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40,136贴子:191,228
  • 9回复贴,共1

【转载】黄永年先生谈怎样读古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研究古代文史必须读古书, 在这方面古人比我们占优势。像清代乾嘉学派的学人, 他们从小读的就是《四书》、《五经》, 以后在此基础上研究经学、文字训诂、先秦诸子之类自是驾轻就熟。就连我的岳父童丕绳先生也从小专门请了老师教古书,《十三经》多半能背诵。到我这一代就不行了, 新式学校不教古书, 只好在课余自己找来看。
从初中到大学这十年中, 我先后看了《书目答问》和《四库提要》,《五经》加上《论语》和《孟子》,《说文解字》和《系传》、段注, 先秦诸子中的《老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还加上《列子》,《通鉴纪事本末》、《资治通鉴》和《史记》、两《汉书》、《三国志》,《太平广记》和《夷坚志》,《古文辞类纂》和《文选》, 李商隐、吴伟业、王士祯、姚鼐、黄景仁等人的诗集,《花间集》和龙榆生先生的《唐宋名家词选》, 还有清代学者的《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二十二史劄记》、《陔余丛考》、《癸已类稿存稿》、《述学》、《东塾读书记》等基本书、常见书。工作后仍旧见线装书即翻即看, 半个多世纪以来重要一点的古书差不多都看过或翻过, 还看了大量虽不重要但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时的线装书价钱还便宜, 于是择价廉物美者买之, 从而也兼通了版本目录之学, 又连带通了碑刻学。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4-11 22:15回复
    有人要问, 这么多古书看得了吗?我回答确已看了。其所以看得快、看得多, 是因为我给自己摸索到了一套快速看书的方法:
    (一) 除必须精读或特别喜欢的仔细地看上几遍以至十几遍外, 绝大多数只是粗粗浏览, 一遍已足。有些次要的书或大部头的类书、政书连浏览一遍也无时间精力, 只略略翻一下知其内容体例, 需要时再查阅有关卷帙。
    (二) 看时不要紧张, 不要正襟危坐地自己对自己说现在要用功了, 这样反而看不进去。不如放松点, 看所谓正经书也得像看小说一样, 要不择时地, 不讲姿态, 以保持看书的兴趣。有人说, 这样记不住怎么办? 我说谁叫你去记! 看小说时谁都不去死记硬背, 反而把内容记住了。这有两个原因: 一是小说的内容形象化; 再则看时放松不紧张。后一点在看古书时同样起作用。我看了那么多古书从没有死记硬背, 但遇到什么问题一般会记起什么古书里有, 虽然只是个模糊的印象, 一查原书便可核实引用。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4-11 22:17
    回复
      (三) 不抄卡片。不是说绝对不要抄, 而是说在看书时一般不要抄。因为看书时你并没有想好要写什么文章, 研究什么课题, 从书里抄什么资料好呢? 我上高中二年级时就吃过一次苦头, 当时下决心要通读《资治通鉴》,而且还准备做一套《资治通鉴》的资料卡, 可抄起来这条也好像有用要抄, 那条又好像有用得抄, 这么边看边抄一部《资治通鉴》不知得看到哪一年, 结果是废书而叹, 连《资治通鉴》也看不下去了。到暑假里换看《通鉴纪事本末》才重新提起了兴趣,《资治通鉴》迟至大学里才读, 当然没有再做死抄卡片的蠢事。卡片要到确定了课题去收集资料时抄, 如嫌卡片贵, 用普通白纸或小本本替代也可以。
      (四) 不查字典。读古书遇到生僻字, 往往从上下文就可猜出它是什么意思, 或多遇到几次也就会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除掉极关键的字外, 一般不必查字典。查字典会打断看书的兴致, 而且太费时间。我们看小说时谁查字典啊, 可小说还是看懂了, 而且看得津津有味。不知道读音怎么办? 让他去, 反正这不会是常用字, 以后教学生时万一遇到再查读音也不迟。当然, 如果你的专业是文字、训诂、音韵, 那就非查字典不可, 而且今天的还不够,还得利用《说文》、《玉篇》、《广韵》之类的古字书韵书。我不弄文字、训诂、音韵, 所以用上述方法很成功。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4-11 22:19
      回复
        自然, 以上四条的(一) (三) (四) 都有明显的缺点, 有其不足之处。天真的想法是部部都从头到尾精读, 每个字都得其正音正解, 而且边读边做出十全十美的卡片。但这样必然读得极慢, 除非修仙活他几百上千岁, 一辈子的岁月实在读不了几部书。天下的事情总要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宁可用粗的办法来实现博览群书, 切勿只图精而变成了孤陋寡闻之士。
        这里还得附带讲一点, 即古书都是文言文, 有的还是讲对偶音律的骈体文、诗词, 要读要看, 必须文言文过关。这不必学语法, 语法是一门学问, 可让专家去研究, 但求通读文言文大可不必去学它。我的经验是, 先读上二三十篇文言文, 要会背, 以掌握其语气之抑扬顿挫, 再多看古书, 最好看无标点、未断句的,看上一两年, 便可无师自通。如果再学做文言文, 做过几十篇, 做得可以冒充清朝人的文章, 在今天就算高水平了。至于平仄音律, 找本简明的如启功先生的《诗文声律论稿》看看, 再读点诗词, 也就不难掌握。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4-11 22:21
        回复


          IP属地:福建5楼2016-04-11 22:54
          回复
            本人水平远逊楼主 目前只能读古文观止和笠翁对韵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12 14:20
            收起回复
              读的懂文选,舍下周易,再没不懂得了……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6-04-12 2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