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南海仲裁亮“四不”立场
菲律宾自2013年1月针对中方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并强推至今。继去年10月仲裁庭就管辖权作出裁决后,媒体普遍猜测今年6月底前作出实体问题的最终裁决。5月7日至8日,在吉林大学举行的中国国际法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南海仲裁案”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肖建国在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侯晨专访时表示,仲裁案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是正确的。
3年多来,中国政府在“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下,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中菲间解决有关争议应通过直接谈判的正确途径,坚持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的尊严和权威,鲜明反对菲律宾强推仲裁和热衷炒作的一切行径,鲜明反对所谓的仲裁庭罔顾管辖权缺失而强行推动仲裁进程的一切做法,鲜明反对任何国家为菲律宾和仲裁庭站台背书的言行。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肖建国认为,中国的立场可以归纳为“四不”:“就是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我觉得我们国家政府这个立场是不会改变的,而且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完全是为了捍卫我们国家的领土主权,捍卫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也是捍卫海洋法公约的完整性、权威性。”
肖建国指出,中方之所以采取“四不”立场是因为,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反国际法,是恶意适用和滥用《公约》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而应菲律宾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本身也缺乏合法性和公正性。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恰恰是捍卫国际法治的正义之举。
菲律宾自2013年1月针对中方单方面提起南海仲裁并强推至今。继去年10月仲裁庭就管辖权作出裁决后,媒体普遍猜测今年6月底前作出实体问题的最终裁决。5月7日至8日,在吉林大学举行的中国国际法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上,“南海仲裁案”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肖建国在接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侯晨专访时表示,仲裁案是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中国政府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是正确的。
3年多来,中国政府在“不接受、不参与”的立场下,坚决捍卫自己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持中菲间解决有关争议应通过直接谈判的正确途径,坚持维护《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的尊严和权威,鲜明反对菲律宾强推仲裁和热衷炒作的一切行径,鲜明反对所谓的仲裁庭罔顾管辖权缺失而强行推动仲裁进程的一切做法,鲜明反对任何国家为菲律宾和仲裁庭站台背书的言行。外交部边海司副司长肖建国认为,中国的立场可以归纳为“四不”:“就是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不执行。我觉得我们国家政府这个立场是不会改变的,而且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完全是为了捍卫我们国家的领土主权,捍卫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也是捍卫海洋法公约的完整性、权威性。”
肖建国指出,中方之所以采取“四不”立场是因为,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违反国际法,是恶意适用和滥用《公约》的强制争端解决程序,而应菲律宾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本身也缺乏合法性和公正性。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恰恰是捍卫国际法治的正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