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
我在寻找自己。
我走过很多地方,涓涓细流的河水旁,脉脉盛开的莲花中,静静聆听的鸟语里。在最本真的梦境里,我仿佛见到了灿若朝阳的天堂。
那是我一生无法摆脱的束缚与追寻。
默然轻语中,我好像已经过完了一生。多少轻盈,沉重,不若转瞬即逝的清风细雨,在我心头安适,而后离散,留下一些痕迹,却最终了无波痕地离开。
我又在期许些什么呢?
太过细腻的心思,用一种丝绸般顺滑舒适的方式缠绕了我——逃不开,避不了,却一样无法面对。
黑、白早已模糊了界限。
隐秘地藏在心底的心思,如杯底积久的茶叶,是苦,是涩,也是无味。急切地渴求着实现,却未免太过轻佻;故意放缓了追寻的步伐,又未免太过沉重。
我还没有找到自我。
清晰地记得《日月》中长生的回答:“打人是不对的,骂人是不对的,他们不知道。”因为怜悯他们的无知,所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是慈悲。而尹莲问他最终怎么解决,长生道:“等他们忘掉。”是的,等他们忘掉,懂得放下,决意不计较得失,这是一种智慧。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追寻着这个吗?如何拿起?如何运用?如何放下?最终懂得真正的慈悲。涓涓细流终要汇入大海,我走过的地方,终究都不过是虚妄。是觉醒后渺茫的一笑,是沧桑后安然的平静,是双手轻抚大地后的安心——原来我们所有终不过一抔黄土!
惊不了波澜,亦动不了情。
我一直在想,自己是否太过肤浅?
本就经历不多,又何苦虚妄这许多?
可梦里,总有那么一片海,它在等待。深远悠久的湛蓝里,我仿佛听到了海鸟与鱼的缠绵爱情,明知是虚妄,却奋不顾身,飞蛾扑火,如我一般,沉坠入无涯的境地。
是这样的,这片海,这样宽,这样广,这样深,这样静……
俯首轻触,波澜不惊。
就仿佛我们的人生,从高高的崖顶坠落,而后落入大海,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沉溺,都在经历,身旁游走的都是海鱼,明明本来不是同类,却因为寂寞,起了交往之心,每个人——都是如此的独一无二,无人可替;可又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学会了攀比竞争。因为孤独,人也要变成海鱼。我一直认知的,人是一种群居动物,谁缺了谁都能存活,谁缺了谁都无法生活。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以至于无可自拔。大抵这便是人生罢,谁不得沉溺,谁也得不到超脱。唯有真正的入世,才能成就本真的出世。世人皆道“莲,出淤泥而不染”,然而再如何洁净的白莲,它的根系,也是出自于污泥的。这一点,改不了,变不掉,即使不要提起,那也是知根知底的真相。于是我们面对彼此,反观世间诸相,心照不宣,只得对面一笑。
那笑,是承认,是淡然,是无奈。
但绝非超脱,它不像。
有时候,我走过湖水旁,总会停下脚步,怔怔相望。我从未真正见过大海,但也知,大海绝不似湖水这样渺小,狭隘,它有最广博的胸襟,与海天相连的壮阔;可它不在我眼前,我只得由湖潭想象到大海,想象那两旁的堤岸均不复存在,湖水翻滚着淹没了一切,然后冲向桥上的我,我仿佛能感觉到流水在我的身旁环绕,缠绵,我的眼前一片湛蓝,眼睛却极度咸涩,痛苦,我知晓若是真正到了海洋中,我必是会因应激反应而瞬间闭上眼睛的,可我不愿如此放弃梦想中的美丽,我不能闭眼,闭眼是沉沦于黑暗,而唯有明目,我才能找寻到自我,连同那苦苦追寻,得而复失的真谛。我甚至愿为此窒息而亡,在所不惜。
是的,是的。
那片海,它虽不在我的眼前,却在我的心里。
诸相皆虚妄,唯自我本真永存。
我若沉溺入海,便不做那海鱼,却愿化为点点水滴,与大海抵死缠绵,永无止期,因我知若失了永恒,下一秒便是失去。是谁曾写过“因缘是浮生的因果,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我却偏要变成你,你若仅存在一秒,我便停顿一秒;你若化身为永恒,我便也安享这永恒——绝无虚妄。
所有人最终都是要沉入海底的。
或者不如说,所有海鱼的归宿,便是海洋。
自哪里来,便往哪里去。
这既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必然。
所有人走在这路上,其实,都不过是踏在归程的道路上。
就像这地球是球形的一般,每个人的人生之旅,也像在做环球航行——最终的目的地必然就是起始点。
无论此人葬于何处,心早已归家,完成了归程。
每个人都必然会死亡,所以不必担心,无论走了多远,我们都会回家。
勘破无常,是以立于无常。
勘破命运,是以掌握命运。
我好像看到海潮奔涌而来了。
它泛起的水花,确实美得,刚刚好。
我在寻找自己。
我走过很多地方,涓涓细流的河水旁,脉脉盛开的莲花中,静静聆听的鸟语里。在最本真的梦境里,我仿佛见到了灿若朝阳的天堂。
那是我一生无法摆脱的束缚与追寻。
默然轻语中,我好像已经过完了一生。多少轻盈,沉重,不若转瞬即逝的清风细雨,在我心头安适,而后离散,留下一些痕迹,却最终了无波痕地离开。
我又在期许些什么呢?
太过细腻的心思,用一种丝绸般顺滑舒适的方式缠绕了我——逃不开,避不了,却一样无法面对。
黑、白早已模糊了界限。
隐秘地藏在心底的心思,如杯底积久的茶叶,是苦,是涩,也是无味。急切地渴求着实现,却未免太过轻佻;故意放缓了追寻的步伐,又未免太过沉重。
我还没有找到自我。
清晰地记得《日月》中长生的回答:“打人是不对的,骂人是不对的,他们不知道。”因为怜悯他们的无知,所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是慈悲。而尹莲问他最终怎么解决,长生道:“等他们忘掉。”是的,等他们忘掉,懂得放下,决意不计较得失,这是一种智慧。
人的一生,不就是在追寻着这个吗?如何拿起?如何运用?如何放下?最终懂得真正的慈悲。涓涓细流终要汇入大海,我走过的地方,终究都不过是虚妄。是觉醒后渺茫的一笑,是沧桑后安然的平静,是双手轻抚大地后的安心——原来我们所有终不过一抔黄土!
惊不了波澜,亦动不了情。
我一直在想,自己是否太过肤浅?
本就经历不多,又何苦虚妄这许多?
可梦里,总有那么一片海,它在等待。深远悠久的湛蓝里,我仿佛听到了海鸟与鱼的缠绵爱情,明知是虚妄,却奋不顾身,飞蛾扑火,如我一般,沉坠入无涯的境地。
是这样的,这片海,这样宽,这样广,这样深,这样静……
俯首轻触,波澜不惊。
就仿佛我们的人生,从高高的崖顶坠落,而后落入大海,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沉溺,都在经历,身旁游走的都是海鱼,明明本来不是同类,却因为寂寞,起了交往之心,每个人——都是如此的独一无二,无人可替;可又是如此的相似,以至于学会了攀比竞争。因为孤独,人也要变成海鱼。我一直认知的,人是一种群居动物,谁缺了谁都能存活,谁缺了谁都无法生活。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以至于无可自拔。大抵这便是人生罢,谁不得沉溺,谁也得不到超脱。唯有真正的入世,才能成就本真的出世。世人皆道“莲,出淤泥而不染”,然而再如何洁净的白莲,它的根系,也是出自于污泥的。这一点,改不了,变不掉,即使不要提起,那也是知根知底的真相。于是我们面对彼此,反观世间诸相,心照不宣,只得对面一笑。
那笑,是承认,是淡然,是无奈。
但绝非超脱,它不像。
有时候,我走过湖水旁,总会停下脚步,怔怔相望。我从未真正见过大海,但也知,大海绝不似湖水这样渺小,狭隘,它有最广博的胸襟,与海天相连的壮阔;可它不在我眼前,我只得由湖潭想象到大海,想象那两旁的堤岸均不复存在,湖水翻滚着淹没了一切,然后冲向桥上的我,我仿佛能感觉到流水在我的身旁环绕,缠绵,我的眼前一片湛蓝,眼睛却极度咸涩,痛苦,我知晓若是真正到了海洋中,我必是会因应激反应而瞬间闭上眼睛的,可我不愿如此放弃梦想中的美丽,我不能闭眼,闭眼是沉沦于黑暗,而唯有明目,我才能找寻到自我,连同那苦苦追寻,得而复失的真谛。我甚至愿为此窒息而亡,在所不惜。
是的,是的。
那片海,它虽不在我的眼前,却在我的心里。
诸相皆虚妄,唯自我本真永存。
我若沉溺入海,便不做那海鱼,却愿化为点点水滴,与大海抵死缠绵,永无止期,因我知若失了永恒,下一秒便是失去。是谁曾写过“因缘是浮生的因果,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我却偏要变成你,你若仅存在一秒,我便停顿一秒;你若化身为永恒,我便也安享这永恒——绝无虚妄。
所有人最终都是要沉入海底的。
或者不如说,所有海鱼的归宿,便是海洋。
自哪里来,便往哪里去。
这既是一种洒脱,也是一种必然。
所有人走在这路上,其实,都不过是踏在归程的道路上。
就像这地球是球形的一般,每个人的人生之旅,也像在做环球航行——最终的目的地必然就是起始点。
无论此人葬于何处,心早已归家,完成了归程。
每个人都必然会死亡,所以不必担心,无论走了多远,我们都会回家。
勘破无常,是以立于无常。
勘破命运,是以掌握命运。
我好像看到海潮奔涌而来了。
它泛起的水花,确实美得,刚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