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论坛吧 关注:15,872贴子:151,110

这本书能让你戒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艾伦·卡尔的《这本书能让你戒烟》是一个国际畅销书,销售超过 1000 万册,超过38个不同的语言。
1节:你的烟瘾比我还大吗?(1)  第1章 你的烟瘾比我还大吗?  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  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绝大多数吸烟者都会告诉自己:“我会在被烟瘾害死之前戒烟的。”烟瘾最严重的时候,我明知道自己正在迈向死亡,却完全无能为力。由于经常咳嗽,我整天都在头疼,随时都能感觉到大脑中的血管正在跳动。我是真的相信,那些脆弱的血管随时都会破裂,然后我就会因为脑溢血而死亡。即使这样,我仍然无法戒烟。  我一度想彻底放弃戒烟的努力,并不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吸烟,某些吸烟者会用这样的理由欺骗自己,但我从来不会。我一直都很讨厌烟味,但我相信吸烟能帮助我放松,给我勇气和自信。每次尝试戒烟时,我总是感到非常痛苦,无法想象没有香烟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最终,妻子说服我去接受催眠治疗。我得承认,当时我对催眠疗法嗤之以鼻,因为对疗法的实际过程完全不了解,一听到“催眠”二字,想到的就是一个眼神犀利、表情阴鸷的家伙,手里拿着一个钟摆。吸烟者通常会产生的错觉,我几乎全部具备,除了一项: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意志薄弱的人。我能把握生活的每一方面,除了吸烟这一项。当时我以为催眠就是意志力的较量,尽管我不会主动抗拒(像大多数吸烟者一样,我还是真心希望摆脱烟瘾的),但也并不相信任何人能诱使我改变看法。


1楼2016-05-25 13:25回复
    接受催眠治疗的过程似乎完全是浪费时间。催眠师要我做一些普通的事情,像举起胳膊之类。一切都并不神秘,我没有失去知觉,没有进入出神状态,至少我觉得我没有。然而疗程结束之后,我不仅停止了吸烟,而且还感觉颇为受用,即使是在戒断期间。  在你急忙跑去找催眠师之前,我必须澄清一个概念:催眠疗法只是一种交流方式。如果催眠师与你交流的是错误的信息,就不会给你任何帮助。我并不愿意批评为我治疗的催眠师,因为如果当时不去找他,我绝对活不到今天。然而,他的治疗并不是让我戒烟的决定因素,只是一个反面的刺激。我也并不反对催眠疗法;事实上,我们的诊所也将催眠疗法作为治疗方式之一。催眠是一种强大的交流和说服工具,可以达到良好的正面效果,也可以产生毁灭性的负面效应。不要轻易接受催眠治疗,除非催眠师是由你尊敬信任的人推荐的。  承受烟瘾折磨的日子里,我相信我的生活离不开香烟,宁可死也不愿彻底戒烟。直到今天,仍有人会问我,我是不是偶尔会莫名其妙感到痛苦。答案是“从来没有”——情况正好相反,我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如果我因吸烟而死的话,临死时我是不会抱怨的。不过由于意料之外的幸运,我居然摆脱了生命中最大的梦魇,永远不用再做烟瘾的奴隶,任由自己摧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我不是个神秘主义者,不相信魔法、秘术那一套。我接受过严谨的科学训练,所以当这一切魔法般降临在我头上时,我感到完全无法理解。我开始阅读有关催眠和吸烟的书籍,然而一切似乎都无法解释发生在我身上的奇迹:为什么成功戒烟是如此容易,而我过去却从来没有成功过?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考虑清楚,因为思考的顺序正好颠倒了。我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自己戒烟如此容易,而我实际上应该思考的,却是为什么大多数人戒烟如此之难——也包括过去的我在内。吸烟者对戒断期的痛苦谈之色变,但当我回忆最终戒烟的过程时,却发现自己完全没有经历过痛苦。事实上,戒断期的痛苦并不是生理层面的疼痛,而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折磨。


    2楼2016-05-25 13:26
    收起回复
      第2节:你的烟瘾比我还大吗?(2)  如今,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帮人们戒烟的事业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曾亲自帮数千名吸烟者摆脱烟瘾。在此我必须强调:任何人的烟瘾都可以根除。我还没遇到过烟瘾比我还大的人。恐惧是让我们不断吸烟的根本原因:害怕一旦失去香烟,生活会变得缺少意义。事实与我们的恐惧恰好相反。戒烟不仅不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还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精力更加充沛,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情趣。  一切吸烟者都可以轻松摆脱烟瘾——包括你!你所需要做的,只不过是抱着开放的心态读完这本书。你越能理解书中的内容,戒烟的过程就越容易。即使你一句话都不理解,只要照着书中的指示去做,也可以轻松戒烟。最重要的是,你再也不会感觉到对香烟的需求了。到那时,你唯一不能理解的,就是你为什么吸了这么久的烟。  我必须首先提出警告,能导致轻松戒烟法失效的只有两种可能:  1.没有严格遵照指示。  本书中的许多指示非常绝对化,或许这会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比如,我会告诉你绝对不要采用减量法戒烟,或是糖果、口香糖等替代法(尤其是尼古丁替代法)。之所以这么绝对化,是因为我对这些方法十分了解。我并不否认,的确有不少人用这些方法达到了戒烟的目的,但他们成功的原因并不是方法本身。某些人甚至能在吊床上做爱,但那绝对不是最容易的方式。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唯一的目的:让你的戒烟过程尽可能轻松,从而确保成功。  2.没有理解指示内容。  不要想当然。对这本书中的一切,以及你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态度,都要进行辩证思考。比如,如果你认为吸烟不过是一种习惯的话,不妨想想为什么别的习惯大多很容易改掉,然而吸烟虽然感觉并不好,代价高昂,还能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却总是难以停止。  如果你觉得自己真的很喜欢香烟的气味,请扪心自问,生活中到底有多少东西是你更喜欢的,为什么你唯独离不开香烟,一想到戒烟就会心慌意乱?


      3楼2016-05-25 13:26
      回复
        1.吸烟究竟有什么用?  2.我真的在享受吗?  3.我真的必须为了把烟卷叼在嘴里、让自己窒息而付钱吗?  事实真相是,吸烟一点用也没有。这句话绝不是说,吸烟的负面效应比正面效应要大;所有吸烟者都明白这一点。我的意思是,吸烟根本就没有正面效应。过去,吸烟还可算是高人一等的地位象征,而在今天,就连吸烟者自己也承认,吸烟是一种反社会的行为。  绝大多数吸烟者在吸烟时都会进行理性思考,但他们所谓的理性其实是错觉和幻想的结合。  我们必须消灭这些错觉和幻想。你会意识到,你其实并不需要放弃什么,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可放弃的。戒烟不仅没有任何负面效应,而且有多方面的正面效应,健康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当所有的恐惧和错觉悄然消失时,当你意识到生活不会因缺少了香烟而变得更糟糕时,当你不再有任何失落感时,再回过头来考虑健康问题——以及其他传统的戒烟理由。只有这样,这些理由才会成为你的动力,推动你去追求真心想要的东西——自由快乐的生活。 第4节:为什么戒烟如此之难?(1)  第3章 为什么戒烟如此之难?  我已经解释过,之所以我会对戒烟发生兴趣,是因为我自己就曾是个烟鬼。我最终戒烟成功的时候,感觉相当神奇。之前我每次尝试戒烟,总是会导致长时间的抑郁,就算偶尔心情能轻松一下,第二天又会消沉下去。那种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四壁光滑的坑,拼命想爬出来,却总是在看见阳光的那一刻滑回坑底。最终你会选择投降,点起一支烟卷,尽管你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  在诊所时,我每次都会问来求助的吸烟者:“你愿意戒烟吗?”这似乎是个愚蠢的问题。所有吸烟者都愿意戒烟。如果你问一个烟瘾严重的人:“假如你可以回到染上烟瘾之前的时候,你还会开始吸烟吗?”他的回答必然是:“绝对不会!”  问一个烟瘾十分严重,不相信吸烟会损害健康,不在乎其社会影响,而且完全买得起烟的人——这样的人并不多——“你鼓励你的孩子吸烟吗?”回答同样是:“绝对不会!”  所有吸烟者都知道,吸烟并不是一件好事。最初我们的想法总是“我迟早会戒烟的,不过不是今天,等到明天再说。”最终,我们会在失望中怀疑自己的意志力,或是相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香烟。


        6楼2016-05-25 13:27
        回复
          我已经说过,问题不在于解释戒烟为什么很容易,而在于解释戒烟的困难。事实上,真正的问题在于解释人们为什么要吸烟,为什么在英国,最多时居然有60%的人口吸烟。  “我一直以为,一旦戒烟的话,我就不会像原来一样快乐和自信。你的书让我发现,戒烟之后,我会变得更快乐,更自信!”  ——珍妮弗?O  吸烟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谜。我们之所以吸烟,是因为别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所有这些吸烟者中,没人不认为吸烟是时间和金钱的浪费,没人不希望自己摆脱烟瘾。我们自己还是青少年的时候,总觉得吸烟是成年人才能享受的乐趣,所以才努力追求这种乐趣;而当我们自己成年之后,却又追悔莫及,总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要重蹈覆辙。  吸烟的成本相当高昂。每天吸20支烟的人,一辈子花在香烟上的钱多达10万元以上。而我们花这些钱做了什么?(要是点火把这些钱烧掉,可能还好一些。)我们花钱往自己的肺部填充致癌性的焦油,导致血液中毒,血管堵塞。我们花钱让肌肉和脏器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令自己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我们花钱把自己变得肮脏不堪,满口烟臭,牙齿焦黄,浑身散发着令人讨厌的气息。我们花钱折磨自己。在不允许吸烟的场所(医院、学校、剧院、教堂、火车车厢等),我们总是痛苦不堪。而当我们离开这些场所,点起烟卷开始狂吸时,又会产生深深的负罪感。烟瘾就是这样,当我们吸烟时会觉得吸烟不对,不吸烟时又忍不住想吸。别人会认为我们低人一等,而我们自己也瞧不起自己。每当全国无烟日到来,每当接触到报纸和电视上的戒烟宣传,每当与不吸烟的人在一起,吸烟者总是会自惭形秽。承受了这么多痛苦和压力,我们又能从吸烟中得到什么?什么都没有!


          7楼2016-05-25 13:28
          回复
            快乐?享受?放松?激情?这些都是错觉,除非你认为故意穿上挤脚的小鞋,再把它们脱下来就算是享受!  我已经说过,真正的问题在于解释清楚,为什么人们要吸烟,为什么他们觉得戒烟如此之难。  或许你会说:“这些我都知道,但一旦染上了烟瘾,再想摆脱就难了。”但是为什么?许多吸烟者终其一生都在寻找答案,但却总是不得要领。  有人说,戒烟的难处在于戒断症状。其实,尼古丁的戒断症状非常轻(参见第6章),绝大多数吸烟者一辈子都意识不到自己尼古丁上瘾的事实。  有人说吸烟是一种享受,他们错了。吸烟者自己并不喜欢烟味。随便找个吸烟者问问,假如手边只有他不喜欢的牌子的香烟,他会不会拿来抽。如果别无他法,吸烟者甚至会把旧绳子点燃来抽。吸烟完全跟享受无关。我很享受龙虾的味道,但我绝对不会随身带着20只龙虾,就像在烟盒里塞上20支香烟一样。很多东西都能提供享受,但在我们无法享受这些东西时,却不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试图寻找潜意识层面的原因,所谓的“弗洛伊德综合征”“复归于婴儿”之类,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绝大多数青少年开始吸烟,是为了假装成年人。如果真的在潜意识上“复归于婴儿”,我们就应该找个奶嘴来吮。  有人认为吞云吐雾能让鼻孔里产生火辣辣的感觉,这种感觉非常刺激,这样的理由同样站不住脚。如果火辣辣的感觉就能产生刺激,为什么不把燃烧的香烟塞进耳朵里?如果说这样做很荒唐,那把致癌性的焦油吸进肺部岂不是更荒唐?  有人说:“这样我手上才有事情做!”那为什么要把烟卷点燃?


            9楼2016-05-25 13:28
            回复
               这个陷阱里并没有任何诱饵,我们并不是因为吸烟感觉良好才掉进去的,事实上第一支烟的感觉必然十分糟糕。如果第一支烟感觉良好,或许我们头脑里就会响起警钟,我们会意识到陷阱的存在。然而正因为第一支烟的感觉无比糟糕,我们才会以为自己绝不会染上烟瘾,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走进陷阱。  一切毒品都可以让人产生快感,香烟中的尼古丁是唯一的例外。男孩子开始吸烟的原因,通常是想表现出男子气概,就像屏幕上的电影明星一样。然而当你点起第一支烟时,立刻就会忘掉所有的男子气概。你不敢吸气,一旦时间稍长,就会感到头晕目眩,然后是一阵恶心。你唯一的愿望就是离开伙伴们,把手中的香烟丢得远远的,但你却尽力克制这样的愿望。  女孩子开始吸烟的原因,则通常是想表现得成熟一点。我们都见过未成年的女孩子小口小口吸着香烟,一副煞有介事的样子。等到男孩子真的培养起男子气概、女孩子真正成熟的时候,他们就会后悔当初的愚蠢。我不知道,究竟是吸烟真能让女性显得成熟,还是这只是烟草公司宣传出来的效果。据我所见,从初学吸烟者到吸烟方面的“专家”,中间似乎没有任何过渡。  在我们的余生中,我们努力警告自己的孩子,不要重蹈我们当年的覆辙。偶尔我们也会努力尝试,想从烟瘾的陷阱中挣脱出来。  然而,只有当我们感觉到压力时,才会想到尝试挣脱,无论这压力是来自健康问题,家庭经济问题,还是别人的看法和态度。  我们一旦停止吸烟,压力不但不会减小,反倒还会进一步增加(因为尼古丁上瘾的戒断症状),而我们只习惯一种缓解压力的手段,那就是吸烟。  忍受了几天的痛苦折磨之后,我们开始觉得时机不对,不应该在这时候戒烟,而应该等到没有压力的那一天再进行尝试。一旦产生这样的想法,戒烟的动力就会完全消失。自然,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因为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生活中的压力会随着时间增加。离开家长的保护之后,我们会按照常规建立自己的家庭,抵押买房,生养儿女,追求事业的发展,等等。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觉。人类一生中压力最大的时期,实际上是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责任”与“压力”很容易混淆。事实上,吸烟者的生活压力之所以会逐渐增加,是因为吸烟并不能真的帮你放松,更不能缓解压力。情况正好相反:吸烟会让你神经紧张,增加你承受的压力。  吸烟者即使停止吸烟(许多人都这样做过,有的只有一次,有的有许多次),过上正常的生活,也有可能突然重新染上烟瘾。


              11楼2016-05-25 13:29
              回复
                所有吸烟者都是因为某个愚蠢的理由才开始吸烟的。吸烟并不是一种需要。吸烟者们之所以要经常吸烟,是为了满足尼古丁毒瘾。  “与上一次戒烟的情况不同,我并没有做噩梦,没有失眠,也没有情绪低落。事实正好相反——我感觉仿佛重获了新生。”  ——玛莎?F  所有吸烟者内心深处都清楚,他们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掉进了烟瘾的陷阱。最可悲的地方在于,他们误以为吸烟能给他们放松和自信的感觉,殊不知这些感觉正是被尼古丁戒断症状所剥夺的,吸烟只是暂时满足毒瘾、缓解戒断症状而已。  你曾经一定有过这样的感觉:如果邻居家的防盗警铃响了一整天,然后突然被关掉了,整个世界都会瞬间变得无比安宁。事实上,这并不是安宁,只不过是烦心事的终结。  我们的身体原本是完整的。开始吸烟之后,我们放任尼古丁进入身体,一旦烟卷吸完,体内的尼古丁含量就会迅速下降。戒断症状——不是生理上的疼痛,而是心理上的空虚感——让我们的身体不再完整,让我们渴求尼古丁的作用。我们的理性无法解释这种渴望,也完全没有必要。我们只知道自己想要再吸一支烟,一旦点燃烟卷,渴望就会自行消失。我们会恢复正常的状态,就像没有染上烟瘾前一样。不过,这种状态只是暂时的,一旦烟卷熄灭,整个周期就会重新开始,周而复始,永远没有穷尽——除非被我们主动打破。  我曾做过这样的比喻,吸烟就如同故意穿上挤脚的小鞋,再把它们脱下来,享受片刻的安慰。吸烟者之所以意识不到这一点,主要有三点原因:  1.自打生下来开始,我们一直在接受别人和社会的洗脑,我们误以为吸烟者真的享受吸烟的过程,而且离不开香烟。我们为什么要怀疑这一点?如果不是这样,吸烟者为什么要冒那么大的风险、花那么多钱吸烟?  2.尼古丁戒断症状不会产生生理上的疼痛,只会引发心理上的空虚感,与饥饿或压力的感觉类似。所以当我们点起香烟的时候,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3.吸烟者之所以意识不到吸烟的本质,最重要的原因是,戒断症状只有在不吸烟的时候才会发作。由于症状并不重,在烟瘾形成的早期尤为轻微,我们总是将之误认为正常的反应,无法把症状与之前的吸烟行为联系起来。吸烟越频繁,戒断症状就越不容易发作,我们神经紧张和信心下降的程度有所缓解,却把这种作用归结为香烟的功效。  一切毒品都很难戒掉,正是因为这第三点原因。如果一个海洛因上瘾者得不到海洛因,必然会痛苦不堪。一旦他给自己注射一针海洛因,这种痛苦就会立即消除。他能从注射的过程中得到快乐吗?对于没有海洛因毒瘾的人,海洛因就不具备消除痛苦的作用,反而会引发痛苦。同样,对于不吸烟的人来说,吸烟并不能缓解尼古丁戒断症状,所以他们也无法理解,吸烟者究竟能从香烟中得到什么快乐,而吸烟者自己同样无法理解。  我们经常说,吸烟能帮助我们放松,让我们感到满足。但是如果没有不满足,又何来满足?如果没有紧张,又何来放松?为什么不吸烟的人就不需要这样的放松和满足?为什么吃完一顿饭之后,不吸烟的人可以直接放松下来,而吸烟者却需要点起一支烟才能让自己“放松”?  尽管这句话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但还是要再重复一遍:吸烟者之所以感觉戒烟很难,是因为他们以为戒烟意味着放弃很多东西。你必须明白,其实你并不需要放弃任何东西。  要理解尼古丁上瘾的本质,可以把吸烟与吃饭进行对比。如果我们养成按时就餐的习惯,在非用餐时间就难以察觉到饥饿。如果某一顿饭没有按时吃,我们就会感到饥饿。即使如此,我们也不会有生理上的疼痛,只有一种心理上的空虚感:“我需要吃饭。”于是,吃饭的过程就成了一种享受。  吸烟的原理也是这样。尼古丁戒断产生的空虚感,同饥饿的感觉几乎完全一样:同样没有生理上的疼痛,同样难以察觉——只要我们像按时就餐一样“按时”吸烟。只有当我们想吸烟却没得吸时,才会意识到空虚感的存在。只要点起一支烟,空虚感就会消失,于是吸烟的过程也仿佛成了一种享受。  正因为吸烟与吃饭如此相似,吸烟者们才会产生错觉,以为吸烟能带给他们真正的享受。许多吸烟者初次听到吸烟没有任何正面效应的说法时,都会觉得难以接受。有人会说:“吸烟怎么会没有正面效应?当我点起一支烟时,感觉就不会那么紧张,这还是你告诉我的。”  尽管吸烟与吃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其本质则完全相反:  1.我们吃饭是为了生存,而吸烟则会减少我们的寿命。  2.食物通常味道不错,吃饭的确是一种享受,而烟卷的气味非常恶心,并且吸入肺部会导致窒息。  3.吃饭不会导致饥饿,只会缓解饥饿。吸烟会导致身体对尼古丁产生需求,然后再为身体提供尼古丁,暂时缓解这种需求。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另一种常见的错误观念——吸烟是一种习惯。吃饭是习惯吗?如果你认为是,那么改掉这个习惯如何?把吃饭定义为习惯,如同把呼吸定义为习惯一样荒唐。二者都是生存所必需的。的确,不同人的用餐习惯和食谱不尽相同,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吃饭。吃饭本身并不是习惯。吸烟也不是。吸烟者点燃香烟的目的是缓解尼古丁戒断症状,而这症状正是由吸烟导致的。的确,不同吸烟者的吸烟方式和嗜好品牌不尽相同,但是吸烟本身并不是习惯。  人们总是把吸烟称为习惯,在这本书里为了方便,我有时也会使用“吸烟习惯”这种说法。不过,你一定要随时意识到,吸烟绝对不是习惯,而是毒瘾的一种!  我们最开始尝试吸烟的时候,必须下很大努力才能“学会”。然而突然之间,我们不仅开始养成吸烟的习惯,而且离了香烟就会心烦意乱。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对香烟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这是因为身体会对尼古丁产生耐受性,从而增大对尼古丁的需求。上一支烟熄灭后没多久,尼古丁戒断症状就会渐渐浮现,逼你再点起一支烟。你的感觉的确比方才要好,但相比正常状态仍然糟糕得多。吸烟比穿小鞋更为荒谬,因为即使你远离香烟,仍然会遭到戒断症状的折磨——而小鞋一脱下来就不再痛苦了。  之前我已经解释过,血液中尼古丁水平的下降速度非常快。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压力较大的时候,许多吸烟者才会连续吸烟。


                13楼2016-05-25 13:29
                回复
                  第14节:什么是戒断反应?  第8章 什么是戒断反应?  我已经解释过,吸烟者认为吸烟是一种享受,能帮他们放松,或是能起到别的什么正面作用。这是一种错觉,吸烟的真正作用是对尼古丁戒断症状的暂时缓解。  过去,吸烟曾经是社会地位的标志。不过,那样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如今,我们的潜意识整天都在接受暗示:在恰当的时机点上一支烟是一种享受。  你的毒瘾越深,对尼古丁的需求就越大。你越是困在吸烟的陷阱中不能自拔,就越相信吸烟其实是件好事。这一切都是悄悄发生的,你完全意识不到。每一天,你的感觉似乎和前一天并无不同。绝大多数吸烟者根本意识不到尼古丁毒瘾的存在,直到尝试戒烟的那一刻为止。就算意识到了,许多人也不会承认。少数死硬分子则采取鸵鸟般的态度,把头埋在沙子里自欺欺人,努力让自己和别人相信吸烟其实是一种享受。  我曾与上百名青少年进行过这样的对话:  我:你知道尼古丁是一种毒品,你吸烟的唯一原因是没办法停下来。  青少年:才不是呢!我喜欢吸烟。要不然我会停下来的。  我:那么你先停一个星期,向我证明这一点,好不好?  青少年:没有必要。我很享受吸烟的感觉。只要我想停下来,随时都可以。  我:先停一个星期,向你自己证明这一点。  青少年:何必呢?我是真的喜欢吸烟。  我已经说过,在压力、无聊、集中注意、放松等情况下,吸烟者会特别倾向于缓解戒断反应。接下来的几章将会详细讨论这一点。


                  17楼2016-05-25 13:36
                  回复
                    第20节:我究竟要放弃什么?  第14章 我究竟要放弃什么?  什么都不用放弃!是恐惧让我们有如下担心:戒烟意味着放弃一些东西,少了一些生活的乐趣;我们可能会无法面对压力。  我们之所以会相信,我们需要吸烟,一旦戒烟就会导致某些方面的空虚,完全是社会洗脑的结果。  记住,吸烟并不能填补空虚,吸烟才是造成空虚的罪魁祸首!  我们的身体是地球上最复杂的东西之一。让我们的身体成为今天这样的,无论是全能的上帝也好,是自然选择也好,其效率远远超过了人类创造东西的效率。人类甚至无法造出最简单的细胞,更别提视觉、生殖、循环、思维等生理机能了。如果上帝(抑或自然选择)让我们的身体成为今天这样,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吸烟,他(它)就会给我们相应的生理机能,让我们免受香烟中的毒素影响。  这样的生理机能当然并不存在。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拥有另一套机能,那就是闻到烟味时的咳嗽、头晕、恶心等反应。此类反应原来是为了提醒我们远离香烟,我们却反其道而行之。  吸烟不会提高生活质量,只会毁了我们的生活。吸烟会导致味觉和嗅觉下降,让我们无法享受美食。在饭店里,吸烟者会利用上菜的间隙抽烟。他们等不到饭局结束,因为吃饭时不能吸烟。尽管他们知道不吸烟的人很讨厌他们的做法,却还是忍不住要这样做。吸烟者并非不通情理,只不过是对香烟形成了依赖。他们面临的两种选择都十分糟糕:要么因为不能吸烟而痛苦,要么因为吸烟影响其他人、产生负罪感而痛苦。  在禁止吸烟的场所,许多吸烟者会借口上厕所,偷偷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点起一支烟。这种做法清楚地表明,吸烟的本质其实是毒瘾。吸烟者之所以吸烟,并不是因为享受吸烟的感觉,而是因为毒瘾发作,不吸烟的话就会十分痛苦。  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在年少害羞的时候,为了应付社交场合而开始吸烟的,所以我们形成了这样的印象,不吸烟就无法享受社交的乐趣。这完全是无稽之谈。吸烟会破坏你的自信心,让你感觉到没来由的恐惧。许多吸烟的女性在社交场合上尽管衣冠楚楚,嘴里却散发着烟臭。她们不是不想让自己的气味好闻一些——她们其实很讨厌自己头发和衣服的气味——但是即使这样,她们仍然会继续吸烟。这就是恐惧作用的结果。  吸烟无法帮你享受社交的乐趣,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一手抽烟,一手拿着酒杯,一边小心翼翼地弹着烟灰,一边还要注意不把烟气喷到别人脸上,心里猜测着别人是否能闻到你身上的烟味,是否注意到了你牙齿上的焦痕——这样的情况下何谈享受?  戒烟不会让你放弃任何东西,只会给你带来许多好处。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的主要动机在于健康、金钱和社会形象方面的考虑。这些的确很重要,但我认为戒烟最大的好处是心理方面的,包括:  ?自信和勇气的回归。  ?摆脱烟瘾的奴役,重获自由。  ?可以安心生活,不必担心别人瞧不起你,也不必瞧不起你自己。  戒烟之后,你的生活质量会有相当大的提升。你不仅更健康,更富有,而且更快乐,更能享受生活的乐趣。  以下几章会详细讨论戒烟的益处。  假设你得了一种怪病,脸上又痛又痒。我正好有一种特效药。我对你说:“试试这种药吧。”你把药涂在脸上,症状立刻就消失了。一个星期之后,症状复发。你问我:“药还有吗?”我把药瓶递给你:“留着吧,或许以后还用得到。”你涂了药,症状又消失了,然而每次复发都更痛,程度更重,间隔时间也更短。最后症状完全覆盖了你的脸,痛得难以忍受,而且每半个小时就复发一次。你知道涂药能暂时缓解症状,但你也非常担心,如果症状扩张到全身怎么办?复发间隔会不会越来越短,以至于最后完全没有间隔?你去找医生,可是他也治不了你的病。你尝试了很多别的方法,但是都没有效果,除了那瓶所谓的特效药。  现在,你已经彻底离不开特效药了,每当外出都随身带着一瓶。如果需要出远门,你就随身带上好几瓶药。不过我已经对特效药开始收费,每瓶100块钱。除了乖乖掏钱,你没有别的办法。  突然有一天,你在报纸上读到,你并不是唯一患上这种怪病的人,许多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事实上,医学专家已经发现,特效药并不能治愈这种病,只能让病灶暂时缩回皮肤底下。症状之所以越来越重,就是长期用药的缘故。要想让症状彻底消失,唯一的办法是停止用药,症状会随着时间自然好转。  你还会继续用药吗?  停止用药需要意志力吗?如果你不相信报纸上的话,或许会犹豫一段时间,但是当你停止用药,发现症状确实有所好转时,你肯定再也不会买这种所谓的特效药了。


                    23楼2016-05-25 16:17
                    回复
                      ——佩蒂?D  正因如此,大众媒体上的戒烟宣传才几乎毫无效果。只有非吸烟者才会认真去看这些宣传。吸烟者只会对吸烟的危害性视而不见,因为他们无法承受事情的严重性。  每个星期大约六次,我会与吸烟者发生这样的对话(通常以年轻吸烟者为多)。  我:你为什么打算戒烟?  吸烟者:买不起烟。  我:那你不担心吸烟会损害健康吗?  吸烟者:当然不担心。或许我明天就会被车撞了。  我:你会故意被车撞吗?  吸烟者:当然不会。  我:那你过街之前会左右看看,确定没有车撞过来吗?  吸烟者:当然会。  的确是这样。吸烟者会努力做好预防措施,避免自己被车撞上,而且发生车祸的几率其实非常低。然而尽管吸烟百分之百会摧毁他们的健康,他们却完全不做任何预防。这就是洗脑的力量。  我还记得英国一位著名高尔夫球选手,因为害怕飞机失事,他拒绝去美国参加巡回赛,然而他在球场上却会一支接一支地吸烟。很奇怪,飞机失事的几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我们就如此担心,而吸烟的致死率高达25%,我们却毫不在乎。那么,我们又能从吸烟中得到什么呢?  什么都得不到!  吸烟者很少清楚咳嗽的意义。许多年轻吸烟者都告诉我,他们并不担心健康问题,因为他们很少咳嗽。事实上,咳嗽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肺部排斥异物的自然反应。吸烟者的咳嗽,其实是肺部正在排斥致癌性的焦油和毒素。如果他们不咳嗽,焦油和毒素就会留在肺部,导致癌症等严重疾病。吸烟者通常很少运动,而且呼吸浅而急,目的是防止咳嗽。我过去曾以为,吸烟引发的咳嗽会让我丧命。事实上,正是咳嗽减少了我肺内的有害物质积累,或许我就是因此捡回一命。  你可以这样想:如果你有一辆好车却从来不开,任由它慢慢生锈,这样的做法显然非常愚蠢,因为等到车子锈掉就没有任何用处了。不过,只要有钱,你总可以买辆新车。你的身体就是载着你驶过人生的车子。我们都说健康是最宝贵的资产,这句话无比正确,问问那些身染陈疾的亿万富翁就知道了。我们许多人在患上严重疾病时,都会祈祷上天让自己早日康复。吸烟会让你的“车子”生锈,最终彻底报废——而你这一辈子只有这一辆“车子”。


                      26楼2016-05-25 16:18
                      回复
                        “所有人最后都会死。”  ——的确是这样,但这能成为故意缩短你生命的理由吗?  “生活质量比长寿更重要。”  ——一点都没错,但是这就等于是说,酒鬼或者海洛因上瘾者的生活质量,比正常人还要高?你真的认为吸烟者的生活质量比非吸烟者高吗?吸烟者不仅寿命更短,生活质量也会不断下降。  “或许汽车尾气对我肺部的损害比吸烟更大。”  ——就算是这样,这是进一步损害肺部的理由吗?假如有人把嘴凑到汽车排气管上,故意把有毒的汽车尾气吸进肺部,你会怎么想?  事实上,吸烟者就是这么做的!下次你看到哪个吸烟者叼着烟卷,不妨想象一下他嘴里含着汽车排气管的样子。  现在我完全能够理解,吸烟引起的不适和对肺癌的恐惧,但为什么这并没有让我戒烟。前者我能够忍受,后者我则拒绝思考。我的戒烟法绝不是靠恐吓来达到让你戒烟的目的,而是正好相反——让你意识到戒烟之后,你的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  不过我的确认为,如果当初知道我的身体正在发生什么,我一定会戒烟的。我并不提倡把吸烟者肺部的彩色透视照片拿给他们看,或者类似的冲击疗法。事实上,我从自己焦黄的手指和牙齿就可以推断,我的肺部一定好不了多少。但只要肺部还能工作,就不会像手指和牙齿一样让我难堪——至少没人能看见我的肺部。  而当时在我的身体里,血管正在逐渐被废物堵塞,肌肉和器官正面临缺氧,同时受到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荼毒。这些有害物质绝不仅仅是来自汽车尾气,更主要的来源是吸烟。  与绝大多数开车的人一样,我绝不会在邮箱里加入杂质很多的汽油,更不会让化油器堵塞。如果你买了一辆全新的罗尔斯?罗伊斯,会故意使用杂质很多的汽油,导致化油器堵塞吗?吸烟者对自己的身体就是这么做的。  随着医学研究的进展,许多疾病都被发现与吸烟有关,如糖尿病、宫颈癌、乳腺癌等。我对此并不感到惊讶。烟草生产商的一贯说法是,吸烟能直接导致肺癌的说法,并没有系统的科学证明。


                        28楼2016-05-25 16:20
                        回复
                          然而有了足够多的统计数字,还需要系统的科学证明吗?从来没有人用严格的科学方法对我证明,假如我用锤子砸自己的大拇指,就会感到疼痛。不过,只要有一次教训,我就知道绝不能这么做。  我并不是一名医生,但我仍然很快意识到,正如大拇指痛是因为被锤子砸到一样,我的咳嗽、肺病、哮喘、支气管炎等症状都是吸烟的缘故。不过我相信,吸烟对身体的最大危害还不是这些,而是对免疫系统的损害。  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都时刻暴露在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威胁之下,而免疫系统就是它们对抗这些威胁的武器。传染病、感染等都是外来病原体入侵的结果,如果免疫机能足够强大,就可以消除这些病原体的影响。如果你的身体长期缺氧,还遭到一氧化碳和各种化学毒素的危害,你的免疫系统怎么能正常工作?事实上,与其说吸烟直接引发了各种相关疾病,不如说这些疾病都是免疫力下降的结果。  吸烟对我的健康造成了许多影响,其中有些影响是我在戒烟多年后才感觉到的。  当鄙视那些宁愿失去双腿也不愿戒烟的人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因吸烟患上了动脉硬化。我总以为自己脸色偏灰是缺乏锻炼的结果,从没想过,这样的脸色其实是毛细血管栓塞导致的。我30岁时患上了静脉曲张,戒烟后症状就自然消失了。戒烟前的五年里,我的双腿每逢夜里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是疼痛,但就是无法安生。当时我妻子每天晚上为我按摩腿部。直到戒烟快一年时我才意识到,戒烟后我再也用不着她按摩了。  戒烟前的最后两年,我的胸部偶尔会剧烈疼痛,当时我很担心那是肺癌发作的表征。现在我觉得那更可能是心绞痛。戒烟后,疼痛再也没出现过。  小时候,每当皮肤擦破时都会流很多血,这让我非常害怕。当时没人对我解释,流血其实是伤口的自然消毒过程,之后伤口就开始愈合。我当时以为自己患了白血病,担心总有一天会流血而死。吸烟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即使伤口很深,我也不怎么流血,而且流出的血液呈棕红色。  这颜色让我觉得非常不对劲儿。我知道血应该是鲜红色的,觉得自己可能是患了某种血液疾病。不过我并不担心,因为流血的程度没有过去严重了。直到戒烟成功之后我才意识到,吸烟会让血液变得黏稠,而棕红色是血液缺氧的表现。现在回想起来我还十分后怕,吸烟曾对我的身体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每当想到我的心脏曾经不堪重荷,努力把黏稠的血液送往全身血管,一秒钟都没有停歇,我都觉得当初我没有心脏病发作,简直是天大的奇迹。我们的身体真是神奇,承受了如此严重的损害,居然还能自然恢复过来!


                          29楼2016-05-25 16:20
                          回复
                            第19章 放松与自信  认为吸烟能让你放松,提高你的自信心,或许是最严重的错误。对我来说,戒烟的最大好处就是,我终于摆脱了烟瘾的奴役,再也不用在担惊受怕中生活。  吸烟者晚上外出时,如果身上带的香烟很少,就会产生莫名的不安全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不安全感正是吸烟导致的。不吸烟的人就不会有这种感觉。  直到戒烟成功后几个月,我通过跟其他吸烟者交流,才意识到吸烟对心理的影响。  戒烟前的25年里,我从未做过体检。购买保险时,我坚持选择“不接受体检”,尽管那样会提高保险费。我不喜欢医院、医生,甚至牙医给我的感觉也不好。我无法面对衰老、养老保险这样的话题。  过去我以为,这与我吸烟的“习惯”并没有关系,但是戒烟成功之后,我仿佛大梦初醒一般。现在我热切期待着每一天的生活。当然,生活中仍然有不顺心的事情,也有各方面的压力,但我有足够的信心面对这一切。生活中原本美好的内容,戒烟后更是锦上添花。 第25节:驱散你内心的阴影  第20章 驱散你内心的阴影  戒烟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驱散我们原有的心理阴影。  所有吸烟者心底都清楚,吸烟其实是一种愚蠢的行为。他们下意识地点起一支又一支烟,拒绝考虑这样做的严重后果。不过,他们的潜意识里其实已经留下了阴影。  戒烟的好处多种多样,其中一些是我还在吸烟时就清楚的,如保护健康、省钱、恢复身心自由,等等。不过,我偏偏拒绝了这些好处,而是专注于为继续吸烟寻找借口。  奇怪的是,每次尝试用意志力强行戒烟的时候,我都能找到最合适的借口。我无法把关于健康和金钱的担忧赶出脑海,但却可以对其他很多东西“选择性失明”。我已经提到过烟瘾的奴役——花一半的时间盼望着吸烟,另一半时间则一边吸烟,一边希望自己当初没有染上烟瘾。我也描述了恢复旺盛的精力带给我的喜悦。不过最让我快乐的还是,戒烟让我彻底摆脱了所有心理阴影——我不再觉得被人鄙视,不再需要对非吸烟者道歉。我重新获得了自尊。  绝大多数吸烟者并不是意志薄弱的人。即使在烟瘾最严重的时候,我也能控制生活的每个方面,除了吸烟本身。尽管明明知道吸烟会毁掉我的生活,我仍然无法自拔,这让我对自己充满了憎恶。成功戒烟后,我再看到其他吸烟者时——无论他们年轻还是年老,吸烟程度轻还是重——不仅不会羡慕他们,还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他们仍处在烟瘾的奴役之下。  以上几章介绍了戒烟的好处。为了平衡起见,下面一整章的内容都用来介绍吸烟的好处。


                            32楼2016-05-25 16:22
                            回复
                              第21章 吸烟的好处 第26节:意志力戒烟法的弊端(1)  第22章 意志力戒烟法的弊端  人们似乎普遍认为戒烟是一件难事,即使是戒烟方面的书籍,通常也会在开头部分描述戒烟的困难。其实,戒烟是一件无比简单的事情。我知道你仍然心存怀疑,但是请先听我说。  如果你的目标是在4分钟内跑完1600米,那么这的确很难,你需要多年的艰苦训练,即使这样也并不一定能成功(人类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很多都是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结果。在罗杰?班尼斯特4分钟之内跑完1600米之前,人们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在今天,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成绩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水平)。  不过,如果你的目标是戒烟的话,那你只要停止吸烟就可以了。没有人强迫你吸烟(除了你自己),而且吸烟并不是你的生存需要。所以如果你决定停止吸烟的话,又能有什么困难?事实上,困难是吸烟者自己创造的,因为他们使用的是意志力戒烟法。任何会让吸烟者觉得戒烟是一种牺牲的戒烟方法,我都定义为意志力戒烟法。下面就来分析一下这类方法。  我们并不是自主决定成为吸烟者的。我们最初只不过是想尝试一下吸烟的感觉,因为那感觉十分糟糕,我们觉得自己如果想戒烟的话,肯定随时都能成功。起初我们只有在想到时才会吸烟,而且通常是在身边有其他吸烟者的时候。  然而不知不觉间,我们开始经常买烟,吸烟也变成了下意识的行为,而且每天都要吸许多支。吸烟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总是随身带着烟盒。我们相信,吸烟能缓解压力,帮我们放松,让我们更享受饭后的感觉。我们并没有意识到,饭后吸烟与其他时间吸烟,烟味是一样的。事实上,吸烟既无助于缓解压力,也不能帮我们放松,更无法让我们享受。这些只不过是吸烟者的错觉而已。  通常要过很多时间,我们才会意识到自己染上了烟瘾,因为我们误以为吸烟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毒瘾。事实上,我们不仅无法从吸烟中得到享受(这是不可能的),而且还对香烟形成了依赖。  直到尝试戒烟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年轻时戒烟通常是为了省钱,或者是出于健康方面的考虑。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只有在感觉到压力的时候,我们才会想到戒烟。一旦停止吸烟,尼古丁戒断症状就会出现,让我们产生心理上的空虚感。我们想靠吸烟来缓解这种感觉,但是又没有烟抽,于是心情抑郁不振。抑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通常会妥协:“我不会像以前抽那么多”、“现在戒烟时机不对”、“等到生活没有了压力再说”。然而,一旦没有了压力,我们就失去了戒烟的理由,直到下一次感觉到压力为止。我们永远感觉时机不对,因为随着烟瘾的加深,我们会感觉到越来越重的压力。  事实上,我们承受的外在压力并没有增加,增加的压力正是尼古丁毒瘾导致的。这一机制会在第28章中详细讨论。  第一次戒烟失败后,我们会努力欺骗自己,幻想某一天一觉醒来,我们会忽然不再想吸烟了。这样的幻想通常来源于别人的戒烟经历(如“我有一阵子患了流感,病好了之后,我发现自己一点都不想吸烟了”)。  不要欺骗你自己。我进行过深入调查,类似这样的戒烟经历,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在得流感之前,故事中的戒烟者已经做好了戒烟的心理准备,流感只不过是一个契机。我花了30多年时间等待这样一天的到来,然而每次患感冒或流感的时候,我唯一期待的就是病快点好,免得影响我吸烟。  通常情况下,这些“莫名其妙”成功戒烟的人都经历过某种冲击,比如某个亲友因吸烟引发的疾病而死,或是他们自己意识到了吸烟的危害性。他们之所以对这一过程轻描淡写,是因为这样描述更容易一些。不要欺骗你自己,戒烟过程绝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你的主观能动性。  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意志力戒烟法如此之难。自从染上烟瘾以来,我们一直把头埋在沙子里,用“明天我就能戒烟成功”之类的幻想欺骗自己。  偶尔我们也会受到一些刺激,从而决定戒烟。这刺激或许是健康、金钱和社会形象方面的考虑,或许是因为我们意识到吸烟并不是享受,等等。


                              33楼2016-05-25 16: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