Ⅵ. 屯戍
东吴北邻强敌,时虞侵伐,江浒之守,不得不严,列戍分屯,东西相属,举其著者:
⒈西陵、
案 陆逊于建安二十四年〖二一九〗镇夷陵,〖《孙权传》。〗是为设镇之始。黄武元年〖二二二〗夷陵更名西陵,〖《孙权传》。〗黄龙元年〖二二九〗孙权迁都建业,征逊辅太子登留守武昌,乃以步骘都督西陵代逊,是为西陵置督之始。〖《孙权传》、《陆逊传》、《步骘传》。〗骘在西陵二十年,赤乌十一年〖二四八〗卒,子协嗣。〖《步骘传》、《朱然传》。〗永安元年〖二五八〗陆胤被征为西陵督,胤寻转虎林督,〖《陆凯传》。〗二年〖二五九〗陆抗都督西陵,建衡二年〖二七〇〗抗转乐乡都督,步协弟阐继业为西陵督。〖《陆逊传》、《孙皓传》、《步骘传》。〗凤皇元年〖二七二〗阐据城降晋被诛,〖《步骘传》。〗张政为西陵督,晋杜预以计去之,留宪为西陵督,晋军克西陵,宪被杀云。〖参看《晋书·武帝纪》、《杜预传》及《王濬传》。〗
⒉江陵、
案 建安二十四年〖二一九〗孙权遣吕蒙袭据江陵,以蒙领南郡太守,是为江陵设镇之始。〖参看《孙权传》、《吕蒙传》。〗蒙会卒,临没荐朱然自代,孙权假然节镇江陵,〖《吕蒙传》、《朱然传》。〗朱然赤乌十二年〖二四九〗卒。〖《朱然传》。〗其后江陵置督,为督者有张咸、〖《陆逊传》。〗伍延、〖《孙皓传》。〗晋军平吴,延被斩云。〖《孙皓传》、《晋书·武帝纪》。〗
⒊乐乡、
案 《朱然传》谓然子绩“拜平魏将军、乐乡督”。是为乐乡设镇置督之始。绩建衡二年〖二七〇〗卒,陆抗继之,〖《朱然传》、《陆逊传》。〗抗凤皇三年〖二七四〗卒,〖《陆逊传》。〗孙歆为乐乡督,晋军平吴,歆被虏云。〖《孙贲传》注引《吴历》、《晋书·杜预传》。〗
⒋公安、
案 《诸葛瑾传》谓瑾“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住公安”。是为公安设镇之始。黄武元年〖二二二〗瑾迁左将军,督公安,〖《诸葛瑾传》。〗是为公安置督之始。瑾赤乌四年〖二四一〗卒,子融嗣,融建兴二年〖二五三〗自杀,〖《诸葛瑾传》、《诸葛恪传》、《孙奂传》。〗后为公安督者,有钟离牧、孙遵云。〖《钟离牧传》、《陆逊传》。〗
⒌巴丘、
案 陆凯于五凤二年〖二五五〗拜巴丘督,〖《陆凯传》。〗当为巴丘设镇置督之始。凯后转武昌右部督,孙皓立,复都督巴丘,宝鼎元年〖二六六〗入为左丞相,翌年〖二六七〗右丞相万彧出镇巴丘云。〖《陆凯传》、《孙皓传》。〗
⒍陆口、
案 建安十五年〖二一〇〗鲁肃自江陵下屯陆口,为陆口设镇之始。肃建安二十二年〖二一七〗卒,吕蒙继镇,建安二十四年〖二一九〗陆逊代蒙,寻孙权定荆州,逊西镇夷陵,潘璋、吕岱复先后屯陆口云。〖《孙权传》、《鲁肃传》、《吕蒙传》、《陆逊传》、《潘璋传》、《吕岱传》。〗
⒎夏口、
案 建安十四年〖二〇九〗程普破走曹仁,还领江夏太守,治沙羡,为夏口设镇之始。〖《孙权传》、《程普传》。〗后程普督夏口,〖《孙皎传》。〗为夏口置督之始。普卒,孙皎代督夏口,〖《孙皎传》。〗皎卒,皎弟奂嗣;奂卒,奂子承嗣;承卒,承弟壹嗣;壹太平二年〖二(七五)〔五七〕〗奔魏,孙秀为夏口督,秀建衡二年〖二七〇〗奔晋,鲁淑为夏口督,淑凤皇三年〖二七四〗卒,孙慎为夏口督迄吴之亡云。〖《孙奂传》、《孙亮传》、《孙匡传》、《鲁肃传》、《孙皓传》。〗
⒏武昌、
案 建安二十五年〖二二〇〗孙权自公安都鄂,更鄂名为武昌。〖《孙权传》。〗黄龙元年〖二二九〗权迁都建业,留太子登镇武昌,以陆逊佐之,〖《孙权传》、《孙登传》、《陆逊传》。〗自是武昌常为吴留都。嘉禾元年〖二三二〗登弟虑卒,登诣建业久住,陆逊独领武昌事。〖《孙登传》、《孙虑传》、《陆逊传》。〗逊赤乌八年〖二四五〗卒,诸葛恪代逊,孙权乃分武昌为两部,以吕岱督右部。〖《陆逊传》、《孙权传》、《诸葛恪传》、《吕岱传》。〗太元元年〖二五一〗恪被征为太子太傅,太平元年〖二五六〗岱卒,陆凯自巴丘督转为武昌右部督。〖《诸葛恪传》、《吕岱传》、《陆凯传》。〗后督武昌者,有徐平、〖左部。〗鲁淑、〖未详何部。〗范慎,〖左部。〗〖《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鲁肃传》、《孙登传》注引《吴录》。〗甘露元年〖二六五〗孙皓自建业徙都武昌,惮慎,以为太尉,慎自恨久为将,遂托老耄,翌年〖二六六〗皓还都建业,留卫将军滕牧镇武昌。〖《孙皓传》、《孙登传》注引《吴录》。〗后督武昌者,有薛莹、〖左部。〗孙述,〖未详何部。〗晋军平吴,述诣王戎降云。〖《薛综传》、《孙贲传》注引《吴历》、《晋书·王戎传》。〗
⒐半州、
案 《甘宁传》注引《吴书》谓宁“徙屯于半州”。是为半州设镇之始。潘璋自合肥还,遂屯半州,〖《潘璋传》。〗黄龙三年〖二三一〗孙权子建昌侯虑屯半州〖《薛综传》、《孙虑传》。〗后有张奋为半州都督云。〖《张昭传》谓昭从子奋“至平州都督”。兹据钱大昕《诸史拾遗》引陈景云《国志举正》说改平州为半州。〗
⒑柴桑、
案 吕范屯柴桑,〖《吕范传》。〗为柴桑设镇之始。赤乌六年〖二四三〗诸葛恪自皖徙屯于柴桑,〖《孙权传》、《诸葛恪传》。〗赤乌九年〖二四六〗陆抗与恪换屯柴桑。〖《陆逊传》。〗太平二年〖二五七〗抗拜柴桑督,〖《陆逊传》。〗为柴桑置督之始,后有柴桑督陆式云。〖《陆凯传》。〗
附言 徐盛守柴桑长,〖《徐盛传》。〗不能谓为柴桑设镇之始。
⒒皖口、
案 贺齐于建安二十一年〖二一六〗出镇江上,督扶州以上至皖,〖《贺齐传》。〗是皖口已设镇矣。赤乌六年〖二四三〗诸葛恪自皖徙屯于柴桑,〖《孙权传》、《诸葛恪传》、《晋书·宣帝纪》。〗镇遂中废,后吴人大佃皖城,复为晋军所破云。〖《晋书·武帝纪》及《王浑传》。〗
⒓濡须、
案 建安十六年〖二一一〗孙权用吕蒙策作濡须坞,〖《孙权传》、《吕蒙传》。〗为濡须设镇之始。建安十八年〖二一三〗曹操来攻濡须,周泰赴击,曹操退,泰留督濡须,〖《孙权传》、《周泰传》。〗为濡须置督之始。后朱桓代周泰为濡须督,〖《朱桓传》。〗桓后为濡须督者,有张承、钟离牧云。〖《张昭传》、《鲁肃传》、《钟离牧传》。〗
附言 周泰任内,蒋钦曾暂督濡须,〖《蒋钦传》。〗朱桓任内,骆统曾暂督濡须。〖《骆统传》。〗
⒔牛渚、
案 孙瑜自溧阳徙屯牛渚,〖《孙瑜传》。〗为牛渚设镇之始。建安二十年〖二一五〗瑜卒,全琮屯牛渚,〖《孙瑜传》、《全琮传》。〗后琮长子绪为牛渚督,〖《全琮传》注引《吴书》。〗实牛渚置督之始。绪后有牛渚都督何植云。〖《孙皓传》。〗
⒕京下。〖或称徐陵。〗
案 孙河为将军屯京城,〖《孙韶传》。〗实京下设镇之始。河被杀于叛党,从子韶代领兵,仍屯京下,赤乌四年〖二四一〗韶卒,〖《孙韶传》。〗顾承领京下督,〖《顾雍传》。〗实京下置督之始。承徙交州,韶子越为京下督,后越兄楷代越,楷天玺元年〖二七六〗降晋,〖《顾雍传》、《孙韶传》、《孙皓传》。〗楷后有徐陵督陶濬云。〖《孙皓传》。〗〖京下或称徐陵,据洪亮吉《三国疆域志》引《元和郡县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