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海黄吧 关注:350贴子:886
  • 1回复贴,共1

【真格海黄】实录:为什么他们都喜欢海南黄花梨收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海南黄花梨本身就代表了一种文化,她的显赫身世由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因缘构成——文化发展到某一个层次,政治和经济环境呈现出某一种状态,就催生了人们对于某一种艺术或某一种物质的喜爱,就形成了艺术的历史,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即便到了今天,从审美的角度凝视海南黄花梨的美丽,那种美丽仍然永恒,依然令人震憾不已!
马未都、王刚和海岩,在本职工作之外,有一个共同点,都喜欢收藏。说的更具体点,马未都是王刚和海岩在收藏之路上的师傅。
海岩说:“我的第一二三件海南黄花梨藏品都是在马未都的指点下买的。”
王刚说:“家里那张300年历史的海南黄花梨床是从马未都那收的。”
由此可见他们对待收藏的心态,即“进入收藏界,你得搞清楚是投资还是真心喜欢。如果是前者,金钱带来的快乐只是一瞬;如果是后者,你会得到更多的文化乐趣。”
他们就是乐在其中的典范。“那时候很喜欢自己买的几件藏品,每天晚上睡到一半都要来个鲤鱼打挺,摸黑起来仔细把玩。”马未都乐呵呵地说,“但是太黑了,我就去买了300瓦的大灯泡,晚上开关‘啪’的一声,够亮堂,不过我老婆就不干了。”
有人说收藏是“玩物丧志”,但对王刚来说,这正是他要达到的收藏境界。“演和绅这个角儿时可没导演教我怎么展开画卷,怎么拉开画轴,这些动作都是我从收藏中了解到的。”他说,“多亏收藏,许多事情在我心中淡化了,心境也平和许多,这就是我说的‘玩物丧志’。”
他们只是众多藏友中的沧海一粟。回顾整个2010年,我们发现超过亿元的海南黄花梨拍卖品共有16件之多,而整个中国艺术拍卖品市场一年的成交额为573亿元人民币。以往成交价过百万就有人鼓掌,现在,过亿元才会有掌声。
如潮的掌声也培育了藏品制假的土壤。“大家对制假很痛恨,但买假的时候又是什么心态呢?其实也是一种得利的心态,能不能挤一挤心里的那个‘贪’字?”王刚回忆道,《天下藏宝》栏目曾到地方做节目,却发现民间收藏中95%都是赝品,几座城市都一样。
“有网友说,万物可辨真伪,唯有人心难捉摸。”王刚认为,《天下藏宝》栏目中请出的护宝锤,与其说是砸赝品,不如说是砸心中的“贪”字。
本文由【真格海黄】原创,转载清注明出处。


1楼2016-07-20 17:59回复


    2楼2016-07-20 18: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