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議政權大運、禮曹參判柳命賢、參議兪夏謙, 承命會于賓廳。 上命中官, 下傳旨曰: "《易》基乾坤, 《詩》首關雎, 蓋所以正風俗而重妃匹也。 目今主壼未建, 陰敎未暢, 位號之定, 其可一日少緩乎? 禧嬪張氏, 毓充慶令家, 歸自結髮, 仁孝恭儉, 德著後宮, 可以母儀一國。 共奉宗廟, 永承天休。 玆乃進陞爲王妃, 其令禮官, 一應禮節, 卽速擧行。" 大運奉讀訖。 相顧默然, 仍請對。 上引見于時敏堂, 命賢等亦入侍。 大運曰: "伏見傳旨, 壼位旣虛, 聖敎如此。 在下之人, 豈有他意? 但此重事也。 不可令臣及禮官二人, 草草議定。 有若除拜官僚之爲也, 如此則事體反輕, 宜召二品以上。" 上色頗厲曰: "欲收議乎?" 命賢曰: "大運之言, 欲重其事而已, 非欲詢問也。" 上曰: "予觀前史, 只詔丞相御史。 我朝妃嬪揀擇時, 亦只召三公禮官, 故召卿等耳。" 命賢曰: "雖無古例, 宜令諸臣, 皆得以知之也。 上命二品以上及三司, 卽爲牌招, 自宣仁門來會于侍講院。 蓋取近於時敏堂, 不欲晷刻之淹也。" 大運曰: "其將擇日乎?" 上曰: "已見曆書, 今日卽吉耳。" 大運曰: "一應禮節, 該曹卽當擧行。 而自前以世子嬪陞位時冊禮, 行於三年之後。 今亦適値國恤, 何以爲之。" 上曰: "自世子嬪陞位時冊禮, 雖待三年, 定號則於成服前行之。 今亦先爲定號, 告廟、頒敎, 而冊禮則待三年後可也。" 命賢曰: "自前冊禮, 雖待三年, 進上等事, 先爲擧行。 而告廟、頒敎, 未有前例矣。" 上曰: "進上固當擧行, 而告廟何以爲之?" 大運曰: "當使禮曹考例而處之也。" 大運仍奉傳旨, 進上前曰: "今若頒敎, 則與冊禮時頒敎, 似涉重疊, 此傳旨中, 以布告中外之意, 添入于下, 下諭八道何如?" 上從之。 仍命當日開政, 封贈王妃父母。 大運曰: "自古人主之定大事也, 不加威怒者鮮。 仁祖追崇元宗時, 群臣力爭, 多竄逐。 事過, 竝放釋。 此非可法者乎? 權說、李允修、沈季良、李萬元等, 竝宜收其罪罰。" 上從之。 後李蓍晩亦還收罷職之命, 筵臣陳大運忘不白故也。 大運曰: "金德遠無罪, 臣與睦來善皆老。 可以委任者, 非德遠而誰?" 上始命敍用。 大運復言之, 遂寢前旨, 仍遣史官勉出。 大運曰: "李尙眞言雖乖謬, 三朝舊臣也。 宜賜寬假。" 上難之。 大運復言, 乃命從其道內, 移配近地。 大運等退詣侍講院。 兵曹判書閔黯、左參贊李觀徵、右參贊柳命天、吏曹判書沈梓、戶曹判書吳始復、工曹判書兪夏益, 判尹尹以濟、兵曹參判李鏶、副護軍鄭后亮、行司直李旰、司諫李泰龜、校理李允修、副校理權歆、修撰沈橃ㆍ沈季良。 俱會。 上就初下批旨中, 附書亦令政院布告中外八字而下之, 諸臣承命而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