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有幸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交大文化产业与管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人文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道路。
1993年,作为第一个在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高等院校,经过老师们二十多年筚路蓝缕地探索与发展,现已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文化产业是一门朝阳性的学科,它是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整体向第三产业倾斜的过程中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的地位。
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所要求的能力与知识储备量是比较大的。因而,很多高校,像武汉大学等只招收硕士。
/2/
混迹文化产业吧以及与一些文管系的同学交流的时候,很多就读该专业的同学都深感专业学习内容过于泛泛,到头来不知道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自己有什么优势。
对于同学们的疑问,首先能够提出这个问题事先一定思考过,思考过才会有困惑,这是值得肯定的。
然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本就不是如同理工/医学/农林等学科一样具有知识的确定性。我们都害怕“不确定性”,不确定的东西让我们深感不安,焦虑感随之油然而生。
台湾作家、前文化部长龙应台写过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建议大家读一读,里面她就提到文史哲对认知的塑造。
人们从原始的蒙昧时代一路走过来,先是对外部世界如日月星辰的运转/刮风下雨的自然现象等充满了好奇,于是人们对这些外来因子发出各种疑问并积极探索,但对人自己的认识,也就是有那么一刹那认识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时候,人们开始探索自己,从身体到心灵,从认知到结构。《人的现象》是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的一本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谈论人的进化问题的书,他把人们发现自我知觉作为人类极大的成就这一点进行了深刻的生物论证。文化研究对各种大众文化现象从学理层面如匠工般剖析,如若兴趣至极,上国内外网站搜寻各类资料咀嚼品读,不失为一乐趣,相信获得的启发自然心领神会。
二来,如前所述,兴趣是导向。
文化产业范围颇广,但细细寻觅,即便误入“藕花深处”,相信自己也能够找到感兴趣的细分行业。据我了解,大多数学校的文管系都会设置文化市场营销/文化品牌战略管理/文化政策/知识产权法等相关课程,而这又可以让我们对整体的文化产业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之前在某互联网公司和广告公司有过实习经历的我私以为,的确如众人所认为的,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做的其实是很细的工作,所以也就要求我们对某一细分行业的认知与能力必须能够承担得起该职位的要求。然,拥有全局观也具有增光点缀之意。
遂,并非文管专业的错。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要容许它去探索,允许它去犯错。就如同你能要求正在蹒跚学步的婴儿自己骑车远行吗?
/3/
说到这里,提到开头的问题了。我也在尝试,希望把自己所学与大家一起交流。由于知识和阅历所限,虽述之有限,但未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特开此专栏,先就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系考研科目之一——640文化理论这门课作个人理解分享。
关于文化理论,相关书目之前读过陆扬的《文化研究导论》以及后来的修订本(白色封皮);鲍尔德温等著,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首师大文化研究院陶东风教授《文化研究》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论丛《文化理论批评的关键问题》;上海交大文管系单世联教授《论文化观念与文化生产》等,因而希望结合以上书目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当然重点还是以交大考研指定参考书目——英国文化理论家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导论》为主。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与分享,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围炉说个话。
本公众号还未获得微信原创与留言等功能的授权,因而如若留言可以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或语音。
得益贵吧,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与交流!
今年有幸顺利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系攻读硕士研究生,交大文化产业与管理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人文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道路。
1993年,作为第一个在全国开设此专业的高等院校,经过老师们二十多年筚路蓝缕地探索与发展,现已取得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文化产业是一门朝阳性的学科,它是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整体向第三产业倾斜的过程中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的地位。
作为一门交叉性的学科,它所要求的能力与知识储备量是比较大的。因而,很多高校,像武汉大学等只招收硕士。
/2/
混迹文化产业吧以及与一些文管系的同学交流的时候,很多就读该专业的同学都深感专业学习内容过于泛泛,到头来不知道自己究竟学到了什么,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自己有什么优势。
对于同学们的疑问,首先能够提出这个问题事先一定思考过,思考过才会有困惑,这是值得肯定的。
然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本就不是如同理工/医学/农林等学科一样具有知识的确定性。我们都害怕“不确定性”,不确定的东西让我们深感不安,焦虑感随之油然而生。
台湾作家、前文化部长龙应台写过一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史哲》建议大家读一读,里面她就提到文史哲对认知的塑造。
人们从原始的蒙昧时代一路走过来,先是对外部世界如日月星辰的运转/刮风下雨的自然现象等充满了好奇,于是人们对这些外来因子发出各种疑问并积极探索,但对人自己的认识,也就是有那么一刹那认识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时候,人们开始探索自己,从身体到心灵,从认知到结构。《人的现象》是古生物学家德日进的一本从达尔文进化论角度谈论人的进化问题的书,他把人们发现自我知觉作为人类极大的成就这一点进行了深刻的生物论证。文化研究对各种大众文化现象从学理层面如匠工般剖析,如若兴趣至极,上国内外网站搜寻各类资料咀嚼品读,不失为一乐趣,相信获得的启发自然心领神会。
二来,如前所述,兴趣是导向。
文化产业范围颇广,但细细寻觅,即便误入“藕花深处”,相信自己也能够找到感兴趣的细分行业。据我了解,大多数学校的文管系都会设置文化市场营销/文化品牌战略管理/文化政策/知识产权法等相关课程,而这又可以让我们对整体的文化产业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之前在某互联网公司和广告公司有过实习经历的我私以为,的确如众人所认为的,我们在工作岗位上做的其实是很细的工作,所以也就要求我们对某一细分行业的认知与能力必须能够承担得起该职位的要求。然,拥有全局观也具有增光点缀之意。
遂,并非文管专业的错。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我们要容许它去探索,允许它去犯错。就如同你能要求正在蹒跚学步的婴儿自己骑车远行吗?
/3/
说到这里,提到开头的问题了。我也在尝试,希望把自己所学与大家一起交流。由于知识和阅历所限,虽述之有限,但未能不说是一种进步。特开此专栏,先就上海交通大学文化产业与管理系考研科目之一——640文化理论这门课作个人理解分享。
关于文化理论,相关书目之前读过陆扬的《文化研究导论》以及后来的修订本(白色封皮);鲍尔德温等著,陶东风等译《文化研究导论》;首师大文化研究院陶东风教授《文化研究》集;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论丛《文化理论批评的关键问题》;上海交大文管系单世联教授《论文化观念与文化生产》等,因而希望结合以上书目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当然重点还是以交大考研指定参考书目——英国文化理论家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研究导论》为主。
欢迎大家一起交流与分享,关注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围炉说个话。
本公众号还未获得微信原创与留言等功能的授权,因而如若留言可以直接在对话框中输入文字或语音。
得益贵吧,欢迎大家一起学习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