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见证顾景舟与铁画轩强强合作的传世提梁壶
提起顾景舟,大家都知道他是紫砂界公认的一代宗师、壶艺泰斗,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知晓顾景舟与铁画轩的合作渊源的却不多,现存“两大巨头”合作的紫砂作品更是凤毛麟角。
始建于光绪年间的“铁画轩”这个老字号,是旧上海滩上经营紫砂器的著名商号。当其时,顾家已经是宜兴上袁赫赫有名的紫砂制作大户,铁画轩与景州之父顾炳荣有着紧密的业务关系。抗日战争时期,铁画轩二代传人戴相明接手铁画轩,此时顾景舟在上已技艺非凡。由于顾景舟陶艺顶级,作品精微,胸中有墨,出言有序,相谈契合,戴向明与之成为知己。戴向明到宜兴必访顾景舟,甚至往来留宿同榻而眠。戴相明每次进山进货,定制品种先经顾景舟挑头承制,后及他人。这是顾景舟与铁画轩合作的一段佳话。
而我又是怎样发现见证顾景舟与铁画轩强强联手、紧密合作的?其源自一把精美的泥绘题字彩画提梁壶。
收藏紫砂近30年,二十几年前完全是“一眼活”,可不是洞察秋毫的一把准,而是只要是看上眼的,口袋里碎银子够了就收进来。那时只看砂、形和工艺,根本没有看底款的概念,不曾想过是否是大师的作品。就是靠着这盲收“一眼活”,还真收了不少大师级名家精品,当然也划拉了不少低档货色。
年前整理和养护20年前的旧藏,在清洗一把底款为“铁画轩”的紫砂壶时(见图一、图二),竟然在壶盖内看到“顾”、“景舟”字样两个楷书阳文小印款(见图三)。这可非同小可!铁画轩的紫砂制品,从紫砂壶到盖碗、泥绘花盆,我这还藏有个六七件,顾大师的作品也有个十件有余。然而,能有顾景舟与铁画轩“同台献艺”的作品,却是不敢奢望和不曾想象的。
仔细端量,该提梁为壶朱泥薄胎,泥色殷红泛桔,胎质细腻坚实。壶身书画并存,一面饰有泥绘山水,一面段泥书就“心中无事天地宽”,诗书画印油然而生。书画与陶艺相结合,再续传统“文人壶”的香脉,给紫砂平添了许多书卷气息。圆珠壶身宝珠钮,二弯流饱满挺括。壶流与壶身结合处,用朱泥制作了一片大花瓣贴花铺就在壶流与壶身结合处,不仅将壶流衬托的更加挺括,也把这把装点的更加雍容华贵。壶内虽光洁,但微妙之处留有手工制作的结构印痕。提梁为三弯拱形,有如古式宫灯提梁,提梁与壶身结合处虽弯度极小,却过渡圆润浑然一体,无一丝接缝遗痕。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件作品不仅使人感受到了大师技艺上的精进,还领悟了一代巨匠崇高的艺德修为。
三十载收藏经历,使我领悟到,一把精品好壶必备“六美”:即砂料、器型、工艺、创意、文心、装饰都要美。不愧为紫砂泰斗,顾景舟在这把壶的制作上,不仅传承了传统美的根脉,而且有新创,让人们充分领略了紫砂之精神、气质、神韵,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已故著名艺术大师亚明先生在世时曾经有这样一段评述:“紫砂自明正德至今500余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我想,这也是对这把壶的最好诠释。
因为年久,这把壶的收藏时间没一点记忆。
因为看惯了顾老常用的“顧”字印章,刚看到盖内一个简体“顾”字楷书印款,还真让我如堕雾中。所以脑海里瞬间就打出了是否仿制、是否臆造……等诸多问号。带着疑问几经搜寻,终于查得,顾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确实使用过简体楷书印款,但少之又少。附图四即为这种简体楷书印款其中的一款,只不过姓与名均在一章内。虽然目前还未查到顾老简体一个顾字的小章, 但从整件作品的砂、型、工、意等方面看,无疑为顾大师所做。
另从顾景舟与铁画轩之间的合作看,两大家紧密合作关系。就是到1956年铁画轩实行公私合营,为促进铁画轩在经济恢复时期的发展,支援国家建设,顾景舟仍一如既往地支持转制后的铁画轩。我国也在这一时期进行了第一次文字改革,启用简化字,顾老响应国家号召适应形势,启用简体印章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据《献身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师》介绍,顾景舟成名后还经常将做好的泥坯带到铁画轩与书画家合作,再返回宜兴烧制。《论顾景舟的紫砂壶》进过考证,认为顾景舟传世的紫砂作品约有三种,其中有“铁画轩”等著名商号印款的为其中的一种。
现代紫砂收藏,能有底款铁画轩(玉屏生),盖款范大生,胡耀庭、强义海、卢元璋的紫砂壶,求者趋之若鹜。而网上展示的那件玉屏生款(铁画轩创始人戴保国印款)、顾景舟刻书画平盖莲子壶更被视为珍品,价值数百万。也就是说,迄今为止,世面上所能见到的顾老作品中与铁画轩合作作品,是极为罕见的。
另外,顾景舟艺名,壶用印款之多、之广,可以说是当代紫砂艺辈中无与伦比,无人超出的,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能得到钤有顾大师一生中极少使用的简体印款的紫砂作品,更是弥足珍贵。
总而言之,这把提梁壶不仅是顾景舟的精品之作,也是是顾景舟与铁画轩强强合作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