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7月25日10:01 乐山晚报
“想不到我卖的跷脚牛肉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受到国家保护。”在中心城区开跷脚牛肉店的老冯开心地说,还有哪些大家熟悉的食品、用品、技术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呢?哪些人来牵头把这些嘉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承下去呢?昨日,记者从市文化局了解到了市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名单。
24项市级“非遗” 跷脚牛肉上了榜
申报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项目共有24项。民间音乐有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毛坪山歌、犍为县的岷江船工号子;民间舞蹈有峨眉山市的连萧舞、市中区的民间狮舞、金口河区的彝族荞子舞、夹江县的纸乡秧歌、犍为县的榨鼓草把龙;传统戏剧有市川剧团的川剧“嘉阳河”流派;曲艺有夹江县的金钱板,杂技和竞技有金口河区的三雄夺魁;传统手工技艺项目数量最多,有峨眉山的“竹叶青”绿茶制作工艺、峨眉席草龙和喔山号、五通桥区西坝豆腐制作技艺和乐山市龚氏西霸饮食有限公司的西坝豆腐制作技艺、五通桥区的德昌源“桥牌”豆腐乳制作工艺、市中区的宋笔和苏稽米花糖、峨边的小凉山彝族刺绣、小凉山彝族漆器、泡水酒;民俗有峨边的克斯和换童裙、市中区的跷脚牛肉汤锅习俗。以上项目中,非常具有独特性和代表的项目将会参加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5人当选传承人 保留乐山“记忆”
既然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当然也必须有代表性的人物来传承,此次共有25人获得传承人称号。杂技与竞技项目中的峨眉武术共有7名传承人:释通永、王超、汪键、张世忠、汪德忠、张林、杨烈洪;民间美术项目中的夹江年画的传承人有周发文和李小明,峨眉山指画有李克维和林栩,蝶翅画是吴泽全;传统戏剧项目中的堂灯有刘成华、胡秀春、沈登金,竹纸制作技艺有杨占尧、马正华、马万元,沐川草龙制作技艺是陈焕彬,高桩彩绘绑扎技艺有张成富、郑书吾、黄正武、张显奎;民间音乐项目的峨眉山歌有赵国如、余井泉。这25名传承人掌握并承载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精湛技艺,各地区、部门都会鼓励和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以实际的方式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 记者 张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