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44,798贴子:52,786,615
  • 12回复贴,共1

刚刚我看浏览器,跳出来一个网站,评论三部曲之前的事,众友看对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庸的《射雕三部曲》。
这是我看到问题后,第一秒的反应。
从《射雕英雄传》到《神雕侠侣》,再到《倚天屠龙记》,从来都不是整个系列剧情上的第一、二、三部,而是第二、三、四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9-09 16:17回复
    上官剑南等对裘千仞悉心培养,将自己改进后的铁掌功夫尽数传授,欲将之培养为接班人。
    此时距方腊遇难、黄裳入山隐居已过五十年,黄裳、独孤求败均已故去,武林式微至极而始返。
    咸阳义士王喆,从大概岳飞遇害二十余年后时,开始在北方率民举义。
    王喆其人本为武林中年轻一辈的奇才高手,举义后一时聚拢了众多武林人士。
    然义军在金国后方征战二十年,败多胜少,武林高手难敌大兵战阵,王喆虽武勇,却是难以回天。
    起兵二十年后,义军终于覆灭,王喆藏入在钟南山的地下基地,自名“活死人”,自谓居“活死人墓”。
    而后他终被多年相知的好友,女侠林朝英所激出墓。
    王喆举义多年,一直与林朝英通过书信互通有无,二人感情笃厚,林氏颇有相从之意。
    然则王喆初时心系战事,义兵兵败后心灰意冷,而二人均心气高傲,于武学修为上互不相下。
    最终二人终于鸳盟未成,王喆将活死人墓让于林氏居住,自己却出家于钟南山前。
    王喆此时自取道号“重阳”,从此名王重阳,在终南山上建重阳宫,手创道门新派全真教。
    初时跟随者,唯有好友师弟周伯通,与多年来收入门下的七大弟子而已。
    七大弟子学艺未成而闯荡江湖,行侠仗义,闯下“全真七子”的名号。
    王重阳手创全真教不久,少林寺遭际大变,一名火工头陀偷学武功多年后,造反大闹少林。
    火工头陀最终杀得数人后匿走,逃至西域,自行收徒立派。
    而少林苦慧禅师一怒之下,也去寺远走西域,手创西域少林,从此中原少林派衰微达数十年。
    创全真数年后,王重阳偶然得到了黄裳留下的《九阴真经》,他武功本已高绝,从此更加精进。
    一日,与某无名云游僧人斗酒比武,论证《九阴真经》,无名僧人受到启发,创《九阳真经》。
    日后此僧于少林寺挂单期间,将手书的《九阳真经》藏入《楞伽经》,并假托为达摩祖师所作。
    而林朝英隐居于钟南山后,毕生情愫难抒,爱极成恨,创下一系列克制全真武功的功夫。
    隐居十余年后,林朝英故去,仅留下一名丫鬟,五口棺材,以及满墓的武功墓刻。
    王重阳数次秘入古墓,尽知林氏所为,心中有愧,却将《九阴真经》中的部分武功刻于古墓示胜。
    此时距离方腊遇难、黄裳隐居已过近八十年,距岳飞遇难近六十年,距王重阳出家近二十年。
    武林元气渐渐恢复,少林派虽衰微,江湖上却涌现出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裘千仞等高手。
    而西南大理国,已是段誉之孙段智兴在位年间,段智兴武学上虽未达祖父之就,亦颇有所成。
    王重阳此时年事颇高,自觉不久于人世,却不愿《九阴真经》在自己死后继续危害武林。
    遂遍洒英雄帖,召集当世年轻英豪至华山绝顶比武,约定胜者得书,以正自己存书之名。
    黄药师、洪七公、欧阳锋、段智兴四人如约前来,而裘千仞功夫未成,自知不敌而婉拒。
    华山绝顶之上,五人两两捉对,较量七日七夜,终究是王重阳技高一筹,其余四人拜服。
    从此王重阳名正言顺的保有《九阴真经》,此次校武也被后人称为“第一次华山论剑”。
    王重阳被称为中神通,余者为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皇爷、北丐洪七公,称当世五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9-09 16:26
    回复
      从《九阴真经》到《独孤九剑》,从《九阳真经》到《葵花宝典》。
      然而再昌盛的武林,再顶尖的高手和秘籍,也无法挽回天下大势。
      宋朝国力其实甚强,军力也非羸弱,但腐败之下,竟是难以抵御外敌。
      一代代武林高手投身于救国救民或抗金大业之中,然而均以失败告终。
      随着高手们次第故去,武林一时无事,而更加磅礴的故事与历史,已在水下酝酿成熟,即将发生。
      这就是《射雕三部曲》系列中,暗藏的真正的第一部。
      这等磅礴的背景,丰满的故事,跌宕的情节,完全可以独立成篇,丝毫不逊于三部曲。
      然而金庸却没有将之写出来,而只将这些情节隐藏入了以《射雕三部曲》为首的其他著作中,从不同的后世人物的口中,或是从旁白口中,回忆和转述出了这些剧情。
      不止是《射雕三部曲》,其他的著作中也有类似的情况。
      《书剑恩仇录》开篇剧情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宫闱之变、乾隆被掉包等诸多重要剧情。
      《碧血剑》一书,真正的主角袁崇焕和金蛇郎君,在主线剧情开始前均已故去。
      《天龙八部》中,主线剧情之前,萧远山遇刺,段正淳滥情,段延庆失位,叶二娘情殇。
      《侠客行》中,从龙木二岛主到赏善罚恶二使,大量重要情节都发生在主线之前。
      《笑傲江湖》更不必说,全书主线基本都与数十年前华山派与魔教争抢的《葵花宝典》有关。
      《鹿鼎记》在剧情上承接《碧血剑》,但两书主线之间,也跳过了大量后来回忆出的重要剧情。
      为什么总是不写?为什么总是前置隐藏剧情?
      金庸写书,总像是在一个宏大的历史线条中,截取其中一段。
      以真混假,以假乱真。
      越是主线人物和剧情,描写越细致,虚构也越夸张;
      越是次要人物和剧情,描写越粗略,也越贴近史实。
      而只在一条漫长的历史线上,截取一小段作为主线剧情时间的手法,并没有使作品显得不够丰满。
      恰恰相反,金庸的这种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更加有无限背景的神秘感,让人对其背后宏大的历史背景更感到畏惧和崇敬。
      《射雕三部曲》最终只有三部,而藏匿了“真正的第一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藏匿手法使得整部系列剧情的境界,更上了一个台阶,也许也不为过。
      这第一部的缺失,确是神来之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9-09 16:35
      回复
        看来此贴已沉,无望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9-09 16:43
        回复
          楼主分析的不错,那你就写一部呗,名字就叫《从天龙到射雕的那些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9-09 17:16
          收起回复
            故事大纲有了,可是要写出来很难啊!~


            10楼2016-09-09 19: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