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霆吧 关注:192贴子:257
  • 2回复贴,共1

李祥霆——让世界听懂古琴(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君燕:自从当选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人们对古琴的关注的确加大了,但对如何保护好这一“遗产”,好像存在不小的分歧,我听到一种说法,说古琴原是属于士大夫阶级自娱自乐的雅乐,不适合表演。
李祥霆:古琴是一种高雅深邃的古典艺术,但这种艺术是普通人都可以欣赏可以理解的,要说雅,中国雅的东西太多了,《唐诗》、《宋词》雅不雅?要说深,《老子》、《庄子》、《易经》深不深?这些东西,现在的人们包括许多小孩子都在学习,都能接受,成为一种文化修养,为什么古琴就不行呢?现在有些人说古琴不是文化艺术,是“道”,古琴不是乐器,是道器,似乎高深莫测,甚至超越了哲学、宗教。这是违背客观实际的,我坚决反对!
君燕:这会不会与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有关?
李祥霆:当然不是!一般说法,以虞山派琴风最为“清微淡远”,但实际上,虞山派创始人严天池就主张,弹琴要“发于性灵,通于政术”。我老师吴景略,可以说开创了新虞山派,他的琴曲常常是根据内容需要,有的奔腾动荡、撼人心魄,比如《潇湘云水》;有的优美华丽,比如《梅花三弄》;还有的凄楚哀伤,像表现昭君出塞内容的《秋塞吟》......没有一个是“清微淡远”的。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充满了人世间深情、豪气的经典之曲,吴先生作为一个古琴大家,他懂得艺术必须尊重作品的表达,尤其是对这些经历过千百年自然选择,流传下来的经典之作!
其实传统并非都是有些人理解的那样,唐代《琴诀》中,就有古琴“可以观风数,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之说。一种连鬼神都能感动的音乐,它能是不感人的吗?刚才您也提到,有不少观众在听古琴音乐会时会犯困,甚至睡觉,为什么?那个音乐打动不了他。这样的音乐会,您说他下次还会再来听吗?音乐首先要打动人,不能打动人的音乐,肯定不是好音乐!
君燕:您如何看待古琴的传承,在坚守与变化之间,您更偏重哪一边?
李祥霆:任何艺术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求得生存的,这是千古一理。古琴也是一样,三千多年来,无论是琴曲、琴谱,还是琴的本身,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以琴而论,最初曾经是五弦,后来加至七弦,也有过十弦、九弦,甚至一弦琴;以人而论,音乐强调的是每个人的灵气,跟老师一样的模仿只是初学时的要求,单纯的模仿,从古代一直到现代,在哲学、美学上永远是一种错误。传承本身就是在不断变化中进行的。事实上,如果你不变,很多东西就传不下去。在中国,箜篌失传了,瑟失传了,失传的乐种很多,因为它不适合社会需要了。古琴如果没有历代的发展,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君燕:过多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到古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李祥霆:实际上,良性的发展变化,只会不断加强和丰富艺术的表现力。西方的羽键琴变成古钢琴;古钢琴变成现代钢琴,用现代钢琴演奏古代巴赫的作品,没有人觉得它不是巴赫。就是现在强调古琴必须严守不变的那些人,他们也没有去重弹过去的五弦琴呵!
君燕:听说您的每一场音乐会,都要留时间给观众,请他们出题,由您作即兴演奏,这算不算也是一种变化与创新?
李祥霆:应该说是对古代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创新二者的结合吧,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与观众建立起一种更加自然与和谐的沟通关系,以此提高他们对古琴的兴致。
君燕:效果怎么样?那些题目您每次都能“答”上来吗?有没有被难倒过?
李祥霆:都能“答”上来,至今还没有被难住过。不过有一次在美国演出时,有位观众出了个题目,叫“旧金山飞机场”!这实在有点超出常规,我只好在演奏前增加了一段道白:“我不会用琴曲表现飞机起降时的轰鸣,但我可以表现飞机场充满了活力与祥和,紧张而有序的精神,表现人类追求和平与幸福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最好的音乐不是模仿事物的外形,而是表现人内心的感觉。”演奏结束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IP属地:北京1楼2016-09-08 11:32回复
    好文,收藏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02-26 18:15
    回复
      大师见地通达。很有启发。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6-26 0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