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海陵河是小镇的母亲河,充满灵气与动感;那么,建新路则是这个全国重点镇“母亲”身上一条重要经络。因为,在这条路北侧的一间小巷里,一位年轻的女性用她的善良和仁慈把爱心挥洒四方,慰问五保老人、资助贫困学童、奉献社会爱心,六年先后捐赠款物近20万元,经她帮助的对象达500多人(次),成为人们广为称颂的活“雷锋”。
五保老人的“亲闺女”
2016年1月26日,位于苏北阜宁县益林镇西城区的益林镇敬老院来了一群衣着鲜亮的女服务员,她们来到后,十分热情地一边招呼着敬老院的老人,一边动作熟练地打热水、搬凳子、拿工具,为80多位五保老人义务修脚。双脚泡在木桶里,一阵暖流涌遍全身,76岁的左文章老人喜滋滋地说,就要过年了,高培林老板又组织店里的员工为我们修脚,真比亲闺女还想得周到呀。
今年43岁的高培林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老板,在镇上创办红圆休闲会所和谊宾商务宾馆两家店面,虽然坐落于益林镇建新路上的一条小巷里,但由于她诚信待客,和气经营,她的生意一直很好。加上她乐善好施,故这条小巷声名远播。
说起高培林与五保老人的缘分,她说,年幼时经常去外婆家玩,外婆家的隔壁就是镇敬老院,她看到居住在这里的孤寡老人虽然吃饭睡觉有了着落,却无法享受越来越好的美好生活,就暗暗在心中许下诺言:长大后要让这里的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中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外闯荡,靠做生意打拼有了一些积蓄。2006年为了照顾家中残疾的母亲,她毅然放弃在外地生意回到家乡益林。
不甘过平凡生活的高培林决心在家乡创办一份自己的事业。她敏锐地感到,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健康、时尚、保健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人的一大追求。她决定创办一家以脚艺为主的休闲会所。为此,她先后到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考察,并拜扬州陆琴脚艺学院的教授为师,潜心学习脚艺技术,并高薪聘请北京、扬州等地的脚艺师傅驻店指导。2009年10月,一座投资300万元,营业面积500多平方米的以淋浴、足疗、修脚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红圆休闲会所终于开业了。开业后,她连续三天在店里为本镇100多位60周岁以上的过往的老人免费修脚,引得四乡八邻的人赞不绝口。
起初,由于老人们的脚茧皮厚浊,指甲较长,修脚的年轻服务员有些不太愿意,高培林对她们说,谁家没有父母呢,就当这些老人是自己的父母,孝敬孝敬他们吧。此后,高培林就真的把这些五保老人当着了亲生父母看待,逢年过节都带着糕点、水果到敬老院慰问,并为老人们义务修脚,几年来从不间断。正在享受修脚服务的方老爹说,他住在益林敬老院已经六年了,红圆会所的女老板高培林自创办会所后,每年都来敬老院给他们五保老人修脚,一年来服务5-6次,每逢节日都送慰问品给老人,去年过年送了整头猪给敬老院,花生、瓜子、大糕、果子都是用麻袋装运来的,她就像亲闺女一样对待我们五保老人啊。高培林说,这些老人无儿无女,平时生活孤单,你对他们送上一点点爱心,他们就会感到整个世界一片温暖。朴素的话语,透出的是高培林对老人们的浓浓孝心。
流浪汉温暖的“家”
益林镇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镇域范围广,人口流动量大。一天,高培林在镇上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翻着垃圾桶,找食物吃,她当即从街边上买来了烧饼塞到老人的手里,看着老人狼吞虎咽的样子,她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旁边做生意的人告诉高培林,这位老人姓李,是一位60多岁的孤寡老人,由于脾气倔强,智力不全,坚决不肯住进敬老院,平时靠拾点废旧糊口,有时就睡在马路边上。看着老人的凄凉光景,她的心里非常难受,一个想法油然而生,她要把自己的会所当作老人的“家”。以后,只要看到老人就给他买点吃的,还时不时地接济老人钱物、衣服等。她还特别关照店里的员工,允许老人到会所免费洗澡,允许老人到店里过夜。
2013年,她又在镇上新开了一家宾馆,专门设立了一间“爱心客房”,供有困难的社会群众临时歇脚。益东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张晨涛说,高培林经常帮助困难群众,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女老板。
贫困学童的“幸福事”
2016年3月2日,益林镇益北小学利益课间操时间举行隆重的感恩仪式,向多年资助该校贫困学童的“爱心妈妈”高培林表示感谢。活动现场,高培林又一次资助该校近30位贫困学童,为他们送上文具、书包和慰问金。
2012年的8月,高培林特地向镇民政办要了一份贫困学生名单,她说:“以后只要有需要献爱心的,就请通知我一声”。后她主动与益北居委会的两名贫困学童结成帮扶对子,当他们的“爱心妈妈”,经常送去礼品和慰问金,让两家人感动不已。
家住阜宁经济开发区的小邓,正读初中二年级。3年前不幸患上了“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在上海住院几天,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后转盐城市一院治疗,不到两个月时间,又花去治疗费15万多元,医生说要治好小邓的病,还需10多万元。无奈之下的小邓给当地一家媒体爱心栏目写来求助信,盼望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上的好心人的帮助。高培林得知消息后,专程来到小邓的病房,携上花篮安慰小邓,鼓励她与病魔斗争,早日康复回校读书,并捐助了1万元。
有人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高培林连续多年关心五保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的善举在当地传为佳话。2015年,她光荣地被评为“阜宁好人”,连续多年被地方政府评为“优秀慈善家”。
五保老人的“亲闺女”
2016年1月26日,位于苏北阜宁县益林镇西城区的益林镇敬老院来了一群衣着鲜亮的女服务员,她们来到后,十分热情地一边招呼着敬老院的老人,一边动作熟练地打热水、搬凳子、拿工具,为80多位五保老人义务修脚。双脚泡在木桶里,一阵暖流涌遍全身,76岁的左文章老人喜滋滋地说,就要过年了,高培林老板又组织店里的员工为我们修脚,真比亲闺女还想得周到呀。
今年43岁的高培林是一位性格开朗的女老板,在镇上创办红圆休闲会所和谊宾商务宾馆两家店面,虽然坐落于益林镇建新路上的一条小巷里,但由于她诚信待客,和气经营,她的生意一直很好。加上她乐善好施,故这条小巷声名远播。
说起高培林与五保老人的缘分,她说,年幼时经常去外婆家玩,外婆家的隔壁就是镇敬老院,她看到居住在这里的孤寡老人虽然吃饭睡觉有了着落,却无法享受越来越好的美好生活,就暗暗在心中许下诺言:长大后要让这里的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中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外闯荡,靠做生意打拼有了一些积蓄。2006年为了照顾家中残疾的母亲,她毅然放弃在外地生意回到家乡益林。
不甘过平凡生活的高培林决心在家乡创办一份自己的事业。她敏锐地感到,如今人们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健康、时尚、保健的生活方式已成为现代人的一大追求。她决定创办一家以脚艺为主的休闲会所。为此,她先后到上海、北京等大都市考察,并拜扬州陆琴脚艺学院的教授为师,潜心学习脚艺技术,并高薪聘请北京、扬州等地的脚艺师傅驻店指导。2009年10月,一座投资300万元,营业面积500多平方米的以淋浴、足疗、修脚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红圆休闲会所终于开业了。开业后,她连续三天在店里为本镇100多位60周岁以上的过往的老人免费修脚,引得四乡八邻的人赞不绝口。
起初,由于老人们的脚茧皮厚浊,指甲较长,修脚的年轻服务员有些不太愿意,高培林对她们说,谁家没有父母呢,就当这些老人是自己的父母,孝敬孝敬他们吧。此后,高培林就真的把这些五保老人当着了亲生父母看待,逢年过节都带着糕点、水果到敬老院慰问,并为老人们义务修脚,几年来从不间断。正在享受修脚服务的方老爹说,他住在益林敬老院已经六年了,红圆会所的女老板高培林自创办会所后,每年都来敬老院给他们五保老人修脚,一年来服务5-6次,每逢节日都送慰问品给老人,去年过年送了整头猪给敬老院,花生、瓜子、大糕、果子都是用麻袋装运来的,她就像亲闺女一样对待我们五保老人啊。高培林说,这些老人无儿无女,平时生活孤单,你对他们送上一点点爱心,他们就会感到整个世界一片温暖。朴素的话语,透出的是高培林对老人们的浓浓孝心。
流浪汉温暖的“家”
益林镇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镇域范围广,人口流动量大。一天,高培林在镇上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在翻着垃圾桶,找食物吃,她当即从街边上买来了烧饼塞到老人的手里,看着老人狼吞虎咽的样子,她流下了同情的泪水。旁边做生意的人告诉高培林,这位老人姓李,是一位60多岁的孤寡老人,由于脾气倔强,智力不全,坚决不肯住进敬老院,平时靠拾点废旧糊口,有时就睡在马路边上。看着老人的凄凉光景,她的心里非常难受,一个想法油然而生,她要把自己的会所当作老人的“家”。以后,只要看到老人就给他买点吃的,还时不时地接济老人钱物、衣服等。她还特别关照店里的员工,允许老人到会所免费洗澡,允许老人到店里过夜。
2013年,她又在镇上新开了一家宾馆,专门设立了一间“爱心客房”,供有困难的社会群众临时歇脚。益东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张晨涛说,高培林经常帮助困难群众,是一位富有爱心的女老板。
贫困学童的“幸福事”
2016年3月2日,益林镇益北小学利益课间操时间举行隆重的感恩仪式,向多年资助该校贫困学童的“爱心妈妈”高培林表示感谢。活动现场,高培林又一次资助该校近30位贫困学童,为他们送上文具、书包和慰问金。
2012年的8月,高培林特地向镇民政办要了一份贫困学生名单,她说:“以后只要有需要献爱心的,就请通知我一声”。后她主动与益北居委会的两名贫困学童结成帮扶对子,当他们的“爱心妈妈”,经常送去礼品和慰问金,让两家人感动不已。
家住阜宁经济开发区的小邓,正读初中二年级。3年前不幸患上了“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在上海住院几天,花光了家中的积蓄。后转盐城市一院治疗,不到两个月时间,又花去治疗费15万多元,医生说要治好小邓的病,还需10多万元。无奈之下的小邓给当地一家媒体爱心栏目写来求助信,盼望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上的好心人的帮助。高培林得知消息后,专程来到小邓的病房,携上花篮安慰小邓,鼓励她与病魔斗争,早日康复回校读书,并捐助了1万元。
有人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高培林连续多年关心五保老人,关爱弱势群体的善举在当地传为佳话。2015年,她光荣地被评为“阜宁好人”,连续多年被地方政府评为“优秀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