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传奇吧 关注:28,142贴子:271,616
  • 214回复贴,共1

【秦汉 十战 】的兵力对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将无从考证以君主替代,兵力若无记载则估算。
----秦匈之战
蒙恬(胜):三十万(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
头曼(败):十万左右(冒顿并东胡、月氏、楼烦等国后拥兵三十余万,推测有十万,且李牧大破匈奴十余万,匈奴惨败后应元气大伤)
----戏下之战
章邯(胜):七十万(天下徒送詣发【七十餘萬人】)
周章(败):数十万(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十萬】)
----东阿之战
项粱(胜):二十万左右(项梁军十余万。魏咎死,魏国灭。田儋死、田荣败逃被围以五万计算。梁擊殺景駒、秦嘉,遂入薛,【兵十餘萬衆】)
章邯(败):七十万(收编楚、魏、齐兵数目不详)
----定陶之战
章邯(胜):百万左右。原七十万加王离三十万(东阿之败的实际战损不详,七十余万以损失百分之十计仍近七十万)。秦悉以兵益章邯。李斯二世二年七月死,章邯八月败于东阿,九月胜于定陶杀项梁。赵高执政全力发兵支援才转败为胜)
项粱(败):五万左右。项梁军总计十万,但附近的项羽、刘邦不来救援。(吕臣军参战与否不详,英布、龙且军在定陶还是随项羽也不详,所以兵力减半)
项梁不杀田假,田荣不来还能理解,毕竟非我族类。而项羽、刘邦不来却在攻城不下、不下、未能下怎么解释?惧敌?特别是项羽,项梁可是你的叔父加养父,不该以死相报?陈余等人作壁上观学的是项羽、刘邦?
----巨鹿之战
范增(胜):二十万左右。楚军五万左右(项梁战死,刘邦又分兵近万)。齐军两万左右(田荣不来,田都、田安各以一万计。齊將田都叛榮,往助項羽救趙///故齊王建孫田安下濟北,從項羽救趙)。赵军五万左右(张耳被围在巨鹿,大将军陈余败逃又收兵数万来救)。魏军五万左右(魏豹以数千复国。楚懷王予魏豹數千人,復徇魏地。)。燕军五万左右(燕国弱小。陈胜自立为楚王,陈胜将武臣自立为赵王,武臣将韩广也自立为燕王,三人都被下属所杀)。韩军随刘邦,未参战。
《楚汉春秋》中记载“【项王大将亚父】至关,不得入,怒曰:‘沛公欲反耶?’即令家发薪一束,欲烧关门,关门乃开”被《史记》改成“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主将是范增而非项羽,副将无权下令攻打刘邦。《史记》中打秦军都须杀掉原主将宋义夺兵权(将印)才能发令,窃符救赵如此,刘邦调自家军队也要韩信将印,何况是打自家军队?楚王兼主将才能决定的事情,范增可定,以项庄违项羽、项伯之意服从范增。项羽若是掌兵恐怕又要被熊心夺了。
史记为了美化汉营而美化手下败将项羽为诸侯上将军,其实就是个摆设。范增言三户亡秦,又议立熊心,巨鹿战胜后其威望已超过项梁。范增捧项羽,项羽就是王,否则便如熊心、赵歇、田市一样是个傀儡而已(孩子真不能惯,越惯越完)
章邯(败):百万左右(收编楚、赵兵数目不详。章邯连败十多次,王离等人死,秦军被杀的还剩下二十多万)
----彭城之战
范增(胜):三万(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范增为大将,又无项羽将兵及围追刘邦的记载,且“【留項王於齊數月】,我之取天下可以百全”表明项羽仍在齐国,并未参加彭城之战。即便项羽在,无将印也要靠范增指挥。彭城奇袭是项庄舞剑的升级版,让项羽知道等于通知项伯,有这两个泄密专家还如何奇袭?鸿门后遗症严重影响楚军斗志,所以才有吹楚不吹汉的神风、胆敢私放刘邦的丁公,项羽、项伯完全是负能量。)
韩信(败):五十六万(“漢王之敗彭城而西。。。令太子守櫟陽,諸侯子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衛。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興關內卒乘塞】”
///“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閒,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韩信于彭城节节败退,靠刘邦出关援救才挡住追兵)
----井陉之战
韩信(胜):三万(为左丞相破赵数万以三万计。願益兵三萬人,臣請以北舉燕、趙,東擊齊)
陈余(败):十万左右(号称二十万,惯例减半)
----潍水之战
韩信(胜):十万左右(陈余降兵约十万。十三万人被西楚奇兵所攻丢失赵地应是韩信不敢拒守漳水,望风而逃不计战损。刘邦修武夺兵以七万计,韩信剩六万。曹参、灌婴等人又属相国韩信击齐)
龙且(败):十万左右(号称二十万)
----固陵之战
项羽(胜):十二万左右(其后刘邦、灌婴联兵在陈下大败项羽,项羽被围以损兵百分之十计,垓下仍存十万。【虜楚周將軍卒四千人。圍項籍於陳】。///從擊項籍軍於陳下,破之,【所將卒斬樓煩將二人,虜騎將八人】)
刘邦(败):三万左右(夺韩信兵七万分二万给刘贾,曹参回援韩信以二万计。使劉賈將【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入楚地。。。楚兵擊劉賈,【賈輒壁不肯與戰】,而與彭越相保)
项羽、龙且总兵力二、三十万都无法攻破刘贾,拿不下刘邦三万人很正常。三万杀伤汉军二、三十万要靠范增指挥,给项羽十三万甚至三十万也没有那个能力。
----垓下之战
韩信(胜):三十万(分为六军,各以五万计,败项羽用了十五万。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
项羽(败):十万(項羽之卒可十萬)


1楼2016-05-23 17:08回复
    我倒是觉得彭城之战没参加的韩信,即使参加也不是总指挥,总指挥是刘邦。


    IP属地:四川2楼2016-05-24 13:24
    收起回复
      PS----项羽陈下、垓下都是连输两仗。
      战败与突围败退各损失百分之十。田荣被围有项梁援军,张耳被围有宋义援军,刘邦被围有灌婴援军,三人并非突围败退而是反败为胜,而项羽是一败再败。。。


      3楼2016-05-27 14:09
      收起回复
        章邯哪里来的七十万……加上王离的最多也就四十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6-03 22:47
        收起回复
          韩信败过?笑尿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6-03 22:48
          收起回复
            史盲看清楚:
            1。《楚汉春秋》记载诸侯军的主帅是范增,根本不是项羽,只不过《史记》用春秋笔法美化了汉营的手下败将而已(“【项王大将亚父】至关,不得入,怒曰:‘沛公欲反耶?’即令家发薪一束,欲烧关门,关门乃开”被《史记》改成“聞沛公已破咸陽,【項羽大怒】,使當陽君等擊關”)
            2。章邯弄了一条粮道给王离送粮(章邯軍鉅鹿南棘原,【築甬道屬河,餉王離。王離兵食多,】急攻鉅鹿)
            3。范增抢章邯给王离送的军粮会没饭辙?那么白起、彭越岂不是早就饿死了?但事实却是王离、赵括、项羽挨饿。范增击溃章邯后只需断掉粮道坚守不战,用二个月活活饿死王离军。(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
            4。几十万有水有粮的章邯军退到漳水南拒险而守,难道让二、三十万乌合之众游过漳水死在坚壁、强弩之下?范增像你一样傻比还能指挥军队?刘贾营寨不过二万人,项羽、龙且军却有二、三十万,攻下来了?
            5。范增明修盟约、暗渡三户,过河绕到章邯背后再断秦军粮道形成夹击之势(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軍漳南,與秦戰,再破之)
            6。二十万人想把一百万人杀的剩下二十万,既要损失小还不想花时间?你以为自己是神仙?(天下徒送詣发【七十餘萬人】。始皇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諸侯畔秦,中國擾亂,【諸秦所徙適戍邊者皆復去】。)


            7楼2016-06-04 18:49
            回复
              谎言二,项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
              时间、地点以及兵力对比否定了项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
              先说时间。按照司马迁的描写,读者很容易产生时间上的错觉:项羽破釜沉舟发动进攻,跟着就击败了王离。王离投降,巨鹿之围解除。可是《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却明确记载:项羽在三年十一月渡河作战,王离却是在两个月之后的三年端月投降(秦帝国以十月为年始)。项羽只带三天干粮的进攻与王离投降并无直接因果。
              再看地点。秦将王离包围巨鹿,他的南面是秦将章邯的20万大军,再往南才是漳水,漳水再往南才是项羽。请参考下图,巨鹿之战各方布阵及项羽进攻路线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6-04 22:19
              收起回复
                项羽要想包围王离,首先要北渡漳水,然后还要穿过章邯20万大军的防地。20万大军的防地南北宽可能达数十公里,不是冲啊一声就能呼啸而过。
                即使成功地闯过了章邯大军,要想包围王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章邯驻扎的棘原离巨鹿只有几公里,章邯和王离两军几乎是粘在一块儿。项羽军即使偷过,或者强攻冲过章邯的防地,立刻就会被王离和章邯夹在中间,这等于是自投罗网。如果再傻到散开兵力包围王离,结果必然被章邯、王离两支大军分割消灭。
                所以,项羽要想包围王离,首先必须消灭章邯。最不济也必须将章邯彻底击溃,迫使其离开棘原向西溃退。只有当章邯离开巨鹿至少几天路程之后,才能实施对王离的包围。即使是这样项羽还必须速战速决,在章邯可能返回救援之前,解决王离。否则,王离即使战败,也可以向章邯靠拢以得保全;项羽的进攻还可能被王离、章邯里应外合消灭。
                可是实际战事却是:章邯的大军始终并没有被击溃,章邯也始终没有离开过棘原城。章邯与项羽的位置始终都是,章邯在北靠近巨鹿,项羽在南远离巨鹿。项羽怎么可能包围击败并俘获王离呢?
                最后看兵力对比。《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这给出了冷兵器战争的基本规律,十倍于敌才能将其包围。巨鹿之战的兵力对比却正相反,王离将赵王歇几万人包围在巨鹿城中,说明至少有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我们往有利于司马迁的方面假设:赵王歇2万,王离五倍于敌10万。项羽包围王离五倍于敌就要50万。可是实际战事却是,直到收编了章邯的20万大军,又集合了齐、燕、赵等造反军之后,项羽的总兵力才不过40万。以漳水河南岸区区几万人,项羽如何能包围王离两个月并将其消灭?更何况王离的南面几公里处还有章邯的20万大军。
                《史记》其他篇章的记载,也佐证了项羽没有直接与王离作战。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项羽只是数次袭击章邯的粮道,使得王离粮草不济。然后,作壁上观的诸侯军才攻击俘虏王离,秦将涉闲自杀。”
                《史记•黥布列传》也没有项羽解围巨鹿俘虏王离的文字,而只说“项羽派黥布先渡漳水攻击秦军,黥布屡次得胜后,项羽才率全军渡河与黥布协同作战。然后打败秦军迫使章邯投降。楚军屡战屡胜,各路诸侯军队逐渐归附楚国的原因,是因为黥布能够指挥军队以少胜多,使人震服。”
                所以,正确的结论应该是:项羽没有包围王离,也没有击败王离。王离投降另有隐情。
                谎言三,项羽多次大败秦军
                司马迁在《史记》中不厌其烦地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以至于这个问题似乎不容置疑了。
                《项羽本纪》有:“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张耳陈余列传》中有文字:“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
                《黥布列传》记载:“籍迺悉引兵涉河从之,遂破秦军。”“楚兵常胜,功冠诸侯。”
                《高祖本纪》有:“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然而,仔细阅读上述文字我们就会发现一个致命的破绽:没有确切的战果。
                我们知道,交战双方的胜负是以战果来确定的。攻城略地,将对手全部击溃,最不济也是胜者进败者退。有将领为了领赏或者免死,常有虚报战功的事情;朝廷大臣和史学家为了脸面和某种目的,也常有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但是,只要查看战果,一切谎言都会露馅。
                举个例子,《陈涉世家》章邯与造反军周文交战,第一仗司马迁记载章邯击败周文。对吗?对的,因为后果是周文向东败退出了函谷关(走出关)。第二仗章邯追击又将其击败,后果是周文再向东败退到渑池(复走次渑池十余日)。第三仗,司马迁写章邯大败周文(大破之)。这个“大破之”用词准确吗?考察战果是准确地。因为后果是周文自杀军队溃散(周文自刭,军遂不战)。请参见下图,章邯击败周文示意图。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6-04 22:22
                收起回复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卻,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於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於死。原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阬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卻,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鈇质,妻子为僇乎?”章邯狐疑,阴使候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度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汙水上,大破之。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6-05 19: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