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蟹。
蟹是一种回游动物。成蟹在江河入海口咸淡水交汇处的潮汐中交配产卵,卵在春夏间温暖的阳光下孵化为幼蟹,有麦粒大小时溯流而上,在江河湖泊的淡水中觅得丰富的饵食,几度蜕壳,长成性腺成熟的成蟹。在来年秋后,就会寻觅来时的旧迹,昼伏夜行,顺流而下,去追寻蟹家族的伊甸园。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条河直通大海的,河面上有条小桥,桥名《批修桥》,很有时代特色,故事就在桥下。
西风响,蟹爪痒。每年中秋过后,西风乍紧,寒流来临之时,便是“听蟹”时节。
桥下是听蟹的最佳地点,两岸筑起拦蟹坝,只留中间一段缺口,水流潺潺而过,这时候,邻居家的爷爷就批着老棉袄,背着行李卷,提着风灯来了,在坝上,先用稻草铺地上,然后把带来的被子铺在上面,趴上去,风灯放在缺口处的上方,这时候就可以静静等待了。
天暗蓝,星稀疏,显得特别高远,西北风簌簌吹过芦苇,朵朵芦絮轻轻地拂过面庞,耳边是蟋蟀的鸣叫,桥面上偶尔有行人走过,那时候整个人都安静下来。
蟹的特点喜欢循光而行,一见到灯光,就很快地朝灯光处爬去,时间布长,螃蟹们就悉悉索来了,其他地方布去,直奔缺口处而来,听到声响爷爷眼疾手快,伸手就将蟹捉住。但是,如果一旦失手,未能捉到,必须快速拿起“撩海”将它捞住,千万不能让它溜回去,倘若让它侥幸逃脱,就再也不会回来,而且蟹有灵性,逃蟹会传递信息,其他的蟹就不会爬来,就会影响这一夜的收获。而爷爷这一夜往往能捉蟹五六斤,甚至更多。第二天早上到集市上一卖,家里就会多一笔不小的收入。
后来,河沟里的野生蟹,越来越少。有人说,是吃的人多了,滥捕狂捞的结果;有人说,是剧毒农药用多了,破坏了蟹的生存环境;有人说,是出海河道都修了挡潮闸,断了蟹的回游通道;到后来几乎绝迹了。近年来,因为科学繁殖,人工喂养,蟹才重新回到人们的餐桌上。但是,我们再也寻找不到“听蟹”的野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