马背上的甲士乱箭如飞,马匹之间用铁链相锁,结为方阵。即使被魏军杀死,人不坠马、马不离群。后队变成了一堵不可逾越的铁血长墙,横挡在魏军之前。
此时,喊杀声骤起。燕军伏兵从两旁杀出,三面夹击把冉闵团团围住。腹背受敌的魏军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当场被斩杀七千多人。魏国尚书仆射刘群被乱军击毙,命丧泒水北岸。
冉闵见寡不敌众,跃马挺矛,拼死向东突围。东面恰好是高开的部队;但燕军哪里挡得住满身血污、面目狰狞、死中求生的魏军。冉闵杀开血路溃围而出,沿泒水向东逃去。高开被魏兵砍翻下马,伤重不治。
冉闵狂奔二十多里,回头瞧见儿子冉操等一班将士还跟着自己,不由稍稍宽心。突然,胯下战马长嘶一声,前腿一颤纵身跌倒。冉闵的坐骑名叫朱龙,因整日恶斗疲惫伤重而亡。冉闵被狠狠地摔在地上。冉操等大惊,赶紧抢上来解救。不料后面蹄响如雷,燕军轻骑已经追到。
冉操一咬牙,打马狂奔逃往鲁口。董闰和张温刚要抵抗,双双被击倒在地。冉闵还想起身再斗,却力竭被擒。四个半世纪前,李陵的步兵军团在匈奴骑兵的围攻中覆灭。如今,冉闵的百战雄师被燕军铁骑歼灭。
慕容恪一边把俘虏送到中山燕王处,一边带队渡过泒水来到常山东面的滹沱河。魏国常山守将苏亥组织数千骑兵突袭慕容恪,但被士气高昂的燕军乘胜击破。老狼在想,假如常山部队主动介入廉台之战,即便不能扭转战局,至少可以救出冉闵。
慕容恪顺势占领常山国治所真定(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燕王却命他回师镇守中山,自己则桎槛冉闵返还蓟城。
四月二十日慕容儁回蓟,实施大赦以示庆贺。燕王有个心结,见不得旁人僭越帝号。他斥责冉闵:“你不过是才能低下的奴仆,怎敢妄自称帝?”冉闵凛然说道:“天下大乱,你们这样的夷狄禽兽尚称孤道寡。我乃堂堂中土英雄,为什么不能称帝!”慕容儁大怒,命鞭打他三百下并押往龙城向宗庙献捷。
高开的弟弟高商悲痛呕血,体弱到只能扶杖而行。燕王认为自古以来兄弟情深莫过于此,可以作为表率,遂拜高商为昌黎太守。高商哭着求情:“臣兄在此郡为官后去世,实在不忍心接任。”慕容儁体谅他而改授辽西太守。
五月初三日,燕国在龙城的遏陉山斩杀了冉闵(今朝阳市XXX)。
因为看问题角度不同,冉闵的功过任人评说。老狼佩服他那种“生不能五鼎食,死亦当五鼎烹”的豪迈。传奇英雄至始至终洋溢着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现在,老狼来推敲下慕容恪在廉台血战时的大致兵力。
一、【排除法】燕国的军事制度同样仿效魏晋。军队名义上由五兵尚书调配。五兵为中、外、都、别、骑五个军种,即主力军团、州郡驻军、京师禁军、偏师队伍和骑兵部队。
《资治通鉴》讲慕容恪的泒水之师为骑兵,就让我们来算算燕国总兵力及中、外、都、别大致有多少人。
燕军进入华北时,总动员了二十余万人;而冉魏有士卒三十万,史称“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也”。故廉台战前的燕军总兵力不会多过三十万,不然史籍必有相关记录。
大战之时,燕王亲帅大军为慕容恪的后援。这支王军肯定是主力军团,人数不确定。
燕国占领幽冀之后,共拥有二十多个郡国。按照晋朝的州郡兵配比,每个郡国应有五千到三千兵力维持新旧领地的统治,所以州郡驻军大约在十万左右,超过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禁军驻守蓟城和龙城(慕容晔尚在龙城),兵力不详。两地禁军暂按两万合计。
偏师有多少人呢?战后燕王特意抚恤了慕容恪的泒水部队与慕容评的围邺之军,且慕容霸带兵在外。所以当时至少有慕容评和慕容霸两支偏师。史载慕容评有三万人马。之前慕容霸进军华北时领兵两万,而对手段勤拥众万余,故推测他的部属还是两万。因此,偏师一共五万人。
总兵力扣除驻军、禁军和偏师,燕王主力和慕容恪的骑兵最多十三万人。《晋书》称燕王替慕容恪与慕容霸二军声援,冉闵听闻燕王前来便放弃对峙立即撤退。参考燕国出兵的案例,主力军团多于骑兵队伍,则廉台之战最多不过六万燕军参战。
二、【值算法】史书明确泒水之师分为三军,中军最强并有五千重甲连环马。燕国各军分前后队作战。故我们很快得出慕容恪的部队最少为三万之众。
三、【比较法】有人以为慕容氏乃游牧民族,骑兵一定很充沛。其实,慕容部定居农耕已经超过六十年了,他们的战马数量并非想象得那么多。为了一千匹马,燕王跟拓跋什翼犍红过脸;高官捐献五十个人、四十头牛,马却只有七匹。
让我们来瞧瞧燕国出动骑兵的案例:步骑五万增援柳城、骑兵两万突袭后赵、步骑五万五攻打高句丽、骑兵两万破灭宇文、骑兵一万七北征扶余、步骑两万攻克乐安城、骑兵三万救援襄国、步骑三万围困邺城。
不难看出,燕军骑兵参战从一万七千到三万不等。这跟许多战役里的骑兵数量大致相当。
例如,李牧伏击匈奴动用了一万三千骑,项羽依靠三万骑兵在彭城大破刘邦,石虎敲骨榨髓挤出四万匹马准备攻燕,冉闵三万骑讨伐张贺度,北魏出动三万骑攻打却月阵,成吉思汗在怀来消灭金国主力时用兵三万四千骑,哲别和速不台远征高加索也是三万骑,徐达两万骑兵在太原城下击败王保保,山海关之战多尔衮兄弟冲击大顺军的两白旗骑兵同样为两万。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拥有明显的战斗优势;但为了保持速度与冲击力,一场战斗中的骑兵队伍不会过于庞大。而且,骑兵的配置要求非常严格:战士必须熟练掌握骑射、劈刺等技能;战马肯定得挑选健康的壮年马,部分骑兵还一人多马;他们的装备和粮耗也远远超过普通士卒。
可见,骑兵最大的短板就是成本太高。因此只有占据了优良马场的游牧民族,或者实力雄厚的中原政权才能组织起十万骑的部队(依靠三代人的积蓄,漠北之战汉武帝出动了十万骑兵)。
上述两个条件,称帝前的慕容氏并不具备----大漠草原还在拓跋以及丁零等部族的手中,自身刚刚从东北进据华北----故而短时间内他们不可能实现十万骑的跨越发展。
老狼认为,吞并宇文部前慕容氏不过两万骑;之后虽然兵力翻番,但能够动员的骑兵不会超过七万;再减掉战前慕容儁、慕容评和慕容霸的骑兵队伍,慕容恪带四万人马参加了廉台之役。
当然了,这四万骑乃燕军精锐;侍中兼卫将军慕容恪更成为了燕帝国的顶梁柱。


IP属地:四川1楼2016-03-04 21:54回复
    这个赞同。但你对魏军兵力的分析我不赞同。魏军兵力最盛时,并非廉台之战前,而是襄国之战前。襄国之战,冉魏十万大军覆灭在襄国城下。几个月后,冉魏河南诸将叛魏依附东晋。河南诸将兵力不少于十万,那么冉闵手里兵力不超过十万,甚至不到五万。后来冉闵再次北上攻打襄国,只带了八千骑兵。廉台之战,冉闵手里兵力只有万余人。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3-05 17:31
    收起回复
      个人对冉闵和慕容氏都比较喜欢。谈谈冉魏为什么如此悲惨。根子还是在襄国之战。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16-03-10 16:00
      回复
        不要责怪冉闵打开粮库分给平民,这些平民都是胡人离开邺城时来到邺城,是投奔冉闵来的,不能眼看着他们饿死吧!?而且,这些人很快就成为了魏军和军属。粮仓需要新粮入库,可是襄国之战毁掉了邺城附近一年收成。350年邺城被围攻,农业生产停顿。351年襄国之战,邺城再次告急,即使种下粮食,也无人收割,又是颗粒无收。352年,没等新粮收获,冉闵就死了,邺城还是没有收获。这就是邺城人相食的原因。但这怨不得别人,谁让冉闵襄国之战惨败呢!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9楼2016-03-10 16:12
        回复
          现在把冉闵吹捧上了天,什么汉族救星、杀胡英雄。。。
          其实,真正的冉闵就是一位豪杰,乱世之中他搠取了权力,但没能打赢慕容氏,如此而已。
          他的为人和事迹,我们不需要神化,也不必去诽谤,真实地记录,是对他最好的宣传
          PS,冉闵其实姓染,并非内黄冉瞻的后人。


          IP属地:四川50楼2016-03-11 13:00
          回复
            谈点个人研究成果。李农被杀,并非功高震主,而是冉闵是他的第二个傀儡,第一个是石鉴。冉闵不杀李农,李农也会杀他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1楼2016-03-11 17:01
            收起回复
              冉闵的姓氏,我认为就是冉,后代染华,是不是后改的?关于李农,李农被杀时,同时被杀的是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等。前两个职务在东汉和西晋是内廷职务,中常侍是宦官。也就是说冉闵是李农众多耳目监视下。据此,我猜测冉闵是用突然袭击的方式对李农下的手,很可能没找任何帮手。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2楼2016-03-12 10:51
              收起回复
                石遵、石鉴、李农、石闵分别扮演了汉少帝、汉献帝、董卓、吕布的角色。不同在于李农杀了石鉴后,还是让石闵当皇帝,自己幕后操纵。杀胡令应该是李农的专利。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53楼2016-03-12 10:58
                回复
                  问问大家狼,你对廉台之战的过程,是自己推测的,还是有史料支持?
                  燕军分成三军,哪里来的?我过去一直认为高开是慕容恪身边的。


                  IP属地:黑龙江55楼2016-03-14 14:42
                  回复
                    <晋书斠注載记第十慕容儁>
                    “恪谓诸将曰:吾今分军为三部,犄角以待之。。。吾今贯甲厚阵以俟其至,诸君但厉卒,从旁须其战合,夹而击之,蔑不克也”


                    IP属地:四川56楼2016-03-14 18:58
                    回复
                      慕容恪尽起精锐南下。他委任封弈和高开为副将,率领数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向中山进发。
                      ---------------------------------------------------------------------------------------------------------------------
                      高开不是副将。


                      57楼2016-03-14 20:43
                      收起回复
                        副将是相对主将而言,主将外的将领都能叫副将。高开已经单独领兵作战了,还不能算副手的缘由,我对网友的这个理由很感兴趣


                        IP属地:四川来自iPad58楼2016-03-16 09:23
                        收起回复
                          骑兵数量还有个制约,就是马料形成门槛,聚集十万骑兵的话,要养活马匹压力极大。慕容鲜卑本族其实不过十万量级的人口,其后增长的人口,一部分是吞并的段氏等鲜卑部族,但这个数量也不会超过几十万。所以,真正能出动的骑兵,不会超过十万。加上还得留下部队镇守后方。


                          IP属地:北京60楼2016-03-21 18:43
                          收起回复
                            其实我很想看看论证北魏的兵力。尤其前期和后燕拉锯时。


                            IP属地:北京61楼2016-03-22 08:27
                            收起回复
                              本不想长篇大论,因为贴吧这种形式和受众只适合普及常识,深入的讨论史实并不适合,不过鉴于楼主感兴趣,正好今天也有时间,就好好说下。
                              先看史料。
                              《晋书‧载记》:儁遣慕容恪及相国封弈讨冉闵于安喜。
                              《太平御览‧十六国春秋》:四月,遣辅国恪、相国奕讨冉闵,战于魏昌廉台。
                              史书已经写明了慕容恪和封弈统军,虽然没有用为副、副军、副之等字,但按照史家笔法,封弈就是副统帅。
                              另说下,这不是慕容恪委任的,是慕容儁任命的。
                              可以参照《三国志‧毌丘俭传》:帝遣太尉司马宣王统中军及俭等众数万讨渊,定辽东。
                              《晋书‧何曾传》:及宣帝将伐辽东,曾上疏魏帝曰:"臣闻先王制法,必全于慎。故建官受任,则置副佐;陈师命将,则立监贰;宣命遣使,则设介副;临敌交刃,又参御右,盖以尽思谋之功,防安危之变也。是以在险当难,则权足相济;陨缺不豫,则才足相代。其为国防,至深至远。及至汉氏,亦循旧章,韩信伐赵,张耳为贰;马援讨越,刘隆副军。前世之迹,著在篇志。今太尉奉辞诛罪,精甲锐锋,步骑数万,道路迥阻,且四千里。虽假天威,有征无战,寇或潜遁,消引日月。命无常期,人非金石,远虑详备,诚宜有副。今北军诸将及太尉所督,皆为僚属,名位不殊,素无定分统御之尊,卒有变急,不相镇摄。存不忘亡,圣达所裁。臣愚以为宜选大臣名将威重宿著者,成其礼秩,遣诣北军,进同谋略,退为副佐。虽有万一不虞之变,军主有储,则无患矣。"
                              古代行军作战是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的,陈师命将则立监贰,不会像楼主那样想当然的随意安排,那是不可能的。


                              62楼2016-03-27 2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