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场常见问题总汇
问题:在整个肉鸭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操作?
1.肉鸭的免疫程序,该如何操作?
答: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卵黄抗体0.5ML/只。
5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苗0.5ML/只。
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流感H5+H9疫苗0.5ML/只。
小鸭做疫苗前应空腹,小鸭做疫苗前半小时应将料桶抽开,在饮水器中加入Vc或多维。避免鸭群应激过大。注射完疫苗后则再饮一次。尽量在做完疫苗1-2小时后才让小鸭下水。
2.雏鸭进苗前的工作有哪些?雏鸭育雏的密度,温度是多少,如何操作?
答:雏鸭进苗前应将鸭舍消毒干净,将要用做育雏的地方用木板隔开,分成小仓。夏季育雏室内温度要足够18-20度,冬季育雏室内温度要足够25-28度。育雏期5日龄内,每平方育雏小鸭30-40只。5日龄后扩棚。
3.鸭群转料的比例是多少?该如何操作?这样操作有什么好处?
答:鸭群在小料转大料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转料比例为2;5:8的模式。也就是在小料还剩下三包时,即可进行转料。第一天20%的小料+80%的大料,第二天50%的小料+50%的大料。第三天80%大料+20%小料。三天即可完全将鸭群转料完成。这样操作可避免因饲料颗粒度不同造成鸭子肠道磨损而引起的肠道疾病。转料期间可适当添加多维等营养保健品防止应激,或添加大蒜素之类的中草药。
4.导致鸭群出现啄毛现象的因素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答:导致呀群出现啄毛现象的因素有:饲养密度过大,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大,饲料中钙磷比例的偏差或缺乏。还有一种是因为鸭子出大毛时造成的啄毛。当鸭群出现啄毛现象时,应及时将被啄毛的鸭子隔离,及时调控养殖密度和搞好环境卫生。如果是自然出毛造成,可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鱼肝油粉和多维。
5.肉鸭后期的饲料管理该注意哪几方面?
答;肉鸭后期的饲料最需要注意的方面就是疾病,后期的疾病比较常见的有浆膜炎,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性肠炎和霍乱。还要注意的是喂料方面,应当给予鸭群自由采食,鸭群断料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6.光照的强弱对鸭群的影响有哪些?
答;光照对鸭群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小鸭育雏阶段,小鸭育雏阶段需要光照来促进卵黄抗体的吸收,从而提高小鸭自身的抵抗力。育雏期的光照不能过强,过强的光照会造成鸭群光过敏,小鸭的上喙会上翻。一般20W的白炽灯即可。而大鸭阶段的光照只需要能让鸭群在夜间看得到饲料和水即可。
7.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鸭群的健康状况?
答:一般情况下,鸭群在出现问题时,比较明显的体现就是减料。以1000鸭为例子,采食量上下浮动一包算正常。采食量的骤减必定是鸭群出问题的特征。还有就是从精神状态可以反映出,鸭群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再者可以从粪便上反映,拉青绿色,红褐色,奶白色以及带有粘稠状态的粪便都可以判断出鸭群的健康状况。
8.樱桃谷种鸭的公母比例,开产日龄,开产体重,产蛋高峰周期以及产蛋期的采食量。
答:一般种鸭场的公母比例为1:5-6只。即一只公鸭可以配5-6只母鸭。开产日龄一般170-180日龄开产,开产体重母鸭应维持在6-6.2斤,公鸭维持在7.8-8斤。饲养管理得当的情况下,就是到了产蛋后期,整个产蛋周期鸭群的体重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一般开产后3-4周会上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的维持大约4-5周。产蛋期的采食量随着鸭群产蛋上高峰而逐步增加,一般都会维持在180克-220克之间。
9.脱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脱肛的原因。育成期和开产初期饲养管理不当,没有控制饲养,鸭子过肥,可能是饲料中能量蛋白比例失调,常常是蛋白不足、能量过高;进入产蛋期后,调整饲料时,过早地调配产蛋高峰期的饲料,因此蛋白的比例增加过多过快。或者光照控制不合理,促使青年鸭性激素分泌加快,导致开产提前。如光照增加太快,促使新鸭产大蛋、多产蛋,蛋大造成排卵困难,蛋多使输卵管中油脂不足,润滑性降低,造成难产脱肛;如光照不足,则出现产蛋推迟,产大蛋增多的现象。处理方法:1. 从营养方面着手,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提供合适的全价饲料,各种营养素都要达到饲养标准的要求,千万不能用质量没有保证或已经过期失效的维生素添加剂,否则会导致蛋鸭脱肛,如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添加剂质量有问题,都会导致输卵管和泄殖腔黏膜上皮角质化而失去弹性,因而产蛋不畅,最后因难产而脱肛。2. 制定正确的光照制度,从育成末期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 直至每昼夜光照16小时为止。循序渐进,增加不能过快或过慢。3. 在育成期末,从育成鸭舍转入产蛋鸭舍时,可结合传染病免疫时抓鸭的机会,进行一次挑选,把生长特快、过于肥胖的鸭和生长特慢、个体瘦小的鸭都单独挑出来,分群关养。过于肥大的一群,要控制饲养(减少精料,多喂青粗料);过于瘦小的一群,则不要控制,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以提高群体的整齐度。
鸭医老葛手机微信13615110062 来源 徐州新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http://www.xzxmsw.com
问题:在整个肉鸭养殖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操作?
1.肉鸭的免疫程序,该如何操作?
答: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卵黄抗体0.5ML/只。
5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苗0.5ML/只。
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流感H5+H9疫苗0.5ML/只。
小鸭做疫苗前应空腹,小鸭做疫苗前半小时应将料桶抽开,在饮水器中加入Vc或多维。避免鸭群应激过大。注射完疫苗后则再饮一次。尽量在做完疫苗1-2小时后才让小鸭下水。
2.雏鸭进苗前的工作有哪些?雏鸭育雏的密度,温度是多少,如何操作?
答:雏鸭进苗前应将鸭舍消毒干净,将要用做育雏的地方用木板隔开,分成小仓。夏季育雏室内温度要足够18-20度,冬季育雏室内温度要足够25-28度。育雏期5日龄内,每平方育雏小鸭30-40只。5日龄后扩棚。
3.鸭群转料的比例是多少?该如何操作?这样操作有什么好处?
答:鸭群在小料转大料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转料比例为2;5:8的模式。也就是在小料还剩下三包时,即可进行转料。第一天20%的小料+80%的大料,第二天50%的小料+50%的大料。第三天80%大料+20%小料。三天即可完全将鸭群转料完成。这样操作可避免因饲料颗粒度不同造成鸭子肠道磨损而引起的肠道疾病。转料期间可适当添加多维等营养保健品防止应激,或添加大蒜素之类的中草药。
4.导致鸭群出现啄毛现象的因素有哪些?该如何处理?
答:导致呀群出现啄毛现象的因素有:饲养密度过大,鸭舍环境卫生差,湿度大,饲料中钙磷比例的偏差或缺乏。还有一种是因为鸭子出大毛时造成的啄毛。当鸭群出现啄毛现象时,应及时将被啄毛的鸭子隔离,及时调控养殖密度和搞好环境卫生。如果是自然出毛造成,可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鱼肝油粉和多维。
5.肉鸭后期的饲料管理该注意哪几方面?
答;肉鸭后期的饲料最需要注意的方面就是疾病,后期的疾病比较常见的有浆膜炎,大肠杆菌,禽流感,病毒性肠炎和霍乱。还要注意的是喂料方面,应当给予鸭群自由采食,鸭群断料时间不能超过2小时。
6.光照的强弱对鸭群的影响有哪些?
答;光照对鸭群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是小鸭育雏阶段,小鸭育雏阶段需要光照来促进卵黄抗体的吸收,从而提高小鸭自身的抵抗力。育雏期的光照不能过强,过强的光照会造成鸭群光过敏,小鸭的上喙会上翻。一般20W的白炽灯即可。而大鸭阶段的光照只需要能让鸭群在夜间看得到饲料和水即可。
7.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鸭群的健康状况?
答:一般情况下,鸭群在出现问题时,比较明显的体现就是减料。以1000鸭为例子,采食量上下浮动一包算正常。采食量的骤减必定是鸭群出问题的特征。还有就是从精神状态可以反映出,鸭群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再者可以从粪便上反映,拉青绿色,红褐色,奶白色以及带有粘稠状态的粪便都可以判断出鸭群的健康状况。
8.樱桃谷种鸭的公母比例,开产日龄,开产体重,产蛋高峰周期以及产蛋期的采食量。
答:一般种鸭场的公母比例为1:5-6只。即一只公鸭可以配5-6只母鸭。开产日龄一般170-180日龄开产,开产体重母鸭应维持在6-6.2斤,公鸭维持在7.8-8斤。饲养管理得当的情况下,就是到了产蛋后期,整个产蛋周期鸭群的体重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一般开产后3-4周会上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的维持大约4-5周。产蛋期的采食量随着鸭群产蛋上高峰而逐步增加,一般都会维持在180克-220克之间。
9.脱肛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答:脱肛的原因。育成期和开产初期饲养管理不当,没有控制饲养,鸭子过肥,可能是饲料中能量蛋白比例失调,常常是蛋白不足、能量过高;进入产蛋期后,调整饲料时,过早地调配产蛋高峰期的饲料,因此蛋白的比例增加过多过快。或者光照控制不合理,促使青年鸭性激素分泌加快,导致开产提前。如光照增加太快,促使新鸭产大蛋、多产蛋,蛋大造成排卵困难,蛋多使输卵管中油脂不足,润滑性降低,造成难产脱肛;如光照不足,则出现产蛋推迟,产大蛋增多的现象。处理方法:1. 从营养方面着手,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提供合适的全价饲料,各种营养素都要达到饲养标准的要求,千万不能用质量没有保证或已经过期失效的维生素添加剂,否则会导致蛋鸭脱肛,如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添加剂质量有问题,都会导致输卵管和泄殖腔黏膜上皮角质化而失去弹性,因而产蛋不畅,最后因难产而脱肛。2. 制定正确的光照制度,从育成末期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 直至每昼夜光照16小时为止。循序渐进,增加不能过快或过慢。3. 在育成期末,从育成鸭舍转入产蛋鸭舍时,可结合传染病免疫时抓鸭的机会,进行一次挑选,把生长特快、过于肥胖的鸭和生长特慢、个体瘦小的鸭都单独挑出来,分群关养。过于肥大的一群,要控制饲养(减少精料,多喂青粗料);过于瘦小的一群,则不要控制,适当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以提高群体的整齐度。
鸭医老葛手机微信13615110062 来源 徐州新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http://www.xzxm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