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av吧 关注:85贴子:1,017
  • 14回复贴,共1

《一次别离》:无关政治 艺术力量让这部电影脱颖而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终于敲定今天内地公映,虽然是姗姗来迟,终于还是来了。这部片子上映不到两年,就在国际间各种电影节获得43个大奖,可以说享誉世界。影片拍得非常精致,以简洁、质朴、细腻的艺术手法讲述了一个精彩绝伦而又撼动人心的故事,充满着人性关爱,却又对伊朗现实社会人的道德心态、宗教意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做了敏锐和恰如其分的表现,他之所以获得成功是由于对人的心灵深入开掘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以及巨大的现实主义力量。


1楼2016-08-19 11:06回复
    但这是一部伊朗电影,伊朗和西方的政治对抗让人产生很多联想,美国为什么要把奥斯卡奖项给伊朗电影?我们有些人以“阴谋论”的思维方式,瞪大了眼睛从中去寻找政治寓意,我最近看了一些国内的影评,以政治去影射和联想,过度解读这部电影还真的大有人在,他们不从电影本身去进行分析,而是把影片中所表现的矛盾冲突与伊朗现实政治关系作了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生拼硬凑地把人物命运和政治观念相比附,西敏成了想逃离专制的现行体制,去西方寻求自由的代表,纳德则是守住现实,成为背负苦难的象征,而那年老多病的父亲,则附会成隐喻病入膏肓、积重难返的现行体制,他们的孩子当然是尚不明朗的伊朗未来,这些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变成了一个个干瘪的政治符号,怀着这种心态看电影,我只想起两个词:荒唐、无聊。


    4楼2016-08-19 11:09
    回复
      其实导演法哈蒂从没有想过拍一部带有政治色彩的电影,在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时候,也有西方记者从政治角度提问,法哈蒂很不耐烦的否认:“你们想看社会问题?可以去看社会新闻嘛。”影片虽然也描写了社会矛盾,但它是从生活本身,从人物命运,人性关爱的角度去展开戏剧冲突的。故事情节的中心是以两个家庭、两个官司为主线,表面看起来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仍然可以感觉到亲情之间的温馨和关爱。西敏的离别出走其实并不坚决,虽然他们诉诸法院并且分居,但她还爱着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关心这个曾经温暖的家庭,当纳德遇到麻烦的时候,他把多病的老公公接到自己家去照看,她想尽办法帮纳德摆脱困境,甚至拿出自己准备出国的钱来资助丈夫,其实这个时候,埋在心底的爱已经显示出人性的力量。故事结尾,法院终于判下了他们的离婚申请,让女儿选择是跟父亲,还是跟母亲,影片没有答案,但从西敏注视丈夫的眼神,那么温馨和深情,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似乎感觉到了一种暗示,不管他们的女儿选择跟谁,他们不会别离。


      6楼2016-08-19 11:10
      回复


        7楼2016-08-19 11:10
        回复
          其实这部电影是受到伊朗官方赞许的,它曾经获得2011年度伊朗曙光国际电影节大奖:水晶凤凰奖,而这个电影节也是伊朗官方主办的,并且是伊朗最高电影机构将该片推荐到奥斯卡角逐最佳外语片奖的。伊朗文化部长赛义德 默罕默德 侯赛因就曾经表示:“今年来,西方国家无时不刻都在通过各种手段歪曲和丑化伊朗民众的面目和他们的生活。然而伊朗的艺术家们从来没有放弃用电影,音乐,戏剧和各式各样的艺术途径来还原伊朗人民的真实面貌,向世界弘扬伊朗民族伟大而深厚的传统文明,《一次离别》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开创了伊朗电影史的新纪元。”从这个角度来说,那些以“阴谋论”为思维方式,过度政治解读的观点也根本不靠谱。


          8楼2016-08-19 11:11
          回复
            不管怎么说,《一次别离》的艺术表现还是非常出色的,拍的很干净,电影语言的运用“精致和细腻”几乎是众口一词,看起来是个简单的家庭故事,却体现了复杂的社会矛盾,人性深度也表达的十分准确,虽然讲的都是生活琐事,节奏也不算快,但绝不沉闷,而且环环相扣,悬念丛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时常想起《克莱默夫妇》,难怪他会得到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了,应该说,是艺术力量让这部电影脱颖而出。


            10楼2016-08-19 11:49
            回复
              这个场景,放在其他国家,或许没有那么重的政治气味,但置于正被西方强势文明口诛笔伐的伊朗,就大不一样了。很显然,纳德代表着伊朗的强硬派,西敏代表着伊朗的妥协派。随着故事的推进,纳德有一次曾冲着西敏大叫道:“你一遇到什么事情,要么就是躲避,要么就是妥协,你从没想到迎上去解决它!”差一点就把这种象征给挑明了,但毕竟没有挑明,被导演控制住了。瘫痪的父亲则象征伊朗积重难返的历史,女儿特梅象征着伊朗尚不明朗的未来。在山雨欲来的时局下,伊朗的妥协派要放弃历史,裹挟未来,向西方文明靠拢。但强硬派既不想抛弃历史,也不愿放弃未来。


              13楼2016-08-19 11:50
              回复
                不是。随着镜头对一件日常琐事的跟进,纳德的品质被一点点彰显出来。一、纳德坚持真理。女儿的老师出错了,他宁愿女儿被批评,也不让女儿人云亦云,跟着错误走。二、纳德很有孝心。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仅仅是出于责任,更是发自内心。有一次,在给父亲擦洗身子时,纳德忍不住抱着父亲衰老的身子失声哭泣。这除了对父亲深厚的情感外,还可以看出纳德的第三个特征:坚忍。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都能坚持下去,不被摧垮。纳德和男女雇工几次寸步不让的谈价,有人也许会认为纳德没有同情心,但我却从中看出了纳德的第四个特征:坚持原则。行市是多少就是多少,不必歪歪叽叽地讨价还价。廉价的同情只会让穷人把别人的施舍当作理所当然,从而变得没有羞耻感。


                15楼2016-08-19 11:51
                回复
                  纳德的同情心,是在与佣工的那场官司中凸显出来的。由于佣工的丈夫咆哮警局,警察要关他禁闭。佣工泣涕四流,求警察高抬贵手,但警察不为所动。这时立在一旁的纳德,不是幸灾乐祸,反而忍着自己被冤枉的委屈,替对手求情。


                  16楼2016-08-19 11:51
                  回复


                    17楼2016-08-19 11:52
                    回复
                      佣工流产,与纳德的推搡是否有关,纳德一直心存疑虑。但自己的父亲被佣工捆绑在床上,几致死亡,却千真万确。起初,纳德本想针锋对麦芒,反诉佣工。但在要脱掉父亲的衣服验伤时,他却突然放弃了。这是个细微而温暖的镜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面对苍老的父亲,纳德的心一下子柔软起来,他当然知道,只要他一起诉,佣工那个风雨飘摇的家庭更会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纳德放弃了反诉,纳德有宽阔的胸怀,胸中满是悲悯。


                      18楼2016-08-19 11:52
                      回复
                        当然,纳德也不是十全十美。为了赶走女佣工,以及后来为了逃脱法律的制裁,纳德也撒谎。但我们很快就发现这个撒谎者有着很强的羞耻感。在亲人的明眸下,纳德被自己的谎言弄得心神不安,完全抬不起头来。


                        19楼2016-08-19 11:52
                        回复
                          别有意味的是,由于他平时教导有方,一直被真理滋育的女儿这时反过来将偏离轨道的父亲,重新纳入正轨。面对女儿,他坦承了自己的谎言。这个细节,让我们能够隐约察觉到伊朗社会本身具有的强大纠错功能。


                          20楼2016-08-19 11:52
                          回复
                            但现实并没有因为纳德的坦承而变得美好,反而更加残酷。十二岁的女儿为了保护父亲免受狱灾,也被拖进谎言的陷阱中。一心要探明真相的纳德为了让女儿不受伤害,不得不选择糊涂的妥协,愿意以赔款的方式了结这桩不明不白的官司。但有个条件,他要求佣工手按《古兰经》发誓:她的流产是因为他的推搡所致。并还要求自己的女儿和佣工的女儿在场。这时我们又获得了纳德的另一个特征:有信仰。


                            21楼2016-08-19 11:53
                            回复
                              谁知底层卑微的夫妇也是真主的信仰者,当所有的手段耍尽,司法仍然不能解决的事情,神却给他们解决了。在女儿面前,佣工不敢发誓,她怕乖巧的女儿遭到报应。佣工的丈夫把自己一顿乱捶后,暴走而逃。
                              真相虽然大白,但留给当事人双方,仍是无解的人生。在历尽曲折之后,纳德依然是纳德,他需要真理、原则和公平,无论多大的压力,他都不选择妥协,除非你能找到严谨的证据,证明他真的错了。西敏依然是西敏,她需要平衡、稳定和融洽,只要事情发生了,她就会选择一条折中之道,谁是谁非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赶快从这个糟糕的现实脱身,避免陷入更大的麻烦之中。这样一来,离婚便是一项自然而然的事情。


                              23楼2016-08-19 12: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