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练拳(以太极拳为例)必先练开胯,请往下看,练习开胯一个月(左右)会发生的变化:
1、改变以膝盖行拳的问题,膝盖疼痛明显减弱
2、改变以腰行拳发不出力的问题,动作更加舒展大方,发力自然,刚猛等!
3、摆脱“太极操”,找到太极真正发力源泉,和健身养生之道的大门
拳界历来就有“宁传十手拳,不传一手胯”的说法。将胯的练法和用法当作珍贵的看家功夫,不肯轻易传人。
太极拳名家郑悟清先生曾经有这样的比喻,并以此说明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他深入浅出地说:“木偶戏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木偶在舞台上表演各种动作时,都是台下演员用手来指挥完成的。 演员的手拉得越好,术偶表演得越精彩。而太极拳一切动作的变化莫测全依赖胯的动作,以胯根为主宰,牵连发动全身运动。”

太极拳明师林泉宝先生也指出:“太极拳的所有动作,初级时是以手领手,也就是以手指挥整个太极拳运动;而后是以身领手,就是身法主宰全身的运动,每一招一式,一切运动之主宰皆由胯节指挥。”
而在太极拳界,也流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这些都充分说明,胯的练法对于练好太极拳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而太极拳胯的练习侧重在松胯,脚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膝盖送到了胯上,松胯便可在刹那间把力量送到腰部。不能松胯将会瞬问断劲,功亏一篑。会松胯可卸掉对方来力之一部分乃至一大部分,降低了自身的重心,使下盘稳固,为裆走下弧创造了条件,可加大腰部转动的 幅度,使周身协调。其次,胯开(松,大筋弹)是形成混元之力的必要条件。再者,开胯还有利于调整身法、步法得机得势,使下肢运行变得轻灵。
对于太极拳的爱好者,练习者来说,欲练胯就先要明白胯之所在。在生理学上所谓的胯,系指股骨上节,大腿的折叠下陷处。换句话说,我们通常把腰和腿之间的部位叫作胯,胯关节由骶髂关节、髋关节、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联合、耻骨联合、骨盆等部分组成。
二行走,跑步要练习开胯,练习开胯一个月(左右)会发生的变化:
1、可领会到正确的跑步方式:胯带大腿,大腿带小腿,最大程度减小跑步对膝盖的伤害,
2、省力,觉得跑起来更轻松,体力能更合理利用分配
要想跑得快、跑得好、跑得不伤膝,跑步姿势很重要,锻炼核心肌肉群也很重要,但是正确发力更重要。
原来正确的发力方式应当是:背带腰、腰带胯、胯带大腿、大腿带小腿。
胯带大腿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主动送胯”,我们可以看看运动员的标准示范,看起来简单,却很少有人能做好。
如同小腿运动依靠膝关节,送胯动作主要依赖得髋关节的转动。
典型的送胯动作表现在竞走运动员身上,他们的步长和步频的增加依赖于髋关节的转动较大。
一般人跑步时喜欢将意念集中在大腿上,以大腿带动髋,而不是以髋为轴带动大腿。这里面有一个主动和被动的问题,如果大腿肌肉不够发达,这样的动作会使膝盖用力过多而磨损髌骨或者产生髂胫束综合症。因此,跑步的我们在腿前摆折叠时要积极送胯,注意髋关节的转动和放松,同时,利用大腿后群和臀部肌群的力量来收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