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吧 关注:8,045贴子:106,651

柳体创作小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16-07-18 15:13回复
    文章有点长,需要慢慢看,希望对正在习柳的朋友有点帮助
    柳字难出大家,历来学柳者只有梦英和正蒙两个大家,当代是没有了,欧颜赵褚瘦金都有名家,唯独柳没有,什么原因,两点,笔法和结体。
    笔法难掌握,书写慢,难以扩展,而且他的笔法建立在方的基础上,这是和现代书法精神背道相驰的,颜体圆润浑厚,有曲,褚体阴符经笔画粘连,有行书笔意,也是有曲,瘦金赵体都是如此,当然魏碑也是建立在方的基础上,但是魏碑灵活多变,魏隶一体,自然也就发展出来了。
    结体相对笔法就更难了,柳字因字赋形,流传下来缺少的字太多,结体不具备扩展性,只是有左高右低,中宫紧缩一些泛泛的理论,而且属于不可逆的理论,就是通过这些理论无法写出理想的陌生柳字的结体,但是一个好的柳字结体又具备这些理论特点。这一点我发现和一门学科的学习很接近:建筑学,大家看看最近清华大学建筑学转系的报道就知道了,虽然要学习五年,但建筑学这门学科没有具体的实践方法来指导我们设计好一个建筑,你能欣赏一个好的设计,但你并不一定能设计好一个建筑,建筑设计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美学,空间组合,材料科学,结构力学,理论基础,构思立意等等。
    进入正题,先说玄秘和神策,玄秘和神策的字其实大为不同,玄秘结体随意性高,灵活多变,笔画粗细变化大,神策结体正而严谨,笔画均匀,两个碑的字不做处理混在一起,自然是不协调,但是玄秘塔能容下神策,神策却容不下玄秘塔。所以我创作的大思路是容下神策的玄秘塔。
    衡量书法创作有三:结体,笔法,章法,其重要性也是以此排列。
    结体
    势,是柳体结体的一大特征,魏碑也有一点,其他楷书都属平和,均匀。把神策的势定为50,玄秘的势定为80,我要做的工作就是将势在50-100之间调整,只拿神策去创作是难以行通的,因为神策结体太严谨,加上其字很正,稍有偏差就会看着别扭,写起长篇大论来很容易失手。所以我通过势来破坏结体的严密性,也通过势来让结体不呆板,当然在实际创作中我经常遇到一个问题,有些字的结体我怎么写都写不好,后来一查柳公权写的,发现还是柳安排的结体好啊,所以柳公权字典是我身边必备的手册,里面不止玄秘的神策,最重要的,集金刚经,冯宿碑,高元裕碑,刘沔碑,魏公先庙的所有字,貌似没有苻璘碑,以后我拓片收集全,就出版5本册页,目前还差高元裕碑和刘沔碑。
    针对结体逐字说书写时做的思考,因为柳字因字赋形,所以几乎每个字的结体都没有太大的扩展性。
    北,开始如下图,我信手写来就这样,竖划都右斜还一高一低,开始我也没看出问题,后来想第一个字就有点歪好不好,查字典,金刚经里有北,北的结体特征是两竖分别轻微左倾和右倾,两横均偏上


    IP属地:上海2楼2016-07-18 15:14
    回复
      于,常用字,神策里面的字结体更好,这个字背临时容易因为余部的撇导致食和余分得太开而中宫不紧缩
      莽,参见奔的写法,加入异体字,自己琢磨就行
      大,天,好写的字
      河,其实横画可以右出更多
      上,下,一起考虑,把上的横右出减少,再加上错位,和下的横重叠变少,避免呆板,所以自己的处理还是有些道理的
      顿,字典没有,想着写,没难度
      失,滔滔,都是玄秘有的
      山,两个山字做到有差别,一个硬,一个软
      舞,此篇最难的字,基本上怎么写都写不好,你拿无的头和邻来拼也很难,经过来回很多次的比稿,基本终结出规律,无的头很好写,但是直接用在舞上部不行,真的不行,我找了很长时间的原因,那就是无放在舞的上部必须要挤扁,我这个舞还是有点点高了,只是长横把它化解了。下面的夕和牛都不好写,两竖的空间位置,还有长撇和短撇的角度问题,总之只有自己背着先写写就知道难度了。
      待续
      因字赋形的柳字一个字结体就可以说个故事,说笔法吧
      笔法
      柳体没有墨迹,只有碑刻,所以笔法难寻,个人觉得笔法不具备唯一性,能一笔写得像,写得流畅自然就行,书家都说的中锋用笔,但是又怎么能做到笔笔中锋呢,特别是在转折的时候,我也希望全写中锋,但是在实际书写中无法做到,笔画扭转后自然会偏点,全中锋写,姿势会比较别扭。要让笔画一边锯齿少就是墨浓点,笔好点,笔尽量垂直纸。现代书法崇尚自然简洁,柳体的装饰性笔画自然被人诟病,所以我的思路是减弱再减弱,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加入篆意,笔画平和无锋,一种是弱化装饰性增强笔画的对比。
      第一种,有难度,至今还不满意,篆书都是大字,用笔锋短的笔写,同时与纸接触力度大,才能写的更有弹性和光滑,但是篆书都是一样粗细的笔画,柳字当然不能全一样,换笔写属于自找麻烦,于是我琢磨出用笔尖来写,如下图,这张创作的另一个版本,尖峰写细笔画,中锋下按写粗笔画,但是如何写好尖峰没有方法可循,尖峰基本出现在草书里,用作笔画较细的黏连,快速行笔才行,楷书里无法则,楷书笔画独立,速度快就是行书,也不是柳体,所以目前基本是用特定的一支笔在写,这支笔特点是钝,笔锋不尖,同时笔锋有韧性,软而尖的笔无法藏锋写,尖峰写出来也不流畅。在墨浓的情况下基本能接受。大家看看八大山人的字,也主要用这种笔写,他的字依然是特立独行的,写好等宽细笔画确实很难。


      IP属地:上海4楼2016-07-18 15:17
      回复

        曾经的尖峰作品


        IP属地:上海5楼2016-07-18 15:22
        回复
          第二种,比较折中,去掉装饰性有很多种,用行书,或者赵体的笔意写,但是那立马失去柳字风格,柳字的结体和笔法是整合在一起的,那样写还不如直接写褚体和赵体了。所以我的理解就是现在这副创作的样子,加强笔画粗细对比,全部藏锋,不露尖角去掉碑刻的呆板。这样子细长的长横依旧难写,接近尖峰在写,屏住气写,肘要找好位置,写得也慢,全篇写完大拇指酸疼,比第一种写法慢多了,当然粗和中粗的横画都很好写,大字也比小字好写,因为我的大字往往笔画粗,大字按神策笔法,小字按玄秘且加大粗细变化。这样一来,细的笔画一毫米,粗的笔画快一厘米,作品着墨不一让画面变化很多。
          章法
          这个应该从书法层面来看,而不仅仅是楷书,13年研究过柳书破体,被毙了,如下图,这依然是我将来的目标,只是在破体前先单纯的把柳体写好再定。


          IP属地:上海6楼2016-07-18 15:24
          回复
            大字9CM,小字不到4cm,对于这种大小的安排要考虑因素比较多,没办法。还有一种大小接近的,写的比较随意,如下图,这种几乎可以随手写来

            当然既然是参赛创作自然要挑战点难的。你也可以说这个作品有点太刻意而为之了吧,我无言,既然是创作,刻意安排也不失一种方法,为啥就一定要那么随意,这和绘画里的写生和创作一个道理
            真心觉得创作一张百字以上的柳体作品要做好多功课,就因为柳的因字赋形,你就算把玄秘神策背临的极好,在创作时依然要做大量功课,真正的柳字就一千左右吧,离三千常用字还差很远,一个柳体创作自己考虑的方方面面很多的,我记下创作时的思考,等若干年后再来回味。


            IP属地:上海9楼2016-07-18 15:33
            回复
              才华横溢出。


              11楼2016-07-19 11:16
              回复
                赞一个!


                12楼2016-07-19 18:32
                回复
                  大小错落有致,平面构成很棒!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7-19 19:57
                  回复
                    拜读 很有味道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7-20 09:40
                    回复
                      好有味道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7-20 11:55
                      回复
                        草坪刚被踩的时候,大家都说这人没素质,当被踩出路的时候,官方出面了,是设计问题,这里本应有路,还是在这里铺一条小路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7-24 14:51
                        收起回复
                          好特别的构思


                          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6-07-31 18: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