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年人吧 关注:842贴子:74,178
  • 5回复贴,共1

阳平关 - 秦岭之川陕间关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上,在宝成铁路(宝鸡至成都)和阳安铁路(阳平关至安康)的交汇处,有一个小镇叫阳平关,又称做阳安关。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把小镇老街与火车站分成两块,雄伟壮观的嘉陵江大桥象一条彩带又把他们紧紧系在了一起。
子龙山巍然坐落在江边,据传说当年赵子龙在此镇守练兵。老街面对嘉陵江,背靠鸡公山(又叫击鼓山,在不远处又一村叫擂鼓台),有山有水。站在子龙山上看江对面的鸡公山,就象雄鸡的头冠挺立,翠绿的山体把他装扮的更加漂亮。


1楼2016-05-09 19:45回复
    阳平关镇位于宁强县西的嘉陵江谷地,是阳平关镇政府驻地,镇区南靠鸡公山,北依银屏山,中有子龙山,嘉陵江由东北向西南穿越镇区,三道河与韩家河从东南岸、清河从江北岸汇入,地形复杂,气势雄伟,向以险关要隘著称,宝成铁路横过镇北,阳安铁路以此为起点,镇区内另有三条过境公路通过,是川陕甘三省交汇处交通重镇。
    阳平关在西汉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政府在汉中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建制镇。在汉中市实施撤区并建镇后,阳平关区撤消,镇辖区扩大,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共同组成。


    2楼2016-05-09 19:46
    回复
      阳平关之战
      蒙古窝阔台汗八年(宋端平三年,1236年)九月,在蒙宋战争窝阔台攻宋之战中,蒙古军于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老勉县)全歼曹友闻军的作战。
      窝阔台汗八年九月,阔端率蒙古、西夏、女真、回回
      吐蕃、渤海等民族军号称50余万,分兵两路再次攻宋四川,合击成都。一路由宗王末哥率领攻宕昌(今屑甘肃)、阶州(今甘肃武都)等城,趋成都。一路由阔端亲率主力出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攻取武休关(今陕西留坝东南),击败都统李显忠军,占领兴元(今陕西汉中)。另以一部兵猛攻大安军(今陕西宁强西北)。
      四川制置使赵彦呐见状急调扼守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的利州都统制曹友闻退守大安。曹友闻认为大安地势平坦,利骑兵攻战,不利步兵防守,建议仍扼仙人关险地,威胁蒙古军后方,使其不敢长驱入蜀。赵彦呐不纳,一日发七道令牌,迫曹友闻转守大安。
      九月九日,曹友闻退至大安。十六日,曹友闻与众商议,大安无险可守,唯鸡冠山一堡可守,但无粮无水,如能坚持五日,可有转机。诸将以为坚守不战可五日以上,遂遣其弟、四川制置司帐前总管曹万,率军1万趋鸡冠隘(今陕西勉县西南)守御;自率精锐万人设伏,相约蒙古军若攻阳平关,先折其锋,佯败入堡,曹友闻则乘机捣其背,两声鼓为号,声则出,内外夹击;此外大开阳平关城门,内不立旗,炊烟不出,鸡犬不声。
      二十一日,曹友闻选精兵7700人,自大安渡江逆上300里,复渡江至刘溪、黑水一带谷地设伏。二十二日,蒙古军分批继至,曹万、刘孝全等麾兵战于关外,自辰战至未,蒙古军败绩;日暮,曹万等敛兵入鸡冠隘堡,蒙古军围堡数层。二十七日,曹友闻探知蒙古军已掠大安,令诸军束装趋阳平关,行20里后,暴雨如注,夜暗难行,人马疲乏,部将吕嗣宗建议俟天明再走,曹友闻考虑到鸡冠隘堡原定坚持五日,现已八日,一旦城破,将无计可施,遂令军继续前进;至水牛岭,分三路入蒙古军营地,转战至拂晓,破数十营,直插阳平关。鸡冠隘堡之曹万等将,闻鼓声率军出堡夹击;
      二十八日,转战至回回寨,阔端欲走,时汪世显自大安率军来会,阔端乃分骑兵为百十队,向宋军轮番驰突;鏖战多时,宋军击杀蒙古军过半,终因寡不敌众,战斗力大减,在突围过程中,曹友闻中流矢,下马步战而死。曹万仅存500人入堡,二十九日,曹万、刘孝全等见赵彦呐不遣援军,城中无粮,乃率军突围,转战至龙门(今阳平关附近之龙门洞)全部战死。
      雄关依旧,往事如烟。当纵横交错的公路、铁道已使天堑变通途时,古阳平关遗址上那残存的城墙、古碑和深阔的壕沟,似乎仍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辉煌和荣耀的故事。


      4楼2016-05-09 19:50
      回复
        历史沿革
        阳平关在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政府在汉中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建制镇。在汉中市实施撤区并建镇后,阳平关区撤消,镇辖区扩大,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共同组成


        5楼2016-05-09 19:50
        回复
          地理意义
          阳平关镇是沟通我国西南与西北的咽喉,是陕、甘、川三省交汇处重要的交通枢纽与物资集散地,是陕南门户和汉中市对外联系的窗口之一,是宁强县域仅次于县城的中心城镇,她的繁荣和发展,不仅对宁强县而且对更大区域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1954年因修宝成铁路,在今宁强阳平关镇古砖下发现“朔宁王太后玺”金印一颗,现存重庆博物馆。当年的《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还指出,今阳平关对面的紫龙山上有汉代遗迹。按记载“朔宁王”是东汉初公孙述封隗嚣的封号。史传的记载,隗嚣未曾入蜀。此印很可能是隗嚣兵败,王元入蜀求救时遗落在今阳平关的。其在今阳平关镇被发现,说明此地汉时已经成为聚落。且其交通必然依托嘉陵道。
          蜀汉有阳安关,在汉阳平关以南,即今宁强西北。宋改阳安关为阳平关,此后的阳平关均指此关。
          阳平关在宁强县城西北,处秦巴环绕之万山丛中,是古今秦蜀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军事要塞。阳平关三国时代称做阳安关或关城。西通阴平,东控汉沔,为蜀汉北方的重要门户


          6楼2016-05-09 19:51
          回复
            著名战役
            东汉灵帝末年,益州牧刘焉阴谋割据巴蜀,遣张鲁为督义司马,攻打汉中。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剑阁栈道出古百牢关,到达沔阳(今勉县)。首先从阳平关打开缺口,并筑寨堡于西侧的走马岭,随后,南渡沔水(今汉江)占领定军山,北面夺取天荡山,杀死汉中太守苏固,从而占领整个汉中,统治汉中长达20多年。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兵10万,攻取徽县、凤县后,开始进军汉中,攻阳平关。张鲁命其守将张卫、杨昂、杨任等人依山筑寨坚守。曹兵久攻不下,只好诈退,使阳平关守军放松警戒。而后,曹兵乘机攻取阳平关,张鲁守军自乱,杨昂战死,张卫、杨任逃回南郑,张鲁逃往四川巴中。曹操夺取汉中后,留夏侯渊、张郃、等镇守汉中,自己则因恐后方不稳而率主力回到北方。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领诸将进兵汉中,被张郃阻挡在阳平关外汉江上流的深山峡谷之中,彼此相互对峙一年有余,刘备未能进入汉中盆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一面派兵攻打张郃在走马岭的营堡,一面南渡汉江,沿山间小路,通过夜间偷袭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并且斩了夏侯渊。张郃闻夏侯渊败死,即退守阳平关。随后,曹操增兵阳平关与刘备决战,刘备坚守不出,曹军终因军粮不济,将士伤亡过大,而败退关中。自此,汉中归刘备管辖。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出师北伐,率领各路大军屯兵于沔阳长达八年之久。在这八年里诸葛亮一直把阳平关作为他进可以攻、退利于守的大本营。其中,六出祁山,有四次都是出阳平关沿陈仓古道进行北伐的。而每当退兵时,他又在这里休养生息,教兵演武。现今在古阳平关的卧龙岗上仍留有诸葛亮读书台遗址。
            雄关依旧,往事如烟。当纵横交错的公路、铁道已使天堑变通途时,古阳平关遗址上那残存的城墙、古碑和深阔的壕沟,似乎仍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个个辉煌和荣耀的故事。


            7楼2016-05-09 19: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