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cp交流窝吧 关注:1,761贴子:5,906

回复:【分享】在本帖我会分享一些坚决杜绝情情爱爱、拒绝勾引的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降生
虚云和尚之父玉堂公年逾四十无子,他的夫人颜氏在永春州的观音寺祈子,夫妇二人夜间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头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二人惊起互告,颜氏遂有娠。第二年在泉州生下了虚云和尚。据老和尚的《自述年谱》上说,他初生下来时是一个肉团,颜氏夫人骇恸,气壅而死。第二天有卖药翁来,剖开肉团,得一男婴,这就是后来的虚云和尚。所以虚云自幼是由庶母王氏抚育成人的。
他幼时在泉州府衙,从师读儒书。十三岁的时候,祖母逝世,他随父送祖母及生母灵柩返湘乡安葬。家中作佛事,他见佛像经书、三宝法物,心生欢喜。十七岁时潜离家乡,想到南岳衡山出家,行至半道被截回。玉堂公怕他再出家,为他娶了两房妻子-他兼祧他的叔父,所以早几年就为他订下田氏和谭氏二妻。他婚后与二女同居而无染。


21楼2016-05-05 09:24
回复
    出家
    虚云禅师自幼即厌荤食,性喜恬淡。十三岁,跟随父亲奉生母祖母灵柩回老家安葬。葬礼之中,初见三宝法物,有喜欢之心,从此渐弃举子业而嗜佛典。随之,萌发弃世出俗之愿。十七岁,曾只身欲往南岳衡山出家,行至半道被截回。后来又被父亲强徙至福州,并为之娶回田、谭二氏,强禁锢同居于一室。虚云却居内而无染。久之,出尘之志益坚。到清咸丰八年(1858),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偕从弟潜至鼓山涌泉寺,投常开老人坐下出家,取法名古严,又名演澈,法号德清,即虔心奉佛,诵读经书,习学仪规。次年,依妙莲受具足戒。这时玉堂公仍在泉州,曾派人四处寻访。虚云和尚怕被家人找到,便隐居在山后的岩洞中不敢露面。他在洞中礼万佛忏,修行不辍。这样在后山一住三年,后来听说玉堂公已告老返回湘乡,他才回到寺内,担任职事。
    他在鼓山寺任过水头、园头、行堂、典座一类职事,过了四年之久,然后辞去职事,又回到后山岩洞中修苦行。在后山,居则岩穴,食则松果,渴饮涧水,髡发覆肩,衣不蔽体,如此又过了数年。后来受到一位行脚禅人的指点,便到天台山的华顶龙泉庵,参谒融镜老法师。融镜见他蓬首垢面、衣不蔽体,问其所以,他略述在岩洞中修行的经过。八十多岁的老法师责之曰:你的这种作为,近于外道,而非正路,枉费了十年功夫,就算你修行有成,证到初果,亦不过是个自了汉。发菩提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才是修行的正途。这时老法师赠他衫裤衣履,令他剃发沐浴,留他在庵中住下来。他从老法师学天台教观,过了两年,老法师又命他到国清寺参学“禅制”,到方广寺习《法华》,他也常回茅庵与老法师作伴。到光绪元年,是年他已三十六岁。他到高明寺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完毕,辞别融镜老法师下山,行脚天涯,参访学道。


    22楼2016-05-05 09:25
    回复
      开悟
      虚云禅师在高旻寺禅堂修行那段时间,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夕,夜间放香时,他开目一看,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彻,隔墙见香灯师供水,远及河中行船,岸上树色,悉皆了见。到腊月的第八个禅七中,第三天夜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照例冲开水,热水溅手,茶水外溅,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如从梦醒-他开悟了。他述偈曰:
      杯中水落地,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
      这年在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在扬州重宁寺助理道明和尚。智通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请他讲偏座;翌年他又重到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亲。宁波七塔寺请默庵法师讲《法华经》,请他去任附讲。讲经毕,又到丹阳,助结森、宝林二师重修仙台观,以后又到赤山与法忍和尚结茅共修。到了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他年已六十一岁,在江浙一带参访也时近十年,他又动远游之念,想再朝五台山,然后到终南山潜修。他辞别法忍和尚,先到扬州朝云台山,继到山东朝东岳泰山,再到牢山礼憨山老人的海印寺,以后又到曲阜礼孔庙、孔陵,再西行北上到五台山。在五台行香毕,原想到终南山,这时义和团之乱日炽,行旅不便,就近回到北京,驻锡城南龙泉寺。这时他已颇著声誉,肃亲王善耆的太福晋对他执弟子礼,一些王公大臣也来参叩。
      到了五、六月间,京中团乱愈烈,杀德国公使,围攻使馆区,清廷且下诏与各国宣战。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北京沦陷。西太后挟光绪帝匆匆西逃。这时朝中有参谒过虚云和尚的王公大臣,关心他的安危,劝他同众人随驾出京,他就在兵荒马乱中随扈跸西行,到了西安。这时护驾大臣岑春煊请他在卧龙寺建息灾法会。佛事毕,他以西安嚣烦,十月间潜离西安,到终南山结茅修行。山中同修道侣不少,翌年赤山法忍老人也到了山中。
      这一年岁暮,大雪封山,严寒彻骨,他独居茅棚,身心清净。一日他在釜中煮上芋头,结跏趺坐待熟,不觉入定。到了新岁,邻棚的复成师等去给他贺岁,见棚外虎迹遍满,入棚见他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他吃饭否?他答:“尚未,釜中的芋头大约已熟了。”开釜一看,釜中坚冰如石,原来他入定不觉已半月之久。他自此改名“虚云”。在此以前,人都称他为德清师。
      是年下半年,他再礼四川峨眉、云南鸡足,年终前到了昆明,在福兴寺闭关,年余后出关,在归化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皈依者三千多人。秋季在筇竹寺传戒。继之大理的提督张松林,亲率官绅,迎他到大理府,住三塔崇圣寺,讲《法华经》。皈依者亦数千人。这时张提督和一位李军门欲留他住持崇圣寺,他希望在鸡足山能够有一个地方,开单接众,以恢复迦叶道场。众人称善,乃命宾川县知县办理。知县在山中觅得一破院,名叫钵盂庵,交给虚云和尚居住,至此他终偿宿愿,在鸡足山有了立足之所。


      25楼2016-05-05 09:26
      回复
        圆寂
        1959年初,自感身体日渐衰弱,应继安排有关事务,主持岑学吕宽贤重新编辑的《云居山志》刊印流通,亲自为之撰序。师分别对真如禅寺诸职事作了交待。最后,谆谆告诫自己的侍者,今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持呢,只有一字曰“戒”。并留下将自己身后的骨灰撒入水中,与水族结缘的遗嘱后,于农历九月十三日在云居茅蓬内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僧腊一百零一年。荼毗之后,得五色舍利子数百粒。


        30楼2016-05-05 09:46
        收起回复
          接下来给吧友们分享一些虚云和尚身上发生的神奇故事


          31楼2016-05-05 09:47
          回复
            虚云老和尚奇事:金龙现形
              清光绪二十三年(岁次丁酉五十八岁)老和尚往宁波阿育王寺礼舍利,每日从三板起,至晚间开大静,除殿堂外不用蒲团,展大具,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禅坐中,似梦非梦,见空中金龙一条。飞落舍利殿前天池内,长数丈,金光晃耀,老和尚骑上龙脊,即腾空至一处、山水秀丽,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看见亲母在楼阁上瞻眺。老和尚即大叫母亲,请你骑龙上来到西方去,龙下降,梦也惊醒,觉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老和尚平生梦见母亲,就只此一次。


            32楼2016-05-05 09:47
            回复
              赞(/≧▽≦/)喜欢佛经里的故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6-05-05 13:34
              收起回复
                还配图,贴心ing...


                34楼2016-05-05 19:27
                收起回复
                  十一奇 夜半棺动
                    清光绪二十六年(岁次庚子六十二岁)老和尚自从五十一岁到宜兴,礼仁智和尚,修显亲寺(密祖出家处)在江浙一带住了十年,又想再朝五台,先到镇江杨州朝云台山,入山东朝东岳泰山,东趋牢山,访那罗延窟(憨山老人海印寺)到曲阜,礼孔庙孔陵。在西行路上,夜宿一破庙,空无一物,只有一口破棺材,棺盖是向上仰起来的,知道棺内没有死尸,于是就睡在棺盖上;到了半夜,棺内大动几次,忽有人说话,“我要出来。”老和尚问他是人还是鬼?答:“是人。”问:“是什么人?”答:“是讨饭的。”老和尚乃笑起,让他出,状丑如鬼。问老和尚是什么人?答:“是和尚。”讨饭的大怒,说和尚压在他头上,几至用武。老和尚说:“我坐在棺盖上,你动都不能动,还讲打么?”那讨饭的不敢再说,自往小便后还回棺内睡。
                    


                  37楼2016-05-06 16:35
                  回复
                    十三奇 祈雨息灾
                      庚子年五月,义和团的乱,一天厉害一天,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杀日本使馆书记及德国公使,皇太后暗中纵容,至五月十七日竟下诏向各国宣战,京中大乱;六月天津失守,七月,八国联军陷北京,皇太后和光绪帝向西逃难,时王公大臣有的住在龙泉寺,请老和尚一并西行护驾,在兵荒马乱中,日夜赶程,艰苦万状,行抵达阜平县,才听到甘肃巡抚岑春暄出兵勤王,帝后大喜,出长城,进山西雁门关,那里有一所云门寺,寺内住一老僧年已一百二十四岁,帝赐黄绫及建牌坊。又西行到平阳,遍地饥荒,当地老百姓煮芋叶薯叶给帝后吃,帝后认为味很美。到西安,岑春暄请老和尚在卧龙寺祈祷雨雪息灾,佛事圆满后,雨雪交加,饥馑之灾渐息。老和尚以帝后驻西安,嚣烦日甚,乃秘密潜至终南山结茅,改号“虚云”以避熟人的耳目。
                      十四奇 煮芋入定
                      清光绪二十七年(岁次辛丑六十二岁)隆冬,万山积雪,严寒彻骨,老和尚独居茅蓬中,身心清净,一天煮芋锅中,跏趺坐等待芋熟,不觉入定,到第二年正月,山中邻棚复成师等久不见老和尚的面,乃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无人足迹,进茅蓬见老和尚入定,乃以磬开静。问:“老和尚已吃饭没有?”答:“没有,正在煮芋,大概已经熟了。”打开锅盖一看,霉高寸许。复成师惊讶说:“你一定就是半月了。”相与烹雪煮芋饱食大笑而去。
                      十五奇 雄鸡皈戒
                      清光绪二十九年(岁次癸卯六十四岁)老和尚在昆明府福兴寺闭关,有一迎祥寺僧人叩关,说寺中有放生雄鸡一只,体肥硕,极凶恶好斗,群鸡都被伤冠羽。老和尚闻言即取鸡来说三皈五戒,且教令念佛;不久,鸡性转变,不复好斗,时作“佛佛佛”的声音,独栖树上,不伤虫,不给不食,一闻钟磬即随众上殿,课毕,仍栖树上。如此经过二年,一日晚课后,站立举首,张翅三扇,作念佛状、立化,数日不变,老和尚令人用龛埋葬,并作了一篇铭文:
                        好斗成性此鸡雄, 伤冠拔羽血流红;
                        知畏奉戒狂心歇, 素食孤栖不害虫;
                        两目瞻仰黄金相, 念佛喔喔何从容?
                        旋绕三扑奄然化, 众生与佛将毋同。


                    39楼2016-05-06 16:40
                    回复
                      二十四奇 八哥念佛
                        中华民国元年(岁次壬子七十三岁)老和尚在云南组织佛教分会,是年在佛教会中有乡人送来一个八哥鸟放生,该鸟已能说话,老和尚说皈依后教他念佛,即不吃荤,非常驯良,自知出入,日常念佛及观音菩萨圣号,从未间断。一日忽被老鹰掠去,飞在空中还是念佛。八哥鸟虽是异类,但能尽此报身,生死之际,不舍念佛,为什么我们人还不如鸟呢?
                        二十五奇 冤鬼受戒
                        民国四年(岁次乙卯七十六岁)举行春戒,期满后,邓川县有一位姓丁的绅士,是清朝的孝廉,只生一女,年十八,尚未出阁;一日,忽然不省人事,全家仓惶,不知怎样才好;醒来后即变作男子声,指父大骂:“你丁某,恃势诬我是土匪,以致丧失了我的生命。我是大理西川人,名字叫作董占彪。你还记得吗?今在阎王前告准,要报八年之仇。”说毕,持刀逐父,丁大骇,避匿他处,不敢归家。鬼每日必来,鬼来时女就变形态,闹得全家不安。时鸡足山派素琴素值二僧往邓川办事,过丁家,看见鬼附女身,凶恶可怕,就对鬼说:“劝你不要这样,令地方不安。”鬼说:“你们出家人不要多事。”僧说:“本来不与我们相干,但我们的师父常说冤家宜解不宜结,愈结愈深,何时得了?”鬼稍稍想了一想,问:“你们的师父是谁?”僧答:“祝圣寺虚云老和尚。”鬼说:“我也闻名,但没有见过,肯与我受戒吗?”僧答:“大慈大悲,度一切苦危,怎么不肯呢?”二僧劝鬼,令丁姓出钱超度,可以么?鬼答:“丁某伤天害命,我不要他的钱。”僧说:“今地方送你些钱,可以吗?”鬼又作恨声说:“此仇不报,我恨难平,待我去问过大王,你们明日在这里等我。”鬼去,女子起立,含羞入室。第二天早上鬼先来,僧后到,鬼责僧失信,僧告知因公耽误。鬼说:“我问过大王,说祝圣寺是个好道场,准我去,但要你们亲自护送。”于是地方绅士十余人随同二僧到祝圣寺,向老和尚谈说是事,次日设坛为之念经说戒,从此安静。
                        二十六奇 举石离地
                        民国六年(岁次丁巳七十八岁)春由观音亭起运玉佛,雇用工人八名,说明送到鸡足山,酬费若干。所经山岭崎岖,走了几十天到野人山,八名工人疑心玉佛中藏有金珠钞票,乃置佛地上不肯抬走,声言要加价数倍。老和尚温言劝勉,工人更声势汹汹,强蛮不可理喻。老和尚瞥见道旁有一巨石,重约数百斤,笑问工人说:“这个巨石和玉佛那一种重些?”工人答:“那石重,大约比玉佛重两三倍。”工人说毕,老和尚用两手举石离地尺许,工人咋舌,不敢多说,并婉谢曰:“老和尚是活佛。”工人抬玉佛至山,老和尚厚厚赏赐。老和尚本无此举巨石之力,这次似有神助。
                        二十七奇 招安滇匪
                        民国七年(岁次戊午七十九岁)滇督唐继尧备书令宾川县知事入山迎请老和尚赴昆明,是时四境不安,道途艰险,县知事请老和尚乘舆并派兵护送,老和尚谢却,率徒修圆同行,一笠一蒲一铲一藤架步行而往。经楚雄遇匪,搜出唐继尧的信,威吓拷打。老和尚说:“不必打,请见你的总司令。”匪徒即拿见其首领杨天福吴学显。一见面大喝说:“你是什么人?”答:“鸡足山和尚。”问:“什么名字?”答:“虚云。”问:“进省做什么?”答:“做佛事。”问:“做佛事为什么?”答:“为人民祈消灾难。”问:“唐继尧是个土匪,你为什么去帮忙他?他是坏人,你和他往来,也是坏人。”答:“你说坏人,也是难说。”问:“何以难说?”答:“往好处说,人人都是好人;往坏处说,个个都是坏人。”问:“这话是怎样讲?”答:“假使你和唐两位,都是为国为民,福国福民,乃至你们部下,个个都如此,岂不是个个都是好人?从坏处说,你说唐是坏人,唐说你是坏人,各有成见,如同水火,兵连祸结,害尽人民,岂不是个个都坏?老百姓从左是盗,从右是匪,你们想想可怜不可怜?”杨吴两首领听了老和尚一番话,不觉大笑。吴说:“你说的话不错,但是怎么样才好?”答:“依我说,你们不要打,请你们招安。”吴说:“难道叫我投降吗?”答:“不是这样说,我说招安者,因为你们都是贤才,是招国家之贤士以安地方也。只要你们不存私见,安民救国,岂不是好?”吴问:“招安的手续向什么地方办理?”答:“当然向唐办理。”吴说:“向唐就不干,他杀了我许多人,关禁我许多人,现正要向他报复,怎么可向他投降?岂有此理?”老和尚说:“你不要误会,我说向唐办理是有理由的。因为唐是现在中央委派的官吏,事权在手,将来你是中央委派的官吏,事权也在手;唐杀了你许多人,我这回去做佛事,就是超度士兵亡魂;至于关起你的人,我要请他大赦的。假如你不听我劝,古今战争,胜败难说,你与唐各有各的力量,究竟你比唐总要差些,他有人有财有补充,有中央力量;我今日不是向你招安,路过此地,总算有缘,为国息争,为民安乐,方外人不惜饶舌;听与不听,还是你们自己斟酌。”杨吴等听了这一番话,大为感动,反托老和尚做代表。老和尚说:“代表不敢当,请你们提出条件,我有机会,当向唐说。”杨吴审议再三,提出六条:
                        一、在招安前先放回我们的人;
                        二、不得把我们的兵解散;
                        三、不得将我们的职权取消;
                        四、我们队伍归我们管;
                        五、过去两家战争事不得追究;
                        六、招安后彼此兵丁不得有两样待遇。
                        老和尚说:“这样的条件,想不成问题。等到和唐商量后当有公事给你们,和派员和你们接洽。”吴说:“烦劳老师父,事若办好,我们感谢!”老和尚说:“不必言谢,我是顺便经过的”。第二天出营盘,约半里,忽见数人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连呼请菩萨恕我们。老和尚一看,才知道是昨天殴打他的兵弁,老和尚不但不生气,反多方慰劳,并劝他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那些兵弁都感激涕零而去。
                        老和尚到了昆明后,将路上遇见杨吴的经过,详细告诉唐,并请唐做三件事:(一)于道场起经之日,全市禁屠。(二)大赦牢狱。(三)赈济难民。唐听说,当下大喜,即日办理招安及其他各事,于是地方免遭兵祸,杨吴二人被委为大队长,始终不变。


                      42楼2016-05-06 16:41
                      回复
                        四十七奇 绯桃璀璨
                          民国三十五年(岁次丙戌一百有七岁)七月七日为抗战一周年纪念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寺院诵经,追荐阵亡将士及死难人民。粤省佛教会推派代表赴云门迎接老和尚莅临主法,省主席罗卓英也派员赍函劝驾;老和尚慨然随顺,冒暑前往。九月十七日在净慧寺建水陆道场七昼夜,结坛时绯桃一株,忽然花开满枝,璀璨耀目,十多天都不谢,观者塞途。胡毅生居士有诗记其事:
                            法会俨未散,绯桃花满枝;
                            如何黄落后,倏变艳阳时;
                            卉木尚灵感,幽冥从可知;
                            该林久芜秽,何日与加持。
                          四十八奇 死而复苏
                          民国四十年(岁次辛卯一百十二岁)春戒期中,有人扰劫云门,老和尚被毒打,三月初三日病重时,趺坐入定,闭目不视,不言,不食,不饮水,只有侍者法云、宽纯,日夜看护,端坐九日,十一日渐倒下,作吉祥卧,侍者以灯草试鼻官,气已绝,诊左右手脉也已停止,但颜色如常,体尚温。十二日早微闻呻吟,旋开目,侍者告诉所经过的时间。老和尚说:“我觉才数分钟而已。”即命侍者法云快快为我执笔记事,但不可轻对人说,致启疑谤。老和尚吩咐毕,即从容说其经过。说:“我刚才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讲的人很多,其中有十多人是认识的,例如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都在座,我合掌致敬,他们指示我坐在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我坐在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没有听完,弥勒指我说:‘你回去。’我说:‘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说:‘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一偈:
                            识智何分,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幻无所著;  知幻则离,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善恶安乐;
                            悲愿度生,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警惕普觉;
                            苦海慈航,毋生退却;  莲开泥水,端坐佛陀。
                          以下选有很多句,记不清了;此外还有开示,现在不说。”老和尚死而复苏后,不久即被迎赴北京。


                        46楼2016-05-06 16:44
                        回复
                          看得眼花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47楼2016-05-07 00:06
                          收起回复
                            楼主发的时候可以多分些段的,这样看起来比较顺眼。


                            来自Android客户端48楼2016-05-07 20:25
                            收起回复
                              你对美色还放不下吗?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
                              那个时候,佛陀的弟弟,尊者难陀忍受不了出家的戒律,老是想着要还俗。
                              众多的比丘觉得可惜,就去拜见佛祖,行头面礼足之礼后,退坐在一边。然后对佛祖说:「难陀比丘由于不堪行持梵行,所以准备还俗呢。」
                              佛祖告诉一位比丘说:「你去对难陀说:『如来正在叫你!』」
                              过了一会,难陀比丘就跟随这位比丘到了佛祖之处,头面礼足后,退坐在一边。
                              这时,佛祖对难陀说:「怎么啦?难陀!你不喜乐于修持梵行,准备还俗吗?」
                              难陀回答说:「如是!佛祖!」
                              佛祖告诉他说:「为甚么缘故呢?难陀!」
                              难陀回答说:「因为欲心非常炽盛,不能自禁其欲念之故。」
                              佛祖告诉他说:「怎么啦?难陀!你不是一位族姓子而发心出家学道吗?」
                              难陀回答说:「如是!佛祖!我是一族姓子的身份,而由于信心牢固,才来出家学道的。」
                              佛祖垂告说:「你这位族姓子!你现在要这样做,是不应该的。因为你已经舍弃俗家而学道,而修习清净的梵行,为甚么欲舍弃正法,而欲习俗家的秽污之法呢?
                              难陀!你应当要知道!有二种法,令人不能厌足的。如果有人习此二法的话,终皈不会有厌足的。
                              那二种法呢?所谓淫欲,以及饮酒,就是所谓二法,会没有厌足的一天。
                              如果有人习此二法的话,终皈不会厌足的。
                              缘于此行果,也不能得到无为之处。因此之故,
                              难陀!应当思念舍弃此二法,如能这样的话,后来必定能够完成无漏之报的。
                              你现在,难陀!应善修清净的梵行,趣于道果之法,没有不由此的。」
                              那时,佛祖便说此偈而说:
                              盖屋不密 天雨则漏 人不惟行 漏淫怒痴
                              盖屋善密 天雨不漏 人能惟行 无淫怒痴
                              那时,佛祖又作如是之念:这位族姓子,乃为淫念沉重的人,我现在应该以毒攻毒。


                              49楼2016-05-10 09: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