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c南充爱跑团吧 关注:65贴子:544
  • 2回复贴,共1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运动者的深入认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碳水化合物,糖,是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主要食物,因为触手可及,因为随处可见,所以我们觉得对它们很了解,觉得对它们的把控很容易。
  但其实它们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要控制它们也不容易——特别是对那些易胖的人来说。
  “丸子,有人跟我说碳水化合物不能多吃,会发胖。又有人跟我说碳水化合物可以多吃,不容易引起发胖。我到底该信谁的?”
  “丸子,有人说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如果单独摄入,就不会合成脂肪,如果一起摄入,就会非常容易长胖。是真的吗?”
  三分靠练,七分靠吃,要想保持健康,保持运动,我们应该怎么科学地摄入碳水化合物呢?要明白膳食计划背后的科学性,我们应该知道哪些背景知识呢?


IP属地:四川1楼2016-06-04 20:01回复
    构成细胞和组织
      每个细胞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细脑膜、细胞器膜、细胞浆以及细胞间质中(从这个比例而言,机体组织构成对糖的需要量远不如蛋白质)。
      一些抗体、酶、血型物质和激素的合成也离不开碳水化合物。
      糖和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是构成软骨的组成成分——另外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中,作用也很复杂,主要是参与各种细胞识别。
      解毒
      糖类代谢可产生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与体内毒素(如:药物胆红素)结合进而解毒。因此当肝糖原充足时,肝脏的解毒能力就会变得强大,肝脏受到毒害的可能性就更小。对各种细菌毒害的抵抗力也会增加。
      节省蛋白质
      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机体不得不动用蛋白质来满足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这将影响机体新的蛋白质合成与组织更新。
      抗酮体的生成
      当人体缺乏糖类时,会转换分解脂类供能,同时产生酮体。酮体虽然可以替代葡萄糖为大脑供能(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除葡萄糖和酮体外的物质无法进入大脑为脑组织提供能量。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但过多的酮体会导致高酮酸血症。
      加强肠道功能
      消化道中有了足够的膳食纤维,就可以提高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中的驻留时间,防治便秘,预防结肠和直肠癌,防治痔疮。
    碳水化合物的储存和代谢

    糖的储存
      糖进入血液后,引起血糖浓度变化,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由胰腺β细胞分泌),激发肌糖原和肝糖原合成。糖原是人体储存糖的主要方式。
      人类在身体内可存储的碳水化合物是有限的。在正常状态下,人体血液中含有约5克葡萄糖。肝糖原储满后,可以占肝脏总重量的8%(通常有90-120克)。肌糖原储满后,约为10-15克/千克湿肌,也就是可达到肌肉重量的1%-1.5%,极限状态下,人体可以储存的糖量为15克/千克体重。
      肝糖原储量变化较少,一般都在100克左右。但肌糖原不同,其储量由个体条件差异,变化较大,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第一是肌肉位置,不同类型、大小的肌群,储存肌糖原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
      第二是肌肉纤维类型,快肌比慢肌要多储存一些(但差别较小)。
      第三是训练水平,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可以使肌糖原的储量提升一倍甚至更多。
      第四是特殊阶段,比如你运动耗尽了全身的糖原,再高碳水饮食(或者三天递减运动量,高碳水化合物补充),可使你的肌糖原短期储存提升(超量恢复),好的时候,可以达到平时的130%。

     肌糖原的恢复时间较长,在肌肉没有损伤的情况下,一次糖原耗竭,24小时的休息和高碳水化合物(每天12克/公斤体重,超正常负荷)补充,足以使肌糖原恢复到正常水平,超量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通常为最后一次训练后36-48小时)。


    IP属地:四川6楼2016-06-04 20:17
    回复
      2025-08-17 23:46: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糖原负荷训练法
        糖的脂肪转化
        人体进食后,伴随消化进行,血糖浓度会在进食约一小时后达到最高,2小时后基本恢复正常。
        如摄入的糖较多,当肝糖原储满后,肌糖原如果未储满,会继续转化。如果此时血糖浓度还很高,胰岛素浓度提升,会加速肌糖原恢复。一般肌糖原储量有空缺时,脂肪不会大规模合成,但如果血糖浓度持续高企,为维持血糖平衡,血液中当前多余的糖可能会被转化成脂肪。
      高GI和低GI食品对血糖的影响
      葡萄糖转化为脂肪主要在肝、脂肪组织、小肠中合成,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
        肝细胞能合成脂肪,但合成后的脂肪要与载脂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入血运到肝外的组织储存或加以利用。若肝合成的脂肪不能及时转运,会形成脂肪肝。脂肪细胞是机体合成及储存脂肪的仓库。
        合成脂肪所需的甘油及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其中甘油由糖酵解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转化而成,脂肪酸由糖氧化分解生成的乙酰CoA合成。
        在肝细胞和脂肪细胞中,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
        在小肠粘膜细胞中,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合成甘油三酯。
        脂肪细胞缺乏甘油激酶因而不能利用游离甘油,只能利用葡萄糖代谢提供的3-磷酸甘油合成脂肪。
        糖原的分解和启用
        肝糖原主要维持血糖稳定。
        血糖浓度低于均值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由胰腺α细胞分泌),一方面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一方面促使糖异生(从非葡萄糖物质中转化生成葡萄糖)。平时,血液中补充的葡萄糖60%来自肝糖原补充,其余来自于乳酸、丙酮酸、甘油和氨基酸的转化和合成。

      肝糖原的分解速度随运动强度的提升而加快,长时间耐力运动后,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联合刺激,使肝糖原释放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肾上腺还会释放出皮质醇,促进氨基酸的分解和糖异生的加速。
        肌糖原主要为有氧和无氧运动中的肌肉供能,平时并不启用,当肝糖原耗竭时,就算肌糖原储备充足,血糖的稳定也主要由糖异生来完成(稳定起来也很不容易)。
        运动时,血糖可以为肌肉提供约30%的能量,剩余大部分由肌糖原提供。
        1小时中高强度的运动可以使肝糖原降低约55%,2小时中高强度运动可以几乎耗竭肝糖原,肌肉内的糖原更早耗尽。

       肌糖原消耗与运动强度类型的关系
        糖的有氧代谢
        在氧气为充足的情况,糖通过有氧代谢的方式为机体供能。日常活动,低强度运动,都以有氧代谢为主。
        糖的有氧代谢全过程非常复杂,但也可以简单的说:葡萄糖经过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然后经有氧途径生成能量、二氧化碳和水。
        这其中糖酵解就要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进行大概10步反应,才能产生丙酮酸。

       糖酵解全过程
        糖的无氧代谢
        高强度运动时,由于供氧不足,糖的无氧代谢是机体主要的供能来源。当运动强度超过有氧系统能够提供的能量限度后,无氧系统供能就大幅度启动了。

       运动强度和乳酸浓度
        糖的无氧酵解会产生乳酸,人体如果无法持续获得更多氧气,乳酸浓度就会提升。
        乳酸供能可以为高强度的运动提供约2分钟的支持,但人体供能始终需要氧,更多时间的支撑就无能为力了。
        当氧气供应充足后,乳酸可以重新转变为葡萄糖或者被人体氧化使用。

      乳酸代谢去路


      IP属地:四川7楼2016-06-04 2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