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玄吧 关注:53贴子:1,849
  • 0回复贴,共1

【道贯重玄】道可道章义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義理 | 試為王弼《老子注》第一章疏義(初稿)
作者 : 忘川散人 @显微镜爱好者
老子疏义
[魏]王弼注,忘川疏
(注文據中華書局版樓宇烈《王弼集校釋》校定)
来源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xMDA1NTY1Mw==&mid=403044889&idx=1&sn=cf89a5c04f619637499e9504a7fef0f0#rd
弼注老经虽未析乎道德,而言简意深,真得老经自然之弘旨,殆后学所不识为痛耳。今忘川翻论弼注,尤于理统之内另契重玄,岂识者之所能当哉?学者当着辞寻义,缮玩其理,耽然析其所巧,方不负翻论之力。
一章(初稿)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注]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疏]道者,虛通之妙本,而品類之所由也。凡物乘氣而稟命,應時以賦形者,推其始而窮其根,至此而莫可加矣。其為物也,遍周六合而不可語其大,匹微毫末而不可謂其小;黮兮愔兮,冥然湛寂,而眾形莫之能逭。何也?既非流形之一品,又安可稱以名言!名者,所以述器物也。夫名之所緣,其必有分;意之所起,其必有指。所分所指者,是萬品之一儔,譬如飄風落木、百工斫簨;固可名因,而胡可謂大千之所宗邪?故所道非道,所名非名。指事造形,竭形下之議以振形上之喑者,必難盡矣;惟聖人設言以遂意,立名以成教耳。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注]凡有皆始於無,故未形無名時,則爲萬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時,則長之、育之、亭之、毒之,爲其母也。言道以無形無名始成萬物,[萬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疏]首明道之妙體,次疏本之降跡。有物之生,悉起未生;妙顯神化,貫之以成。故未形無名之時,莫不由以遂其生者,是道之開物也;生物非在其先,喻之則始。已形有名之際,則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莫不待長、育、亭、毒而后成者,是道之務物也;長物非比其類,喻之則母。始、成其功,惟道以無形無名能之,而萬物四顧莫見,不知其所以然。俗學有謂輔嗣注“有皆始於無”句言道之為無者,是說與“道以無形無名”句混,非也;是不察其論理而妄度者也。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注]妙者,微之極也。萬物始於微而後成,始於無而後生,故常無欲空虚,可以觀其始物之妙。
[疏]本跡之分既辨,推及體物存養工夫,則二觀之終始泛乎明焉。妙者,極精微也。無欲,不與物為構之謂也。夫無名之道,以至虛為體,以通變為用,空廓泬寥,夢離煙渺,開物而莫滯乎指、分;指、分所為,物之屬也;思議所觸,非常道也。夫紛紛然與物為事而跂眄品類之繁者,去之不亦遠乎!是故致虛守靜,順化隨止,能體常無,而後得觀其降跡之妙也。是謂觀於道。
常有欲,以觀其徼。
[注]徼,歸終也。凡有之爲利,必以無爲用;欲之所本,適道而後濟。故常有欲,可以觀其終物之徼也。
[疏]徼者,歸也。有欲,接物生感之謂也。道之所歸,其惟物乎!凡人之於世,雖以心知獨立乎造物之流,能神器無方,虛懷體道,起澂寂非常之觀,然亦萬物之一儔而已矣。故為人則必與物類處,與物類處則必接而有應,接而有應則必發智生感,發智生感則必有指、分。指、分備矣,或則適道後濟,返無成有,日理萬機而淡然自若;或則失性从染,蕃然淆亂,苦節勞形而不知所終。此非指、分之過也,于用之有別焉。是謂觀於物。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注]兩者,始與母也。同出者,同出於玄也。異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則謂之始,在終則謂之母。玄者,冥(也),默(然)無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謂之玄者,取於不可得而謂之然也。
[疏]此句直承有欲、無欲之分说,則兩者蓋徼、妙兩觀也。王注謂兩乃始與母,似于文理稍乖,故置不用。同出者自然之大化也,異名者名相之所別也;徼妙混而為一,俱化自然,聖人分疏以立教者也。兩觀一本一末,一體一用,同出於玄。玄者,自然之假名,而雙遣其奧旨也。何哉?夫有欲之士,觀于物化之遷流而未體虛靈之本根者,則構物無間,與世雜染,禮義屈其情,是非滑其心;是偏用廢體者也。夫無欲之士,觀于道本之空寂而未知其歸則必物者,則言大無當,節高不行;蔽于山林漁澤而茍得息事遠人,身若頑石塊壘而能解照物無心者,古未之有;是偏體廢用者也。偏用廢體,則用非用。偏體廢用,則體非體。用而非假,體而非真,即體即用,即用即體。體用無間,同出一源,故說一玄,以遣二偏。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不可得而]謂之然,則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若定乎一玄],則是名則失之遠矣。故曰玄之又玄也。衆妙皆從(同)[玄]而出,故曰“衆妙之門”也。
[疏]此真明重玄之微旨也。若如王注,謂遣之又遣,以言道體窮極玄微不可名者,此亦重玄之致也;于言體則盡矣,然未推諸存養,亦未及本跡之無間。若夫冥合本跡,無所偏廢者,恐定乎一玄而復滯于此玄,故前述二偏之病既除,此則一中之藥還遣,未可使滯而復為鴆也。故以無遣有,以中遣無,雙遣已盡,玄則自去。彼無心之至人,物我兩遺,執樞幽環,寂照同時,惔然灑落以游于無窮者,又安有乎所滯哉!妙,妙心也;門,所出也。三絕之功畢,則眾妙之門開;此章之義顯,則全經之旨要矣。


IP属地:湖北1楼2016-03-22 15: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