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中医艾特吧 关注:76贴子:9,407
  • 4回复贴,共1


1楼2016-03-10 20:19回复


    2楼2016-03-10 20:20
    回复
      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四大主药又称之为“药中四维”,可见其重要。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
      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言,在太阳篇者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在太阴篇有理中汤(丸):在少阴篇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茯苓四逆汤;在厥阴篇有乌梅丸。几近二十方之多,竟占全书112方的六分之一强。在使用附子的处方中,最为重要的,乃在于其强心作用的四逆汤诸方,盖热病死于热者不多,而死于心力衰竭者众。昔章次公先生独具慧眼地指出:“仲景是发明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而抢救热病心衰,也就是“救逆”的首选药物,即为附子。30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称誉于上海。时人称为“祝附子”。虽高热神昏,唇焦色蔽,息促脉数,仍力主用附子,就是抓住了热病耗伤心力这个要害,使许多重笃病人转危为安。章先生曾在陈苏生氏编《伤寒质难》一书的序中说,他非常佩服祝味菊用药的“心狠手辣”。章先生亦善用附子者,他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体力不支,有厥脱之危者,赏用《冯氏锦囊》之全真一气汤,此方人参、附子与地黄、麦冬同用,强心救逆,养阴益气,在热病治疗中可谓别开生面。但是,祝、章两先生这样的经验和见解,却是空谷足音,庸浅者且毁滂之,直至近三十年,始重现辉煌。以四逆汤(及其改进剂型)治疗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广泛用于内科临床,其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非常突出。


      3楼2016-03-10 20:28
      回复
        六神丸是一种解毒消炎的成药,以擅治喉痛、咽肿、痈疽、疔疮而驰誉医林已久。朱老通过六十年丰富的临床实践,认为此药乃仓卒救急的妙药,扶危拯脱之良方,其适应病症远不止此。他指出:六神丸方中的牛黄不仅有清热解毒、芳香开窍、利痰镇惊之功,而且有强心、促使红细胞新生的作用。蟾酥传统认识为攻毒消肿、辟恶通窍药,现代研究更发现其强心、升压、兴奋呼吸以及抗癌肿的作用。麝香不惟芳香开窍,而且有强心、健脑、化瘀之功。冰片不仅消肿止痛,亦有芳香开窍作用。珍珠镇惊坠痰,且有镇静及抗过敏之功。雄黄解毒辟秽,现代研究尚有抗肿瘤作用。故药仅六味,而配伍精当,尤其是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其能以很小剂量获得很高的疗效。如麝香配冰片,其开窍回苏作用增强;牛黄配麝香,其强心作用增强;牛黄配蟾酥,其抑制作用增强。古义新知如此,老药不妨新用。朱老常用六神丸治疗急性热病引起的休克及心衰、早期呼吸衰竭、哮喘i每收佳效;用于冠心病、癌症、自血病,亦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1)热病所致之休克及心衰


        4楼2016-03-10 20:32
        回复
          大麦芽又为疏肝妙药。诚如张锡纯所说:“虽为脾胃之药,而实善舒肝气。”盖七情之病,多从肝起,即王孟英所谓肝主一身之里也。肝气易郁,郁则疏泄失职。疏与泄,均有“通达”之意,而扶苏条达,木之象也,故肝郁之用药,疏泄以复其条达之常而已。常用药如柴胡、香附、川芎、薄荷梗之类,一般多用柴胡疏肝散,朱丹溪用越鞠丸,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则常用逍遥散去白术、甘草之壅,加郁金。但疏肝之药,率皆辛温香燥升散,故只可暂用,不可久用,宜用小量,不宜大量。尤其是肝病日久,肝阴不足,又兼肝郁气滞者,不疏肝则无以行滞,疏肝则香燥之药难免伤阴,昔魏玉璜有见于此。而拟一贯煎一方,于甘润之中,加川楝子一味,川楝子虽能泻肝行气,细究之犹不免苦寒伤中之弊。唯大麦芽疏肝而无温燥劫阴之弊,虽久用、重用亦无碍,而且味甘入脾,其性微温,不仅不败胃,而且能助胃进食,大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妙。朱老治慢性肝炎,肝阴不足,症见爪甲少华,口燥咽干,.烘热肢软,纳谷不馨,食后胀闷不适,大便干结,两胁胀痛,舌红、苔少,脉细数者,亦常用一贯煎加减,多以生麦芽易川楝子,药如杞产、北沙参、麦冬、首乌、木瓜、蒲公英、生麦芽、生地、黄精、鸡血藤等。如肝火炽盛之目赤、烦躁不安、胁肋胀痛,当用川楝子以泻肝止痛者,亦必加大量生麦芽以为辅佐。生麦芽用量以每剂30克为宜。


          5楼2016-03-10 2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