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诗词吧 关注:873贴子:17,996
  • 12回复贴,共1

◤《 欲海回狂》◥--古文-- 清朝·怀西居士· 周安士· 著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少年谁不欲膺富厚,而淫者偏赤贫。
少年谁不欲掇巍科,而淫者偏运蹇。
少年谁不欲生贵子,而淫者偏无后。
少年谁不欲享高寿,而淫者偏早夭。
一日风流,终身困苦。
有志者,其不可以仰事俯育之身,暂迷情于花柳也。
后生可畏,尚慎旃哉!

附:
周梦颜(1656~1739),一名思仁,字安士,清初居士,江苏苏州昆山人。自号“怀西居士”。博通经藏,深信净土法门。尝以众生造无量罪,唯淫杀二业,实居大半,因著戒杀戒淫二书及《西归直指》四卷。其戒杀书,名《万善先知》;其戒淫书,名《欲海回狂》。言多恳切深痛。劝人断恶修善,念佛归心净土。劝诸淫者,先观胎狱,了种种苦;次观此身,诸虫猬集;次观男女,脓血粪秽,恶露中满,犹如臭厕;次想死人,黄水流出,臭不可闻,遍体生虫,皮肉渐尽,骨节纵横,人兽践踏。而我此身,终亦如是。此外,又著有《阴骘文广义》三卷。
乾隆四年正月,与家人诀别,谓将西归,家人请以香汤沐浴,却之曰︰‘我香汤沐浴久矣。’谈笑而逝。享年八十四。其著述被合编为《安士全书》行世。


1楼2016-03-10 17:55回复
    虫寓观
    (此观修成后,可以看到人体内聚集了各种微生虫,这是开始用不净观来灭除淫念的方便法门。)
      人的血肉之躯真是污秽,无数的微生虫聚集其中。它们潜藏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形状极为微细。凡夫的肉眼无法察觉,只有天眼才能看到。让我们静心反观自身,你会发现执迷男女身相是多么可笑。
      《正法念处经》说:
      人的头部有二种虫,在其中活动,常以脑汁为食。
      有放逸虫,住在头顶,令人生病。
      有发虫,住在头骨以外,常以头发的根部为食。
      还有耳虫,以耳中肉为食。
      有鼻虫,以鼻中肉为食。
      有脂虫,住在脂肪中,生气时让人头痛。
      有食涎虫,住在舌根,生气时让人口干舌燥。
      有醉味虫,住在舌端,遇到美食就昏醉,遇到不好的食物就变得衰弱。
      有六味虫,这些微虫喜欢什么滋味,人也就会喜欢。
      有牙根虫,住在齿间,生气时让人牙痛。
      还有四种微虫,住在咽喉中,人吃东西时能让津唾杂乱,咽入喉咙后与脑部的粘液混合,有时会发生呕吐。
      有抒气虫,生气时让咽喉闭塞。
      有二种续虫,生在关节间,让人脉痛。
      有肿虫,住在身内,这种虫饮血后,会使人自然发肿。
      有嗜睡虫,住在全身各部,疲劳的时候就聚集到心脏,人就会睡眠。
      还有十种虫,住在肝脏、肺部,使人得病。
      还有二十种虫,住在骨髓中,以人的精液为食,使人欲火炽盛。
      还有二十种虫,住在阴部,让人消瘦多瞋,下体常臭。
      还有十种虫,住在屎尿中,又臭又难看,有时让人腹泻,有时让人便秘。
      (以上八十种微生虫,它们的名称、形状,在佛经中有详细记述,这里就不一一摘引了。)


    28楼2016-03-10 18:17
    回复
      中阴异同类(七问七答)
        问:经上说的中阴身是什么?
        答:就是人死去之后的神识,如《大般涅槃经》所说。经文大意说:“临命终时,亲属围绕哭泣,其人惊慌恐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一生所作的善恶业力,全都显现在眼前。身上的热气散尽之后,过去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灭,生起中阴身。入胎之后,中阴身消失,未来的色、受、想、行、识五阴生。譬如灯亮暗灭,灯灭又暗,相续不断。”
        问:有人说人身内有三魂七魄,一个魂投胎,一个魂守尸,一个魂受罪,是这样吗?
        答:这些说法都是道士编造的,参见《文献通考》。要是这样的话,转世一次就会留下两个鬼,转世十次留下二十个鬼,千次留下两千个鬼。一人留下两千个鬼,两千人就留下四百万个鬼。时间一长,遍处都是鬼了,请问这些旧鬼将来如何安置?作为一个凡夫,怎么可能有成百上千个化身呢?再请问哪个鬼能幸运地投生,哪个鬼却不幸而受罪呢?
        问:正人君子命终的时候,心中自然能做得了主。为什么到了中阴身时,却把人看成是牛、马、鹅、鸭呢?
        答:人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法作主。就好像梦中发生的颠倒错乱,圣人也会有。孔子岂不知道周公已经去世几百年,可他在梦中见到周公时,恐怕未必把他看成死去的人。此外孔子岂不知道活着的人不应受祭奠,为什么他还是梦见自己坐在厅堂前的两根柱子中间受人祭奠?声闻投胎后会记不清过去,初位菩萨转世后也会有所迷惑,更何况是凡夫呢?
        问:人在临命终的时候,若是动了欲念,必然会堕入恶道。但本书卷二“轮回观”中,西瞿陀尼洲的中阴身上前拥抱天女,为什么却能生天?
        答:临终时的念头,固然非常关键,而生天的福报还是由平日的善行积累而来。譬如树枝向东长,断的时候会往东倒。向西长,就会往西倒。
        问:《观无量寿佛经》中,九品往生极乐世界,临终都见到莲花。而北郁单越洲中品生天,也见到莲花。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观无量寿佛经》中,每一品往生都有化佛来迎接。北郁单越洲生天,没有化佛迎接。
        问:即将投生到狗胎和猪胎中的人,往往能见到各种美女。而西瞿陀尼洲生天时,也能见到美女。两者有什么区别?
        答:一属情欲,一属善念。善念使人轻盈清静,因此就会上升。情欲使人沉重浊乱,因此便会下降。如《楞严经》所说:“纯是善念就会上升,必然生到天上。如果能修福修慧,又有往生净土的志愿,自然业障消除,豁然开悟,往生佛国。情欲少而善念多,就成为飞仙、鬼王或飞行夜叉。情欲和善念大致相当,就会不升不降,生到人间,其中善念多的就聪明,情欲深的便愚钝。情欲多而善念少,就沦入畜生道,其中欲念重的为走兽,欲念轻的为鸟类。七分情欲、三分善念,就会沉入水轮之下,成为饿鬼。九分情欲、一分善念,就会堕入地狱,其中欲念稍轻的生于有间地狱,欲念重的生于无间地狱。纯是情欲,就会堕入阿鼻地狱。”
        问:堕入阿鼻地狱的人,刚进去的时候,会把八万四千剑林看成是宝树,把炽热的烈焰看成是莲花,把各种铁嘴虫看成是凫雁。而生到天上的人,也见到种种境界,有什么区别呢?
        答:堕入地狱的人,命终时由于受到热恼逼迫而产生妄想,由妄想产生幻觉。而生到天上的人,周身感到轻松舒适,热了就有凉风吹来,冷了就有暖气扑面,岂可一概而论?


      42楼2016-03-10 18:22
      回复

          劝善之书,打开就令人皱眉,这样的书必定不能流传。打开就令人鼓掌,这样的书也必定不能流传。为什么?一个是过于深奥,一个是失之粗浅。我老师这本书,其意本在戒淫,却又总是在探讨生死问题,我起初也觉得过于深奥了。然而每日清晨以生死问题扪心自问,却发现这是人人都不能回避的。带着不能回避的心情,再拿起这本书反复研读玩味,然后才知道老师学识的渊博,救世救人的菩萨心深切,然后才对书中原来皱眉的地方一一鼓掌称叹。这本书在现今广为流传,后世不断再版,我相信一定会是如此。
                                    虞山门人陈鍹圣来氏拜识


        48楼2016-03-10 18:25
        回复
           ●卷二
            八王: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出家四众: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八部: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比丘尼:此云“乞士女”。
            优婆夷:又云“邬波斯迦”,此言“近事女”,谓亲近比丘尼而承事故。亦云“乌波萨吉”,此言“善宿女”。
            鸠摩罗什:此言“童寿”,天竺人,龟兹王甥也。苻坚建元九年,太史奏有德星现外国,故迎至此。
            茶毗:亦云“阇维”,焚化也。
            三藏:经、律、论。
            浮屠:此云“高显”,佛塔也。
            弥勒:此言“慈氏”,姓也。继释迦而成佛,详《弥勒下生成佛》等经。
            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牟尼佛。
            般泥洹:即“般涅槃”也,见前。
            六道: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
            三长斋月:正、五、九。
            行者:修行之人也。
            四大:地、水、火、风也。有内外四大。以人身言,骨肉为地,精血为水,暖气为火,运动为风。
            天眼:天眼,五通中之一通。其间广狭不等,有外道天仙之天眼,有声闻、缘觉之天眼,有菩萨与佛之天眼。
            摩登:具云“摩登伽”,此言“本性”,淫女也。后于楞严会上,闻法悟道,出家,名性比丘尼。
            优钵罗:此云“青莲花”。非优昙钵罗也。“优昙钵罗”,树名,此云“灵瑞”,其树有实无花,若佛出世,或转轮王出世,此花方开。
            摩醯首罗:此云“大自在”,乃色究竟天之王也。梵语“阿迦尼吒”,此云“窒碍究竟”,又云“色究竟”,乃色界之顶天也。  阎浮提:具云“阎浮那提”,树名也。此言“胜金”,树下有金,故以名树。又因洲有此树,故以名洲。即南赡部洲也,其地七千由旬。
            郁单越:此言“高出”,亦云“胜处”,即北俱卢洲也,其地十千由旬。
            瞿陀尼:亦云“瞿耶尼”,此言“牛货”,即西牛货洲也,其地八千由旬。
            弗婆提:亦云“毗提诃”,亦云“弗于逮”,此言“胜”,即东胜神洲也,其地九千由旬。
            须弥:具云“须弥卢”,此言“妙高”。四宝所成曰妙,耸出众山曰高。在四大天下之中,其高十六万八千由旬,半出海水上,半藏海水下,顶有忉利天宫,日月行于出水上山之半。
            娑婆:又云“娑诃”,又云“索诃”,此言“堪忍”。即释迦应化之土,大千世界之总名也。
            四天王:欲界第一天也,去地四万二千由旬,宫殿邻于日月。
            忉利天:梵语“忉利”,此言“三十三”。在四王天之上,帝释居中。四面有三十二位小天子,为内辅臣。合成其数,非自下而上之三十三也。
            夜摩天:具云“须夜摩”,此言“善时分”,在忉利天之上。
            兜率天:具云“兜率陀”,此言“妙足”,在夜摩天之上。
            化乐天:梵语“须涅密陀”,此言“化自乐”,在兜率天之上。
            他化自在天:梵语“婆舍跋提”,此言“他化自在”,在化乐天之上,乃欲界第六天也。此上欲、色二界中间,有魔身天作王,王于欲界,方为欲界顶天。
            由旬:亦云“由延”,亦云“踰善那”,乃轮王巡狩一停之舍,犹此方之驿。有作十六里者,有作三十里、四十里、六十里、至八十里者。
            甄叔迦:此言“赤色”。
            阿弥陀佛:梵语“阿”,此言“无”。梵语“弥陀”,此言“量”。以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福德无量故。
            三千大千世界:千日、千月、千须弥山,乃至千梵世天,名小千世界。千小千世界,名中千世界。千中千世界,名大千世界。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实则一大千也。
            摩尼:正云“末尼”,此言“离垢”。
            八功德水:一澄净、二清冷、三甘美、四轻软、五润泽、六安和、七能除饥渴、八长养诸根。
           


          50楼2016-03-10 18:25
          回复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
              死想: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反思量?(先作此观,为下九想张本。)
              胀想:记得秾华态,俄成胮胀躯。眼前年少者,容貌竟何如?
              青瘀想:红白分明相,青黄瘀烂身。请君开眼看,不是两般人。
              坏想:皮肉既堕落,五脏于中现。凭君彻底看,何处堪留恋?
              血涂想:无复朱颜在,空余殷血涂。欲寻妍丑相,形质渐模糊。
              脓烂想: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溃处,兰麝昔曾熏。
              啖想:羊犬食人肉,人曾食犬羊。不知人与畜,谁臭复谁香?
              散想:形骸一已散,手足渐移置。谛观妩媚姿,毕竟归何处?
              骨想:本是骷髅骨,曾将诳惑人。昔时看是假,今日睹方真。
              烧想:火势既猛烈,残骸忽无有。试看烟焰中,着得贪心否?
              前诗粗示端绪,尚未谛审观察,复作五言律以广之。
              死想:所爱竟长别,凄凉不忍看。识才离故体,尸已下空棺。夜火虚堂冷,秋风素幔寒。劝君身在日,先作死时观。
              胀想:风大鼓其内,须臾胮胀加。身如盛水袋,腹似断藤瓜。垢腻深涂炭,蝇蛆乱聚沙。曾因薄皮诳,翻悔昔年差。
              青瘀想:风日久吹炙,青黄殊可怜。皮干初烂橘,骨朽半枯椽。耳鼻缺还在,筋骸断复连。石人虽不语,对此亦潸然。
              坏想:肌肤才脱落,形质便遭伤。瓜裂半开肉,蛇钻欲出肠。枯藤缠乱发,湿藓烂衣裳。寄语婵娟子,休将画粪囊。
              血涂想:一片无情血,千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籍污埃尘。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眼,错认假为真。
              脓烂想:薄皮糊破纸,烂肉弃陈羹。脓血从中溃,蝇蛆自外争。食猪肠易呕,洗狗水难清。不是深憎恶,何由断妄情?
              啖想:尸骸遭啖食,方寸少完全。不饱饥乌腹,难干馋狗涎。当年空自爱,此日有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散想:四体忽分散,一身何所从?岂唯姿态失,兼亦姓名空。长短看秋草,秾纤问晚风。请君高着眼,此事细推穷。
              骨想:皮肉已销铄,唯余骨尚存。雨添苔藓色,水浸土沙痕。牵挽多虫蚁,收藏少子孙。风流何处去,愁杀未归魂。
              烧想:烈焰凭枯骨,须臾方炽然。红飞天际火,黑透树头烟。妄念同灰尽,真心并日悬。欲超生死路,此观要精研。


            53楼2016-03-10 18:26
            回复
              (完)


              55楼2016-03-10 18:27
              回复
                阿弥陀佛


                来自Android客户端56楼2016-03-15 10:04
                收起回复


                  61楼2016-03-19 15:16
                  回复


                    62楼2016-03-19 15:16
                    回复


                      63楼2016-03-19 15:17
                      回复
                        阿弥陀佛


                        IP属地:江苏64楼2023-12-02 1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