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超过85~90dB强度时,即对耳蜗造成损害,至于损害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噪声强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病频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噪声频谱特性: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高频噪声对听力损害比低频重;窄频带噪声或纯音对听力的损害比宽频带噪声大。
3.噪声类型: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
4.接触时间和方式: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
5.个体易感性:年高体弱者、曾经患过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易受噪声损伤;而患中耳疾病者的影响如何,尚有分歧意见,有认为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者,噪声损害相对较轻。
噪声性耳聋有什么症状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由于长期噪声刺激的影响,内耳毛细胞破坏,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退行性变性,其中以耳蜗的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开始处病变最为明显,这个部位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该处易受噪声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接近鼓室,且位于相当于两窗之间血液循环较差的地步。另一种说法认为该处是低音波和高音波两种涡流相遇之点,因动向不同,张力特别增加,易造成局部组织变形。还有人认为,此与外耳道共鸣生理有关,因外耳道的共鸣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故能加大此种频率噪声对内耳的危害。噪声刺激动物的试验表明,内耳损害主要在蜗管及球囊,而椭圆囊则轻微,半规管则无损。
1.渐进性听力减退
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恢复,此种现象称之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早期显示4000Hz的听力障碍。听力曲线呈谷形下陷,以后谷形逐渐加深,2000Hz及8000Hz亦受影响,以至听力呈下降斜线。一般多为两耳曲线对称,不对称者多为并有其他耳疾或个别特殊情况。
2.耳鸣
可能早于耳聋出现,或与耳聋同时发展,为高音性,常日夜烦扰。
3.全身反应
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
1.噪声强度:噪声性耳聋的发病频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2.噪声频谱特性: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高频噪声对听力损害比低频重;窄频带噪声或纯音对听力的损害比宽频带噪声大。
3.噪声类型: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
4.接触时间和方式:持续接触比间歇接触损伤大;接触噪声期限越长听力损伤越重;距离噪声源越近,听力越易受损。
5.个体易感性:年高体弱者、曾经患过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者,易受噪声损伤;而患中耳疾病者的影响如何,尚有分歧意见,有认为鼓膜穿孔听骨链中断者,噪声损害相对较轻。
噪声性耳聋有什么症状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听力减退及耳鸣。早期听力损失在4,000Hz处,因此,对普通说话声无明显影响,仅在听力计检查中发现,以后听力损害逐渐向高低频发展,终于普遍下降,此时感到听力障碍,严重者可全聋。耳鸣与耳聋可同时发生,亦可单独发生,常为高音性耳鸣,日夜烦扰不宁。
由于长期噪声刺激的影响,内耳毛细胞破坏,螺旋器和螺旋神经节退行性变性,其中以耳蜗的基底圈末段及第二圈开始处病变最为明显,这个部位接受4000Hz的声音刺激。该处易受噪声损伤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接近鼓室,且位于相当于两窗之间血液循环较差的地步。另一种说法认为该处是低音波和高音波两种涡流相遇之点,因动向不同,张力特别增加,易造成局部组织变形。还有人认为,此与外耳道共鸣生理有关,因外耳道的共鸣频率在3000~4000Hz左右,故能加大此种频率噪声对内耳的危害。噪声刺激动物的试验表明,内耳损害主要在蜗管及球囊,而椭圆囊则轻微,半规管则无损。
1.渐进性听力减退
开始接触噪声时,听觉稍呈迟钝,若离开噪声,数分钟后听力恢复,此种现象称之为听觉适应。若在持久,强烈噪声作用下,听觉明显迟钝,经数小时后听力才恢复,此时称之为听觉疲劳。若进一步接受噪声刺激,则导致听力损伤,不易自行恢复。早期显示4000Hz的听力障碍。听力曲线呈谷形下陷,以后谷形逐渐加深,2000Hz及8000Hz亦受影响,以至听力呈下降斜线。一般多为两耳曲线对称,不对称者多为并有其他耳疾或个别特殊情况。
2.耳鸣
可能早于耳聋出现,或与耳聋同时发展,为高音性,常日夜烦扰。
3.全身反应
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失眠、乏力、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心情抑郁、心悸、血压升高、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