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吧 关注:39贴子:1,359
  • 0回复贴,共1

忠义的内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卫宣公为太子伋娶亲,见新人貌美,遂其淫心,强夺子媳据为己有,这女子就是齐国公主宣姜。宣姜后来生下公子寿和公子朔两个儿子,宣姜与公子朔想立公子寿为太子,就在卫宣公面见诽谤太子伋,卫宣公于是命太子伋出使齐国,预先派刺客埋伏在边界的狭路上。公子寿知道了这个阴谋,就告诉了太子伋,求他逃走,太子伋是孝子,不答应,说:“这是父命,不可违命。”
临行,公子寿设酒饯行,故意将太子伋灌醉,然后载着使节锦旗先往,刺客以为公子寿是暗杀对象,就杀了他。太子伋清醒之后,跟着追去,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太子伋见公子寿为他而死,很是悲痛,他对刺客表明身份说:“我才是你们刺杀的人,他犯了什么罪?请让我死吧!”刺客又杀了太子伋。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可以说是“春秋无义战”,可是士与士之间的“士为知己者死”,却让人深刻感受到了侠士朋友“肝胆相照、义薄云天”的那份忠义。兄弟二人的命运和气节,人们用诗词来表达寄托和怀念,《诗经·邶风·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到了汉末三国,在这样一个大混乱的时代,群雄并起,争夺汉家江山。一代枭雄们,用“忠”的形式,赢得最广泛的社会支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一味强调自己的汉室皇家血统,把全社会心目中的效忠对象,都划归到自己阵营中来,均属此类。所以曹操、刘备这些人特别欣赏忠义的人。
我们从关羽身上,可以看到忠的内涵。忠,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忠贞不二,无论在任何情形下,都对自己的主人不离不弃。正如自己的父亲,世界上只有一个。自己效忠的主人,也只有一个。所以甚至在主人彻底败亡之时,宁愿死去也不事二主。关羽在曹营的时候,受到曹操极为隆重的厚待,可关羽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一心只要回到刘备身边,这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也是关羽义薄云天、千古忠义的典型。


1楼2016-08-18 14:1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