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份人对梦中人脸是看不太清,因为限于梦感、梦境视觉不够高清化或梦中没特别意识想去观察、辨认、记住梦中人脸。
但其实梦中人的脸孔还是有机率可以看清的(亲测),只是醒后受限于图像记忆力仍不易回想起全面细节。
试过若较专注地观察梦中人脸,梦醒后较可以记得较多脸部特色、细节,如单双眼皮之区分,鼻形高挺或扁,嘴形、下巴宽窄、发型、肤色。能否记住更多细节跟梦中当下有无关专注观察及梦醒后图像记忆力有关。
(别说记住梦中人脸,于现实遇到路人,若没特别去观察,事后要回想路人的脸都可能感觉模模糊糊。)
猜的几个可能性:1:是梦中较少会专注于盯着梦中人脸观察,对于路人大多是匆匆一撇看过而已,导致印象不深刻。 2:(于梦中能看清人脸)跟(梦醒后记得梦中人脸图像)应是分属不同大脑功能,做了梦,清醒了,要记住梦内容及图像还得经过转化成为记忆存储起来,这转化过程就可能遗失大半资讯了。
--------------------------------------------------------------------------------
PS:网路找了相关的文章,虽然主题不是讲梦中人,但有提到:(看到和认出人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大脑功能),""猜""应该是有相似道理,可顺便参考看看:
[患有面容失认症的人为什么记不住别人的脸呢?
短回路“抹杀”了脸的不同
大脑中很多个部位都参与了对容貌影像的信息处理,不过影像学研究表明一个叫做梭状回面孔区的部位尤其重要,这是大脑颞叶的一部分,颞叶是耳朵上方的一大块大脑皮层。大脑后部的枕叶面部区可能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负责分辨看到的物体是不是人脸。同样在颞叶里的颞叶上沟能够对被观察者的表情变化和视觉角度变化作出反应。
20世纪40年代,德国斯图加特附近的温浓达尔疗养院里,神经病学家约阿希姆博达默检查了两名在二战中头部严重受伤的病人,提出了短回路能够有选择性地存于大脑的面部识别系统中。博达默注意到,尽管病人可以看到人脸,却认不出来是谁,最终得出结论:看到和认出人脸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大脑功能。在1947年的论文中,博达默首创了“prosop-agnosia”这个词,这是由希腊文“prosopon”(脸)和agnosia(意思是认不出来或不知道)构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