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80797/
《白箱》是部格局太小的動畫嗎?
說實話,在白箱剛開播時,我也覺得它的格局太狹隘了。不過不是因為故事的三環很小(卡死在「武藏野」的「一群人」的「兩到四年」),而是因為這樣作很奢侈。
放眼這二十多年,用動畫談動畫業界的場景並不少,《黃金小子》最後一集就是所有女角跳出來幫忙動畫公司送貨,送真正的「SHIROBAKO」(白盒);《妄想代理人》也是非常著名的案例;《15位動畫人》裏頭就有2位2篇是以原畫師為主角;《駭客娃娃》則是近期有提及此事的作品。但開放一整個故事來談動畫業界的作品可就不多了,在我有限的觀影經驗裏,上一部這樣作的已經15年前,大地炳太郎監督的《動畫製作進行黑美》(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進行くろみちゃん)。但此作也只是上下兩集約60分鐘的ova;即使把範圍放寬,把性質部份雷同的岡田斗司夫的《御宅族錄影帶》(おたくのビデオ)算進來,也都算不上長。而白箱有整整兩季24集,多達480分鐘的時間,幾乎是難以想像的長,坐持了這麼巨大的篇幅來拍有關動畫人與動畫產業的故事,理論上幾乎可以完成今敏、大地與岡田想辦而辦不到得很多事情。
可白箱第一季時,所謂五大女角五大領域基本上是極度不平衡,靜香跟綠這兩個soho體系的只是過客理所當然,美沙參與的3D與後製卻是僅此一現,第一季快結束還請出匎野時,我想的是:只有這樣?花了11集鋪陳的所謂動畫就只是這樣嗎?角色間的互動固然入骨,那種沒有點破但帶過動畫產業的血汗與艱難投入的困境也很到位,但就是一般的職人劇。動畫人理應最好取材己身,這種程度的故事,是不是太浪費這麼長的集數了?......我想了很多這些。
可是看到第15集,我突然--完全是靈光一現--的懂了。我終於搞懂白箱是甚麼樣的動畫,於是開始欲罷不能。原來這根本不是一部「動畫產業之於社會」的故事,也不是一部「動畫之於觀眾」的故事。前者是岡田,後者是大地,但水島、橫手與pa則不是。
白箱要的,是「動畫之於動畫人」的故事。
為什麼要投入動畫這一行?仰賴年少的上山高中動畫同好會五人組也好、投身半生的茂叔與丸川社長也好、有恆有才而持續上位的小笠原也好、受不住操勞而轉戰第二線的總務由佳也好、形象良好的渡邊製作也好、臭名遠播的木下監督也好、失去熱情的大輔也好、太有熱情的太郎也好,都有一個屬於自己與動畫的「距離」。遠近與否,就是他們對動畫這份存在的理由。
於是,白箱不會,也不該是一部彷彿要把整個動畫產業鏈包山包海綜談的故事。白箱不會,也不能是一部導編藉由虛構故事大吐自己在業界的八卦、苦水或喧囂的場合。白箱註定要是現在如此,24集的所有一切,都只想對觀眾傳遞一件事情--動畫在人心中佔了某個位置,而她(他)願意為動畫作出甚麼選擇?
去年三月,白箱製作人川瀨浩平作過訪談。訪問者問川瀨,是否有觀眾不喜歡故事太像現實職場,有種「被戳中」的感覺?川瀨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認為動畫不該不談現實,只是投身動畫的那些人,往往有些屬於自己的理由,這些很打動他,也很激賞本作的群像人物性格分明。我對性格分明一事保留,畢竟在我看來,本作倒是刻意讓每個角色的性格都不要太突出(跟水島橫手前兩年的女子落語、戰車少女比就非常明顯,描寫方式天差地)但理由一事是不錯的,而這也能回答開版的質問。
所以--「白箱是不是個格局很小的作品」?現在看完結局的我,會說:是,這絕對是小格局的作品。因為它本質上只是一群終生投入動畫的武藏野動畫公司,過去與未來漫長的流變中的某兩年。沒有雄偉且堅毅的開始理由,沒有明確且有收穫的結束理由。就是生活,只有生活,就是截取了一群人生命中的一小段出來演繹而已。
但白箱該好也最好的,也就是這樣的格局。戲中的動畫人看待動畫,思索自己與動畫是什麼關係;戲外的觀眾則看著這些動畫人,思索一樣的問題。這種戲內戲外的往來保持一定的遠觀與距離。這部作品當然可以拍得很煽情,例如讓繪麻畫出神之一手技驚業界,或讓靜香演舞台劇演出點名堂淚灑舞臺,或葵在奔波往返途中過勞悴倒,這安排並不難。難的是:這樣有意義嗎?恐怕沒有。
正是這份有點疏遠的距離,成就了這部作品。為什麼繪麻終於可以靠原畫糊口時,動畫演出的是觀眾遠遠看著她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為什麼會選在最平淡無奇的屋頂與最常見不過的午休,安排獨自吃飯的葵默默決定了一生都要守護動畫人的巨大決心?又,為什麼當靜香睽違兩季終於得到角色時,觀眾站著的位置不是內心必然澎湃的靜香,而是在室外看著她的葵?答案都是一樣的。因為這就是這部動畫最好的格局,也是最好的距離。
恩,就是這樣。
《白箱》是部格局太小的動畫嗎?
說實話,在白箱剛開播時,我也覺得它的格局太狹隘了。不過不是因為故事的三環很小(卡死在「武藏野」的「一群人」的「兩到四年」),而是因為這樣作很奢侈。
放眼這二十多年,用動畫談動畫業界的場景並不少,《黃金小子》最後一集就是所有女角跳出來幫忙動畫公司送貨,送真正的「SHIROBAKO」(白盒);《妄想代理人》也是非常著名的案例;《15位動畫人》裏頭就有2位2篇是以原畫師為主角;《駭客娃娃》則是近期有提及此事的作品。但開放一整個故事來談動畫業界的作品可就不多了,在我有限的觀影經驗裏,上一部這樣作的已經15年前,大地炳太郎監督的《動畫製作進行黑美》(アニメーション制作進行くろみちゃん)。但此作也只是上下兩集約60分鐘的ova;即使把範圍放寬,把性質部份雷同的岡田斗司夫的《御宅族錄影帶》(おたくのビデオ)算進來,也都算不上長。而白箱有整整兩季24集,多達480分鐘的時間,幾乎是難以想像的長,坐持了這麼巨大的篇幅來拍有關動畫人與動畫產業的故事,理論上幾乎可以完成今敏、大地與岡田想辦而辦不到得很多事情。
可白箱第一季時,所謂五大女角五大領域基本上是極度不平衡,靜香跟綠這兩個soho體系的只是過客理所當然,美沙參與的3D與後製卻是僅此一現,第一季快結束還請出匎野時,我想的是:只有這樣?花了11集鋪陳的所謂動畫就只是這樣嗎?角色間的互動固然入骨,那種沒有點破但帶過動畫產業的血汗與艱難投入的困境也很到位,但就是一般的職人劇。動畫人理應最好取材己身,這種程度的故事,是不是太浪費這麼長的集數了?......我想了很多這些。
可是看到第15集,我突然--完全是靈光一現--的懂了。我終於搞懂白箱是甚麼樣的動畫,於是開始欲罷不能。原來這根本不是一部「動畫產業之於社會」的故事,也不是一部「動畫之於觀眾」的故事。前者是岡田,後者是大地,但水島、橫手與pa則不是。
白箱要的,是「動畫之於動畫人」的故事。
為什麼要投入動畫這一行?仰賴年少的上山高中動畫同好會五人組也好、投身半生的茂叔與丸川社長也好、有恆有才而持續上位的小笠原也好、受不住操勞而轉戰第二線的總務由佳也好、形象良好的渡邊製作也好、臭名遠播的木下監督也好、失去熱情的大輔也好、太有熱情的太郎也好,都有一個屬於自己與動畫的「距離」。遠近與否,就是他們對動畫這份存在的理由。
於是,白箱不會,也不該是一部彷彿要把整個動畫產業鏈包山包海綜談的故事。白箱不會,也不能是一部導編藉由虛構故事大吐自己在業界的八卦、苦水或喧囂的場合。白箱註定要是現在如此,24集的所有一切,都只想對觀眾傳遞一件事情--動畫在人心中佔了某個位置,而她(他)願意為動畫作出甚麼選擇?
去年三月,白箱製作人川瀨浩平作過訪談。訪問者問川瀨,是否有觀眾不喜歡故事太像現實職場,有種「被戳中」的感覺?川瀨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認為動畫不該不談現實,只是投身動畫的那些人,往往有些屬於自己的理由,這些很打動他,也很激賞本作的群像人物性格分明。我對性格分明一事保留,畢竟在我看來,本作倒是刻意讓每個角色的性格都不要太突出(跟水島橫手前兩年的女子落語、戰車少女比就非常明顯,描寫方式天差地)但理由一事是不錯的,而這也能回答開版的質問。
所以--「白箱是不是個格局很小的作品」?現在看完結局的我,會說:是,這絕對是小格局的作品。因為它本質上只是一群終生投入動畫的武藏野動畫公司,過去與未來漫長的流變中的某兩年。沒有雄偉且堅毅的開始理由,沒有明確且有收穫的結束理由。就是生活,只有生活,就是截取了一群人生命中的一小段出來演繹而已。
但白箱該好也最好的,也就是這樣的格局。戲中的動畫人看待動畫,思索自己與動畫是什麼關係;戲外的觀眾則看著這些動畫人,思索一樣的問題。這種戲內戲外的往來保持一定的遠觀與距離。這部作品當然可以拍得很煽情,例如讓繪麻畫出神之一手技驚業界,或讓靜香演舞台劇演出點名堂淚灑舞臺,或葵在奔波往返途中過勞悴倒,這安排並不難。難的是:這樣有意義嗎?恐怕沒有。
正是這份有點疏遠的距離,成就了這部作品。為什麼繪麻終於可以靠原畫糊口時,動畫演出的是觀眾遠遠看著她打電話回家報平安?為什麼會選在最平淡無奇的屋頂與最常見不過的午休,安排獨自吃飯的葵默默決定了一生都要守護動畫人的巨大決心?又,為什麼當靜香睽違兩季終於得到角色時,觀眾站著的位置不是內心必然澎湃的靜香,而是在室外看著她的葵?答案都是一樣的。因為這就是這部動畫最好的格局,也是最好的距離。
恩,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