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吧 关注:272,386贴子:882,123
  • 0回复贴,共1

低档次保育料是造成育肥猪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前,猪价高于20元每公斤,养殖厂(公司、户)们喜欢压栏出售,220斤是绝对不卖的,一般在280斤,甚至更大(泔水猪或潲水猪在320斤以上【台湾真功夫泔水伴侣】),但是发现以下情况:
部分猪场常出现育肥猪生长缓慢,长毛不长肉的情况;乳猪不拉稀,小保育猪毛色光亮,长势好,到了育肥阶段就不行了,特别是200斤以后就更是光吃不长……换几个大品牌的肥猪料仍然不见效果,还找不到原因。台湾宝岛(真功夫)技术专家通过长期的试验和观察发现单一保育观念和低档次的保育料才是这些猪场育肥猪增重慢的起因。
对于猪场发生的一些问题,如果找不到原因,那么建议使用排除法,逐个排除影响因素,缩小问题存在的范围,确定原因所在,才能对症治疗。
“看得见”的原因
育肥猪长毛不长肉,生长慢,抛开保育问题,先检查肥猪料问题。有些猪场使用地方小饲料作坊的饲料,甚至用便宜电商饲料。这类饲料作坊或者电商为降低肥猪料的生产成本而采用低品质的原料。比如地档次的维生素,诱食剂等,营养水平低且不平衡,性能不稳定。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不够,脂肪酸不平衡,氨基酸不平衡,甚至只加赖氨酸,不添加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粗纤维含量也不合理,导致生长缓慢。
其次是温度问题:低温天气,猪舍保温不好,猪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正常体温;为增强抗寒能力,生猪会自己调整皮毛结构,长出更多的毛发来御寒。同等营养摄入的情况下,能够用于增重的营养就减少了,自然生长缓慢。
第三个就是猪的品种和僵猪、弱猪以及寄生虫。因为先天性的缺陷或者生长规律,导致育肥效果差;部分猪场驱虫工作不到位,生猪体内外存在大量的寄生虫。
“看不见”的损失
这点是看不到的,也是影响最严重的,一旦发生基本无法解决——单保育理念和使用低档次保育料造成的保育猪阶段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发育不全的问题。断奶后,从母乳环境进入采食饲料的环境,营养形态和成分发生变化,需要仔猪通过消化吸收分解饲料来摄入足够的营养维持生长发育,抵抗体内外环境造成的应激。
断奶后仔猪采食量下降,营养供应减少,免疫力下降,肠道对饲料环境还在适应阶段,抗应激能力弱,极易出现腹泻情况,不利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形成。大量研究发现此阶段是猪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形成的主要时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小猪小肠比出现腹泻的小猪更长,肠容量更大,过了保育阶段,肠道功能发育成型。低档次保育料一方面营养不全面,另一方面是容易发生腹泻,导致肠道发育受阻,消化吸收功能不全;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差,肥猪阶段采食量低,容易发病,抗寒能力弱,从而出现前文提到的肥猪生长缓慢,长毛不长肉的情况。
那么保育阶段长势和毛色很好,换料后育肥效果差,真是肥猪料的问题吗?
不一定。断奶后小猪抵抗力差容易发病,保育猪容易出现生长缓慢和腹泻问题,某些厂家通过主动或者提醒猪场自己在饲料中大剂量的添加抗生素来应对,虽提高小猪的抗病能力不腹泻,但促使一些病菌产生耐药性,如果这些细菌引起疾病,治疗难度大,常常引起内源感染和二重感染;长期使用还会导致机体自身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高剂量的抗生素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不利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形成,长期使用让肠道产生依赖性,自身消化吸收能力变弱,换料之后易出现腹泻、生长缓慢等问题。
现在国际上流行无抗饲料也有这个原因。受养殖环境和疫病情况的影响,我国目前做到饲料无抗不太现实,但是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应对这个问题,台湾宝岛真功夫断奶过渡料4011通过天然中草药组方制剂,添加维生态有益菌,肠溶毛蛋白粉,调节肠道菌群结构,提升免疫力,预防腹泻,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促进仔猪肠道功能发育;通过大量采用动物性蛋白原鱼粉乳制品等为肠道发育提供大量小肽,利于肠道自身消化吸收功能的形成,肠道营养+免疫营养的模式,从仔猪生理结构出发,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保育猪阶段肠道发育好。断奶过渡料让肠胃养好就能在下一阶段拉好体型。
吃完断奶衔接料之后,接着通过真功夫保育核心料1011在15-40公斤阶段拉体型,使脊背长度发挥到极限,是最实惠性价比最好的保育料。
前期断奶,以及断奶衔接,和保育期间优质饲料的选择,优质营养的供应,使得猪只在育肥阶段采食量提高,生长迅速,缩短出栏时间。
饲料工业没有奇迹,只有质量!
畜牧业没有高大上。只有价值!
~我的座右铭,
合作、探讨、咨询、沟通热线15037199511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04 14: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