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
一个人的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戏剧的最早中译本,是田汉的《哈孟雷特》,发表在1921年的《少年中国》杂志上。之后,1926年张采真译《如愿》,1930年戴望舒译《麦克倍斯》。然而,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属两人:一位是朱生豪,一位是梁实秋。朱生豪从1937年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至1944年先后译有喜剧、悲剧、杂剧等31种,可惜他英年早逝,有六个历史剧和全部诗歌没有来得及翻译。梁实秋1930年开始着手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从1936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他译的莎士比亚戏剧8种,至1967年最终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并出版,共历时37年。梁实秋是中国独自一人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第一人。
梁实秋是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他的一生有三大成就:一是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二是英汉字典、词典及英文教科书的编写;三是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这是他耗时最长、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项工程。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8ee1f5cb04543a9f51bfac42e158a7b/523669224f4a20a46dd4fd6f97529822730ed074.jpg)
梁先生与莎士比亚的渊源,要追溯到1930年胡适就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他有一个很大的翻译计划, 莎翁全集便是其中之一。起初拟请闻一多、梁实秋、陈通伯、徐志摩、叶公超五人共同翻译,“期以五年十年,要成一部莎氏集定本”,但最后由于种种原因,只是计划刚拟好,徐志摩发生空难英年早逝,闻一多和叶公超无意这项工作,陈源出国,最后只剩下梁实秋一人承担起这漫长艰巨的工作。
只是这项艰巨的工作才起头,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足足十多年,全中国人随时在逃难。对日抗战胜利,梁实秋回北京老家,父亲在去世前一个月曾勉励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莎剧翻译完成”,“无论如何要译完它”;后来胡适也多次对梁实秋说,莎剧翻译工作完成时,他要为梁实秋主办一个盛大庆祝会,只是没想到,这个工作的繁重,让胡适也来不及看到这件中国新文学史大事的完工。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断断续续37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第一版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1967年出版,1968年全集40册出齐。当年出版梁实秋的译本时轰动了整个台湾,高中、大学、社会人士几乎人手一本,甚至许多学校还指定其为阅读书籍。至今《莎士比亚全集》梁译本的版权仍归台湾远东图书公司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