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祖吧 关注:2贴子:28
  • 7回复贴,共1

关于杨德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世人眼中的杨修形象,大多来自于一篇文章,文言文,似乎现在考题很愿意出,这篇文章便是《杨修之死》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23 20:35回复
    《杨修之死》节选至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什么是演义?演义多半不是全部的真相,众位看过封神演义吧?有谁相信《封神演义》中描述的姜子牙无边的法力,妲己是狐狸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4-23 20:42
    回复
      《三国演义》不知道毁了多少个三国的人物,关于周公瑾之死,关于妖化了的诸葛亮,关于负天下人的曹操,关于刘备哭出江山的软弱无能,关于杨修“恃才放旷”的一死。我认为作为一个爱历史的人,不应该就那样偏听偏信了小说,弃正史于不顾。虽然有人嘲讽二十四史是帝王家谱,我认为也不尽然,对于历史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绝不能人云亦云


      3楼2016-04-23 20:52
      回复
        单说恃才放旷害死自己这件事吧,我认为没有道理。 裴松之引《典略》日:“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简单解释最后一句就是,当时军政方面事情非常多,杨修管理大小事务,做的还算合大家心意。这说明什么,杨修不是不懂圆滑,相反一定谦恭谨慎,不然哪来的好人缘,怎么获得众口称赞?


        4楼2016-04-23 21:15
        回复
          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凡罪犯收杀,杨修叹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怎么说的,我自己也觉得我早就该死了。 这也说明了杨修是知道自己被杀的原因的,并且在此之前就已经惴惴不安等着悬在头顶的利刃刺下来。祢衡说:“ 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除此二人,别无人物。” 问题就出在这,杨修是个可以帮曹植夺嫡的人,然而曹植没有得到曹操的认可,为了今后魏国的稳定,杨修非死不可。


          5楼2016-04-23 21:30
          回复
            也有人说,当时曹丕已经是世子,而且曹丕与杨修也是私交甚笃。留着杨修,世子想必不会在意,也并不忌讳他与自己的四弟有交情。说到底曹操杀杨修是为了自己,图自己安心罢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5-27 08:38
            回复
              就这么简单?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2-14 15: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