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吧 关注:916贴子:124,576
  • 15回复贴,共1

学诗随记(渐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代著名古典诗词作家熊东遨在他所著的<求不是斋诗话>中说:作诗有死抱前人戒条者,亦属不智。以用韵为例,东冬分明已合,偏要强分;元魂分明已分,偏要强合,如此作茧,非不智为何。对此观点,我举双手赞成。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1楼2016-09-17 10:30回复
    圣叹评诗,挥洒自如,独有见地,令人赞叹。但偶尔也会心不在焉,露出破绽。如在<评点唐诗六百首>一书中,评点崔塗的<鹦鹉洲春望>一诗中说:五六(两句),言燕雁去,去到何处?蜀波来,来自何处?这最后一句,岂不问得荒唐。既是蜀波,当然来自四川,这还需要问吗?圣叹随手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2楼2016-09-17 10:53
    回复
      <红楼梦>里有十首著名的怀古诗谜,均没有交代谜底,因此引起众多爱好者猜射。笔者也是其中之一,但自以为只猜对了其中一则,就是<蒲东寺怀古>。
      先把原诗抄录在下面: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首诗谜,有人猜是骰子,还有猜是鞭炮、灯笼、梭子、骨针等等,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都猜得不对。有人不禁要问,你怎么知道是不对的?回答是:因为我知道谜底应是什么呀!那么,谜底到底是什么呢?看官,你先稳一下神,不要让我把谜底说出来,先吓你一大跳。
      小红骨贱一身轻,是暗示这个俗物是非常卑微低贱的,私掖偷携,是暗示这是人们的私密用物。说到这里,相信你的思维已经开始在那些捧不上台面、阴暗角落里的东西上面转悠了。好吧,我就把谜底亮出来吧。这谜底就是女子使用的月经带。
      强撮成,是说:把草纸(现在叫卫生纸)和月经带强行撮合在一起。
      虽被夫人时吊起,这句诗已明白如话,恐怕已不需要我再作解释了吧!
      已经勾引彼同行,这句诗要稍微解释一下。已经两字不是一个词,已是已有的意思,经是指月经,全句翻译成白话,便是:当已有月经的时候,(这样东西便)勾引着月经一同前行。
      既然十首谜语里藏着这么一个污秽之物,曹公自然也不好意思把谜底亮出来啦!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3楼2016-09-23 19:45
      收起回复
        问好校书郎!!节后快乐!!


        IP属地:广东4楼2016-10-07 15:26
        收起回复
          诗虽是形象思维,但也必须讲逻辑性。比如: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因为翅膀上露水沾多了,所以,飞得就不那么轻松了。风大很了,叫声就容易在空间散失,变得低沉。其中的因果关系就很明确,因而诗句也就显得紧凑。
          今读当代某一诗人的作品,其中有这样两句:木落蝉声老,云低雁影寒。第一句,因为树叶落了,秋天到了,蝉也老了,前后者是有关联的。但第二句的云低与雁影寒有什么因果关系呢?俗话说,冷的是风,穷的是债,若改成风吹雁影寒,就有因果关系了,可是,风在天上吹,谁看得见?为了表达风吹,我们就必须把风吹转化成可观的形象。倒也现成的,云移动,就是再好不过的风吹的实物、形象注解。为了表现风之大,风速之快,我们就用云飞足可也。因此,云低雁影寒,可改作:云飞雁影寒。
          把两句并在一起看看:叶落蝉声老,云飞雁影寒,秋天萧瑟之景便浑然一气了。


          IP属地:江苏来自iPad5楼2016-10-11 22:2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