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预计并且实际能让孩子读经五年十年,则自哪本开始(甚至是自蒙书开始),到最后所有经典都读到,是没有关系的。但如果预计只读半年一年,或虽预计读三年五年,实际只读半年一年。则或许只能读到一本半本。那就得稍微考虑到哪本较有教育的意义和智慧的价值了。 教育的意义和智慧的价值,一般人并不容易知道。但有一种思考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大略把握到一点理路,即,问:读了哪一本书可以让其他的书学起来更简便?或,理解了哪一本书可以让人较容易掌握其他的书? 故,落实来说,凡为人父母老师者,要思考: 一,就譬如:是由老师教文言,比较容易提升孩子的语文程度,白话文可以自己去读,还是由老师教白话,比较容易提升语文程度,孩子可以自己读文言?同理,是由老师教了蒙学,比较容易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将来自学其他经典比较顺利?还是由老师教了论语,比较容易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将来自学蒙学比较顺利? 二,要看哪一本书是智慧成熟的作品,可以涵盖其他的书。于是要问:是先读了论语的人,比较能掌握易经的道理?还是先读了易经的人,比较容易了解论语的道理?衡之两千多年来,学者们大体是用易经的道理解论语?还是用论语的道理解易经? 如果以上两点想清楚了,则可以自己随意选择读经的第一本教材了。否则,虽然开卷有益,尤其只要读经,都有大益,但,既然已经要教读经了,何不思考一下,以求最大的完善?选得不恰当,对孩子的教育难免会有些遗憾啊!
读易经和论语,读论语和蒙学,对孩子来说,难度是一样的。若说学习要从简易理解入手,要识字要训诂,那也可以从论语开始,论语也有字可以识,也有字词的诂可以训,也可以讲故事,也可以吟诵等等。若说学习一定要从古老的难的入手,但古老和难,并不就代表智慧的高超和成熟。且儿童读背论语和读背易经难度差不多,而一个幼时只读论语长大精于论语的人和一个幼时只读易经长大精于易经的人,对民族文化和人类智慧的悟入能力是不同的。
读易经和论语,读论语和蒙学,对孩子来说,难度是一样的。若说学习要从简易理解入手,要识字要训诂,那也可以从论语开始,论语也有字可以识,也有字词的诂可以训,也可以讲故事,也可以吟诵等等。若说学习一定要从古老的难的入手,但古老和难,并不就代表智慧的高超和成熟。且儿童读背论语和读背易经难度差不多,而一个幼时只读论语长大精于论语的人和一个幼时只读易经长大精于易经的人,对民族文化和人类智慧的悟入能力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