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现18年前类似一幕 大行情是否即将到来?
【A股现在类似98年?】
本周分析师并没有再趋向一致的观点了,大家分歧都很大,不过都在关心周五证监会关于借壳政策收紧的消息,另外,英国退欧是分析师们目前最关注的海外宏观因子。
安信证券徐彪在端午檄文之后,本周又发新报告认为目前的A股像1998年:短期来说,随着更多人开始逐渐认识到并且相信“供给侧+创新”的政策主线,风险偏好会在未来几个月得到显著的修复和提升,市场也将迎来修复式的反弹,类似于1998年下半年市场在震荡调整过程中的反弹。
中长期来说,当“供给侧+创新”的政策主线不断落地并且发挥成效的时候,上市公司从2017年开始有望看到盈利增速、盈利能力的明显回升,市场可能迎来盈利和估值双击的大行情,甚至不排除出现类似于1999年中到2001年中的牛市。
海通荀玉根认为A股步入丘陵地带:中期而言,熊市已结束,进入存量资金博弈的震荡市,类似丘陵地带。短期而言,创新和改革望推高风险偏好,爬山坡阶段。
国信证券观点则又一次回归谨慎:当前国内宏观基本面边际平稳,海外加息预期下降;制度面,监管层对“重组上市”相关规定进行修改,目的引导资金继续“脱虚入实”;但“脱虚入实”难以一蹴而就,股市仍不必急于下胜负手。
【空头最大风险是看空过度】
戏称自己为“永远的空头(Perma-bear)”的经济研究公司Asianomics创始人Jim Walker近期在彭博专访中表示,目前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大危机,恰恰是市场整体太悲观。而对于中国的状况,他直言,自己并非看好中国经济前景,但四年前的中国比今天更值得担心。
他同意中国经济进入L型增长时期,但认为这是经济爆发阶段后的正常现象。和其它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不是在放缓,而是在萎缩的”唱空言论不同,Walker认为象征中国经济增长的这艘巨轮尚未停止前行。
Walker表示,未来两到三年,要问中国经济增速会不会是3%,4%,5%?很有可能。但中国真会有人留意这种情况吗?也许没有。中国经济已不再需要创造那么多就业机会了。
至于中国走资潮,他认为中国现象离奇,个个都想带走资金、但国内M2货币供应持续上升。
Walker相信,中国银行体系的庞大储备(存款准备金)令中国处理债务危机拥有足够弹药,高达49%的国民储蓄率亦可避免该国出现灾难性经济困境。
Walker认为,目前中国理财产品乱象远不及当年美国次贷危机那么严重,“金融体系内交叉持有理财产品的做法看上去的确一直非常盛行。凭良心讲,我不能说这对金融体系是个很大的威胁。它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不像当年美国次贷产品那么好判断。美国那些产品完全建立在房价基础上,而当时的房价又正处于我们见过的最严重的泡沫之中,所以很容易判断那种状况撑不了多久。”
【大股东减持或是见底信号】
上证综指在3000点以下持续震荡,而产业资本却出现减持力度增强的迹象,据统计,净减持额度和速度皆有提升,其中,有色、电力遭遇产业资金增持,而医药、机械和电子等行业则遇到大幅减持。
多位业内人士分析,产业资金的净流出短期将对市场形成压力,但长期看,市场见底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产业资本加速离场
6月中旬,兴业证券(601377)发布的一份研报称,2016年5月份,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在6月份,产业资本减持进入加速阶段,产业资本净减持额度和速度皆有提升。
该研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6月以来,产业资本减持金额为64亿元,增持金额为9亿元,产业资本净减持金额达55亿元;而在5月份,产业资本减持金额为117亿元,增持金额为76亿元,净减持金额为41亿元。这意味着,6月份不到过半时间,产业资本的净减持额度已经超过了5月份整月的净减持额度。
短期面临压力 长期市场见底
针对产业资本减持对市场的影响,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市场将面临压力,但长期看,市场见底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高峰表示,一般而言,产业资本的减持,一方面加大了股票市场的供给,对短期形成压力,也表明产业资本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信心不足,这些都是相对利空的因素;另一方面,本次产业资本减持的增加更多体现为结构性,其中,定增到期解禁的卖出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对减持不必过于悲观。
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经理也认为,产业资本不一定就是市场的风向标,很多时候产业资本也是“追涨杀跌”的风格,但减持本身作为市场行为,说明产业资本整体上趋于悲观。
“市场真正见底的时候,就是各路资金都很悲观的时候。”该基金经理称,“当前,市场情绪比较脆弱,各种中长短线资金都在离场,这说明手里有股的资金越来越少,而拥有现金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产业资金纷纷离场也是市场见底的一个重要信号。”
从产业资本减持的分类看,次新股减持大多是高位套现,而去年的定增减持多数是亏损出局。
上述基金经理对此表示,一方面次新股中的产业资本多是3年以上的大股东,在限售股解禁后很多股票也创新高,卖出的愿望很强;另一方面,次新股很多股票流动盘很小,炒作氛围比较浓,很多企业实质上业绩缺乏亮点,长期投资的价值并不大。
高峰也认为,A股市场一直并存着集中不同的定价和估值逻辑,其中新股和次新股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因为新股上市,流通盘比例小,流通市值低,持股分散,流动性好,往往成为短期游资喜欢的炒作标的,大股东也乐见其成,估值明显高于同类的老上市公司。所以在限售股解禁后小非卖出的动力很强。
“而定增参与机构多数是冲着价差套利。”高峰称,“这些机构资金又多数是各种产品的资金,这些产品有时间期限,解禁后不管盈亏都会在3个月内卖出。这些减持,短期都会给市场带来压力,但长期看,投资者可以区分情况,若优质公司因减持出现较低的价格,则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买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