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吧 关注:83,372贴子:189,751
  • 8回复贴,共1

很好奇清朝有类似于今天普通话一样的官话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朝廷说的是满语吗?那普通百姓呢?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31 07:03回复
    推荐你在网上找《满族研究》的期刊,里面有许多研究论文,都是和你的问题相关的。
    比如——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31 10:26
    收起回复
      还有一篇《清朝旗人满语能力衰退研究》,我发了好几遍都被百度吞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你可以拿这个题目去网上搜索一下就看到了。
      可以肯定的是,清代早期和清代晚期的社会环境不同,随着民族融合的深入,民间语言的使用也是有很大变化的。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7-31 10:58
      回复
        知乎上似乎也有个跟你问题相关的帖子,一并放过来做参考吧!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31441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7-31 11:09
        回复
          雍正六年推广官话诏 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语言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而办理无误。是以古者六书之制,必使谐声会意,娴习语音,所以成遵道之风,著同文之治也。朕每引见大小臣工,凡陈奏履历之时,惟有福建、广东两省之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夫伊等以见登仕籍之人,经赴部演礼之后,其敷奏对扬,尚有不可通晓之语,则赴任他省,又安能于宣读训谕,审断词讼,皆历历清楚,使小民共知而共解乎。官民上下,语言不通,必致吏胥从中代为传述,于是添饰假借,百弊丛生,而事理之贻误者多矣。且此两省之人,其语言既皆不可通晓,不但伊等历任他省,不能深悉下民之情,即伊等身为编氓,亦必不能明白官长之意,是上下之情,捍格不通,其为不便实甚。但语言自幼习成,骤难改易,必须加训导,庶几历久可通。应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各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务期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则伊等将来引见殿陛,奏对可得详明,而出仕他方,民情亦易于通达矣。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9-19 23:23
          回复
            语言是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当政治格局发生变化之时,研究周边民族语言文化尤显重要。满洲贵族为了适应统治全国之需,大力提倡习学汉语汉字,提高行政管理效益。但是,国土辽阔,各地方言繁多,朝野官僚难以交流,不免误事。雍正六年(1728年),世宗指示内阁,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语言比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而办理无误。每次引见大小臣工,陈奏履历之时,“唯有闽广两省人,仍系乡音,不可通晓”,特令福建、广东两省督抚,“转饬所属府州县有司及教官,遍为传示,多方教导,务期语言明白,使人通晓,不得仍前习为乡音”。今后引见,殿堂奏对,出任地方,需要语言通达。于是在闽粤地区设立“正音书院”及义学,教授“官话”。尔后,又推广到四川等地少数民族区域。从雍正到乾隆年间,开展了一场以普及北京话为标准的“官话”活动,并设额外正音教职,加强“正音”教育管理。尽管效果并非理想,但是清廷推广“官话”的宗旨十分明确,正音语言,以利统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9-19 23:29
            回复
              满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1-18 1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