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里有不少关于导演的采访稿、大鱼海棠的细节分析贴,并以此来反驳那些批评剧情的文章。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大鱼海棠有可能蕴含着多重寓意,电影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甚至是每一个物品都饱含着导演的心血,都传达着某种既定或未知的理念,所以导演才说大鱼海棠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东西。然而遗憾的是,这是一面破碎的镜子,我们并不能从中看到一个完整的理念。
电影中确实存在不少细思恐极的细节,它们都预示这这部影片的不简单,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世界设定不严谨、剧情缺乏张力、情节推动乏力等弊端。这部电影并不是在精心研究阁楼的架构、稳定性,而是费尽心思地在修饰柱子上的花纹,无论纹路再精致、繁复,失去了它所承载的主体,终究不过一堆断井颓垣。
即便对象是喜羊羊、天线宝宝,人们依旧能从中挖掘到不少令人咋舌的内涵,更何况是大鱼海棠?一张五颜六色却混乱不堪的图画有时并不比一张白纸来得高超。
节奏的把控、剧情的推进、情感的揣摩、观念的传达、人物的饱满性始终是一个故事所应注重的地方,然而大鱼海棠并没有做到这些。除非你想表达的是一种后现代艺术技巧,(看不见的城市抑或是万有引力之虹)否则主体剧情依旧是一个电影的核心所在。
看完《大鱼海棠》首映,第二天又把《千与千寻》重温了一遍,突然间挺佩服宫老爷子在人物塑造、剧情推进上的能力,在讲故事、把控节奏缓急这方面,《大鱼海棠》真的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