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或为隋文帝仁寿年间所置木塔隋文帝杨坚(541—604)少时由神尼智仙抚养至十三岁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受到神尼智仙的教育,杨坚深信佛教,登基做皇帝后便大兴佛法,广度僧尼,并于仁寿年间先后颁诏,分三次于全国各地共一百三十多州建舍利塔安奉佛舍利,并在每座塔内置神尼智仙像以纪念其抚养之恩。文帝第一次颁发舍利是在仁寿元年(601),共送舍利于三十州建塔;第二次是在仁寿二年(602),于五十三州建塔;第三次是在仁寿四年(604)于三十州建塔,莘州即此次三十州之一。关于仁寿年间莘州造舍利塔,文献有多处记载,如唐释道宣《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六载:“释智隐,姓李氏,贝州人,即华严藏公之弟子也。……晚又奉送置塔莘州。”这里说“晚又奉送置塔莘州”,未言仁寿哪一年,因为仁寿元年送舍利的三十州及仁寿二年的五十三州皆列有详细州名,其中无莘州,当知莘州是在仁寿四年奉敕造塔的三十州之一。古时莘州即在今日莘县境内隋初行政区划为州郡县三级制,文帝于开皇三年废除郡,改为州县二级制,此时莘县属魏州。开皇中、末期又增置部分州县,莘州即是于此时增置,治所在清邑县(今天属于莘县境内)。隋炀帝大业二年并省州县,废莘州,改曰莘县,并将从原清邑县析置的莘亭县也并入莘县。隋代莘州的辖区除清邑县外,尚有武阳县(现在演变为莘县朝城镇)。这样,隋代莘州辖清邑县、武阳县,可能还包括莘亭县,其辖区基本上在今莘县境内。既然仁寿舍利送到了莘州并建塔,那么舍利塔建在今莘县哪儿了呢?由于文献只提到高僧智隐奉旨在莘州建塔,未言在某寺建塔,有可能是建塔地点在建塔时尚无寺院,属于先建塔后建寺。这样一来,就为我们考证莘州仁寿舍利塔在今莘县境内的建塔地点增加了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