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吧 关注:8,134贴子:127,673

从沈括《梦溪笔谈》的两则军事错误说宋朝文人打轻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沈括《梦溪笔谈》的两则军事错误说宋朝文人的轻浮
本兵家已经在《古代中国步骑对抗模型》、《驳曾瑞龙的经略幽燕》、《宋朝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可笑之处》等系列文章中,用对古代科技体系和兵家的了解,以现代科学体系整理证明,宋朝君臣文人造假兵书、自我吹捧、军事外行、军事传统接近草原盲流杂胡沙陀的事实。
这一篇,就以《宋朝军事理论和技战术的可笑之处》为引,继续深挖沈括为代表的宋朝文人的轻浮无行,乱写垃圾文章!
沈括《梦溪笔谈》里关于弓弩力量计算的各种错误。原文如下:
梦溪笔谈·卷三 辨证一
钧石之石,五权之名,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为一石,自汉已如此,“饮酒一石不乱”是也。挽蹶弓弩,古人以钧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计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人当二人有余;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钧,比颜高之弓,人当五人有余。此皆近歳教养所成。以至击刺驰射,皆尽夷夏之术;器仗铠胄,极今古之工巧。武备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沈括在这一小小的段落里,就出了三个错误!
1,战国时魏国的度量衡,和秦汉有区别,不能直接以汉朝度量衡换算,即使不得已,也应该注明。这是治学的态度问题,根本没有严肃地学术修养。
而且,魏武卒的测试,是一整套野营拉练考核,负重长跑,还有时间要求,与宋朝禁军吃饱喝足在校场演戏是两回事。前者是模拟实战,后者是把戏。
2,沈括的换算汉朝度量衡,也是错误百出。首先,宋朝官方度量衡,经历史资料和考古实物测试,大致在现代度量衡640克上下,比隋唐略少,和晚唐接近。而汉朝承接秦朝制度,一斤在250克左右,秦朝到西汉的出土实物古代就不少。而东汉,《后汉书》就明确记载“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根据历代出土东汉量具一升200毫升左右都可以得出,东汉官方衡制与西汉无差,都是250克左右,特别是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权、量具,清楚证明此点。
所以,根据这数据,按照沈括自己说的宋朝一石九十二斤半,换算汉朝的衡制,是236.8汉斤,而不是他写的341汉斤!
沈括在这里的错误,一是把王莽篡政时的衡制等同汉朝衡制。王莽篡政时,按照当时儒家原教旨思想,造了一批嘉量,把一斤降低到225克左右,后世的唐宋朝时已有出土文物。但是轻浮的宋朝文人,不仔细对照汉朝史料和其它出土文物,也不想想王莽篡政的制度怎么可能被东汉刘秀朝所接受,就把王莽的篡政衡制当汉朝的衡制来算。这要是放在东汉朝,就是当斩的反贼!
3,沈括的错误二,是自相矛盾,前面自己说宋朝一石九十二斤半,后面换算时,又是以一宋石为120宋斤来换算,才能得到一宋石等于341王莽斤的笑话!
所以,沈括的学术水平和治学态度极差,倒是最后几句吹捧宋朝官方的马屁显出文采。
沈括的军事错误二:
《梦溪笔谈》 风后八阵,大将握奇,处于中军,则并中军为九军也。唐李靖以兵少难分九军,又改制六花阵,并中军为七军。余按,九军乃方法,七军乃圆法也。算术,方物八裹一,盖少阴之数,并其中为老阳;圆物六裹一,乃老阴之数,并其中为少阳。此物之定行,其数不可改易者。既为方、圆二阵,势自当如此。九军之次,李靖之后,始变古法。
沈括的这段话,完全就是脑补的,掺杂阴阳术数、牵强附会的话,是典型的臆想。
其实李靖的六花七军阵的编制和行军、扎营、布阵,唐朝杜佑《通典·兵典》里记载得很清楚:
1,就是在老配置方法中军、前后左右四军的基础上,加右虞侯军作为前锋开路,加左虞侯军后备,退回时,则左虞侯做前锋开路。
2,在空旷平地扎成四面营时,右虞侯军在前军的右边并排,中军的前之右,左虞侯军在中军后之左,“状如丑未”,就是按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的排列,在1点方向和7点方向。整个营地外观呈正面宽的近似长方形的多边形。
3,李靖兵法布阵,强调的是五种兵进行二线配置为主,和宋朝文人吹的黄帝阵法风后握机完全不搭。
4,其实李靖兵法里扎营,只是说了“圆三径一,计算需要的外边总长,然后除以三”。要搞清这里的道理,起码得知道古代中国的数学史:古代计算圆周率,由不精确实测和内接正六边形得出圆三径一,后来有外切正六边形算法,魏晋时数学家刘徽在《九章算术》里提出正多边形的割圆术,算到正3072边形,3.1415——3.1416,后来祖冲之又进一步发挥,算到了小数点后7位。
5,所以,李靖兵法扎营里的算法,是利用内接多边形周长和圆周长相近的道理,进行的不够精确、但是够用的一种军事数学而已。同《李卫公问对》《梦溪笔谈》里托古扯淡的什么方法、圆法,根本就是两回事。宋朝君臣文人的轻浮、虚妄、无耻、恶心古人,由此可见。
唐朝杜佑通典·兵典原文:
兵一:诸围三径一,尺寸共知。复造幕,尺丈已定。。。。。。以围三径一取中心竖径,当四百二十九步以下。下营之时,先定中心,即向南北东西各二百十四步,并令南北东西及中心标端。四面既定,即斜角更安四标,准南北令端。
兵十:中军在中央,六军总管在四畔,象六出花。军出日,右虞侯引前,其营在中营前右厢向南,左虞侯押后,在中营后左厢近北,结角,两军相当,状同丑未。
而宋粉吹嘘的宋朝官方收集古兵书编的《武经七书》,也是公然把《李卫公问对》这种文人编的伪书混进兵家著作之内,胡说李靖六花阵是外方内圆,还掺杂黄帝阵法、风后握奇这类由魏晋到唐朝的无聊文人托古编造、牵强附会的幻想阵法。
其实宋朝儒家文人在造假方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第一次也是儒家文人全面当政时期的东汉魏晋。
北宋的《武经总要》,被宋粉宋吹吹成专业兵书,其实是一部抄古书和加自己臆想的垃圾大杂烩。我已经在多篇文章里揭露,编写武经总要的宋朝君臣文人,根本看不懂先秦汉唐兵家的“有效射程内火力齐射、饱和攻击、继而迅猛反冲锋”的战术组合,愚蠢的吹嘘自己的弩阵就好了,五尺之外,还能发射。
不但如此,《武经总要》里继承儒家文人喜欢托古造假、夸大吹嘘自己玄妙的毛病,在唐朝杜佑《通典·兵典》这种详实史料存在的情况下,公然把黄帝阵法、风后握奇等,由无聊文人、阴阳术数好事者编的假阵法写进书里撑门面,比如李筌这种伪修道真求官,比如好事者裴绪编的阵法,成了大笑话。也是对兵家科学体系的侮辱!
这都是宋朝文人的普遍特性,苏轼苏东坡,写石钟山记,嘲笑前人陋、考察不仔细,结果后来被人打脸,说你苏轼一样陋!石钟山的真正命名原因是山体全空、如钟覆地。范仲淹被吹名臣,岳阳楼记被吹多好,可是范仲淹当时根本就没去岳阳楼,他是看着滕子京送的画,脑补写出来的!在西夏乱改原本的野战军编制,把运动大兵团战当成剿匪治安战干,同韩琦一起浪费大把民脂民膏。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10-01 21:22回复
    不错~~~有自己的考证和见解~~~加精以示鼓励~~~~
    话说本喵读到《太白阴经》里关于弩兵“别做一队”,且即使迫近也要射击并且可以“对无横阵”的说法很蛋疼~~~~~就这一套~~~就把李卫公体系的精华败光了~~~


    IP属地:重庆2楼2016-10-02 11:55
    回复
      然后宋《武经总要》也抄袭了李荃关于弓弩配置和战术的这一见解~~~~~怎么说呢~~~~这些文人把弩兵从南北朝、隋、唐初里的综合型重步兵体系中剥离出来~~~形成了一种“单一化”的兵种~~~基本除了射击就啥也不会了~~~
      对手突破了前排枪盾阵线~~~杀向阵中~~~要是南北朝~隋~或者唐初李卫公体系下的弩兵~~~可以拿出陌刀重戟迅速结成第二阵线对抗~~~到了唐中后期~~以及宋~~这种情况就变了~~~弩兵成了一旦贴脸就只能被蹂躏的弱鸡~~~~~
      这样单一化的优点是训练成本低~~~易于出成绩~~~个把月几个月训练出几千甚至上万弩兵部队没问题~~~看着挺好~~~~~但一到复杂多变的实际战场上就各种露陷各种崩溃~~~~
      岳飞~~韩世忠~复创“背嵬制”,以相扑法鼓励和选择精兵~~~实际上也就是恢复到以前的综合型专业型军团的举措~~~


      IP属地:重庆3楼2016-10-02 12:04
      收起回复
        不过风后握奇也不见得完全是臆造~~~~何良臣对风后握奇的见解比较客观,“奇”原意是指剩余,所谓“握奇”其实就是布阵完成后,主将刻意剩下的部分兵力,由主将直接掌握,随时可以派到某个地方去应急~~~说白了握奇实际上就是指预备队~~~


        IP属地:重庆4楼2016-10-02 12:13
        收起回复

          何良臣《阵纪》~~~


          IP属地:重庆5楼2016-10-02 12:19
          回复
            首先反冲锋这个词是有问题的┑( ̄Д  ̄)┍岳飞所谓的反冲锋并不是反冲锋,骑兵居中,步兵两侧的配置目的是为了压迫对面的中央步兵,使得金朝的左右翼骑兵没有空间在己方重步兵后面进行重新编练整队。骑兵的强大不在于所谓的冲击力,而是在于持续不断的压迫。便是吴氏兄弟所说的坚韧,此位骑兵之精髓。之后所谓的甲骑轮突,成列不战无一不是按照此等思想构成的。另外动不动就黑一把儒家,我就想说一个事,作为儒家的开山鼻祖孔子,你和他贴身肉搏,你打得过他嘛


            IP属地:广东6楼2016-10-02 17:15
            回复
              噗,这不是伟大的兵家剑客么?老实说,你这传销本事不行,底层的听不懂,高层的瞧不起~到现在都没真正混出个基本盘来,可悲可悲~
              然后我这番话不是跟你说的,是和吧主讲的~@虎骑大将军
              我感觉你对古战的理解大体上就属于先竖观点再找证据的那种,而且你继承了现在网络上大多数对宋代军事的偏见性认识。
              第一:为什么你们总认为宋军弩手只能是近身束手待毙呢?北宋军队搞训练早就明确了一个问题,禁军兵将,尤其是军俸500以上的,必须掌握多种武艺,到了秋季校阅,弓弩枪刀都要考核,这本身就说明身为野战主力的宋军禁军所谓的弓弩手并不缺乏你要的阵战和近战能力,传承自盛唐五代的宋军训练操典完全没有省事一说。
              你所谓的‘背嵬制’也是想当然的脑补,这和所谓的恢复什么制度没一毛钱关系,而是关乎古代选拔士卒的标准,什么样的士兵在古人看来是最好的士兵?精熟弓枪?那只能算最末等!最优秀的步兵要求是“强力疾足、负重能走”!然后才是射远射亲,最末才是善于格斗。这才是岳帅要求“课将士注坡跳壕”的真正意味!而这一原则北宋根本没丢,是传承下来的,岳飞只是重新强调罢了。
              其实你们纠结宋代驻射战法以及李靖猪突战法本身都是军事理论观念不成熟的体现,远近驻射是一种打法,靠近了抽刀棒迎击又是一种打法,武经总要虽然明确了弓弩的更高地位,但也将李靖的战法明明白白的写上了,说明这依然是有参考价值的东西。
              此外,俄国苏斯洛夫认为刺刀是好汉子弹是懦夫,但英法等西欧国家近代早期一直在钻研火力至上队形,谁好谁孬尔说得清么?
              而且两者针对性很强,宋军针对战斗力强甲兵充实的辽军,唐军针对质量残次不齐的漠北游牧步骑,纵观史料,宋军针对有一定比例步兵的西夏军和西北西南番军,一样是该猪突猪突。
              第二:看到太白阴经里一个别为队就大呼这玩意把我李卫公体系败了个精光...你知道什么是李靖体系的精华?那么敢问“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只,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是什么人说的?
              而且就是稍微看过李靖兵法的都应该知道李靖兵法的精髓在于轮番作战,什么叫舍本逐末?不去细细品品李靖总体是个什么打法天天纠结什么弓弩手带没带刀棒的问题...我也是无语了。天天说什么看不起文人文人,在我看来文人掉书袋的品质你们没学来文人的毛病你们倒是学了个大把~
              更何况太白阴经什么时候提过弩手就近也要发箭?您老读书也未免太不仔细了吧这明明是武经总要的要求,你们这些人,把弓弩手乃至古代战阵的训练,以及弓弩在实战中的意义想的太简单了~
              千万不要把那些设立制度的人,理所当然的想象成傻瓜~


              IP属地:山东7楼2016-10-03 01:09
              收起回复
                御坂10411 1
                7楼今天 01:09
                操作
                噗,这不是伟大的兵家剑客么?老实
                ——————
                你也好意思举岳飞的例子?!岳飞本来就是宋军的异类,宗泽教他宋朝阵法,他不学。
                还有,不要把儒家那套二元本末论拿来丢人。什么东西到了儒棍猪脑里都成垃圾。
                孙子兵法一开始就列五种比较,每种还可以细分,那都是要做工作的,都是本!
                远射是本,近战是本,战术组合也是本,没智商组合成体系,就不要丢人现眼!
                军事是系统科学,不是你以为的散碎笔记,也不是一招鲜吃遍天!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6-10-03 23:13
                回复
                  好长的干活。。。。


                  11楼2016-10-03 23:38
                  回复
                    @虎骑大将军
                    说的很多,但针对我这方面有用的却不多。
                    你依然在纠结所谓兵种单一还是全面的问题,很无聊,哪怕放到现代军队里,一个士兵也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要求说一个步兵必须同时拥有成为狙击手机枪手乃至炮兵的素质,当然,有的话更好。
                    光从你说的话,我就能看出你对宋代军队的知识基本为零,制度上讲,宋军之中真正承担野战任务的只有终日教阅的各大禁军,没有你臆想的便宜的弓弩手,而且在练兵的要求上,宋人非常严谨:
                    夫训士之法,虽贵约乘繁,舍迂求要,欲使人心齐劝,指顾如一,然有不可得省,要须兼存。
                    宋军也不会把你想象中的便宜弩手们直接拉到战场上去射射射~宋军作战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秉承了李靖兵法中环相为用的原则,这些你了解么?你们知道步兵三变骑兵五变,比某些人只知道什么一枪九弓的人强强,单也不过如此而已~
                    其实对士兵有必要一味求全么?戚继光在江浙练兵时讲得好:
                    皆当因其材力而授习不同。苟一概给之,则年近四旬,筋力已成,岂能以圆径二尺之牌、而跪伏委曲、蛇行龟息、以蔽堂堂七尺之躯;伸缩进退出没、以纵横于锋镝耶?若狼筅长牌等,授之以少年健儿,则筋力未成,岂能负大执重?
                    论兵种单一化,鸳鸯阵敢说第二谁敢说第一?
                    到了蓟镇,也无非是枪棒人手多了一张弓,兵器划分细致如初。的确,戚继光也要求铳手背长刀以备,但他更强调一点,与铳手配合的杀手要尽心尽力保护铳手,让铳手得以立得脚根定,施放有节。否则砍了~
                    说件好玩的事儿,戚继光在江浙和蓟镇时,还就是两手打法,说简单点,江浙打倭寇用的宋法,蓟镇打蒙古用的唐法。
                    江浙的打法,牌手给腰刀,枪手给长枪,狼筅给狼筅,鸟铳弓弩该给的都给但也不多给,逢战斗,鸟铳弓弩打完就滚后面去,全权交给鸳鸯阵,鸳鸯阵各兵都必须按部就班分批分层的打,纪效新书有句话反复强调——不许坏了鸳鸯阵~
                    蓟镇的打法,持长兵的要给短兵,持短兵的要给长兵,枪棍要背弓,鸟铳要负长刀,开战后,弓弩铳施放完毕,枪棍换兵,铳手抱着长刀躲在最后一排,直至最后一道战令下达,鸳鸯阵改乱战,铳手方可出前攻击。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个为什么是不是可以套到唐宋之间的军事变化上?是不是装备上有了进步?是不是军事观念有了变化?是不是敌人的军事性质发生了转变?
                    你问我弓弩手没有近战武器贴脸怎么办,我问你一味追求弓弩手肉搏是不是对火力的浪费?一味追求反突击是不是一种险战之法?你觉得唐军贴脸换刀棒才更聪明么?那你知不知道宋军弓弩贴脸在戚老板那里怎么称呼么?长兵短用~
                    阵法之妙存乎一心,无外乎这一点~这句话你知道,但我认为你没吃透~
                    士兵武技多样与战阵军械配置分明本身其实不矛盾,或者很可惜的说,因为一些想当然的东西干扰,两者的实质你都没抓住,你只是在纠结弓弩手带不带刀棒和带了刀棒会不会用的鸡毛蒜皮的问题,就像你在宋军作战胜负的问题上犟的那两句一样,立个观点再找证据,找不到证据就找理由,这不是学习进步的方法~
                    顺便说句,李靖通典里那堆东西,必须抱着武经总要对比着看,对比完了才会发现李靖兵法用词的生涩,这一点我得感谢你,不是要应付你的回答我不会重新去翻武经总要。
                    当然您完全可以说这是戚继光成长了,终于不用搓送的打法改用我巨唐的打法了,那我直接鼓鼓掌后退出场,请您自便~
                    步兵三变骑兵五变?你只看几个名词就以为它是宋军步骑的基本战术?谬误,你不知道它首先是日阅的一部分,它实际上连战术都不是,本质作用是要将士做到“人心齐劝,指顾如一……可勒为行阵者“,并且反复强调一点~不可施之战间,非施于两军相当。
                    宋军的基础战斗和武技训练,全都在讲武里,武经有言:故不先日阅,是谓教而无渐;不后讲武,是谓训习而无功。我猜你看的明白。
                    另外你纠结骑兵五变里骑兵弓枪的问题,我随便截一段~
                    右骑百七十四,分十二队。闻鼓声,并再出,各箭三发,架枪大呼,二刺,声鼓止。
                    第一我告诉你,教旗要求骑兵弓枪皆备,实际上宋军还有类似金军前枪骑后弓骑的配置
                    第二我再说一遍,这是练协调性的东西,不是战术
                    第三除了八臂哪吒,我没听说过还能有什么东西或者打法能既使弓又使枪
                    你和楼主,都看了很多东西,也写了很多东西,但是在我看来你们只是偶有灵光,也没有抓住应有的节点,而是被什么奇怪的东西束缚住了思路,你们不是在学习进步,而是想竭力的去证明一些很狭隘的概念,这是一个巨坑,对于你们这些人,我本来是无话可说的,我在这里发言,一半是因为你看上去是个能听进去话值得交流的人,另一方面我是再自我学习。
                    你愿意交流的话,我还是乐意奉陪,我攒了很多东西,然而高不成低不就,在这里讲讲,也算是舒筋活血了,至于你写的那些东西很遗憾我不准备看,你和楼主一样,节点打不通,写百万字又有甚用?


                    IP属地:山东13楼2016-10-05 19:19
                    收起回复
                      御坂10411:
                      又皮痒了是吧?还敢在老子面前卖弄戚继光兵法?看清楚!
                      戚继光《纪效新书十四卷本》手足篇第三:授器解
                      卒既选成,随授以营伍之制矣。必给器械为爪牙,大概有二,不过远近之分也。远多近少,合刃则至败;近多远少,未接而气夺;远近不兼授,则虽众亦寡。大概每一兵必授以远器,御敌于百步之外。必授以近器,为角于手足所接。第一刀牌手,皆近器也,各授标一枝。。。凡枪手以枪为短,兼习弓矢为长,钯手以钯为短,火箭为长,鸟铳以铳为长,双手刀为短
                      你知道为什么童贯不敢露头吗?!他们那群家伙,就是靠骗,秋原等人早就在sc扒过皮了,不学无术的宋吹!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6-10-06 23:21
                      收起回复
                        你们这群宋吹也有脸?!党人碑自吹宋史第一人,真武大帝转世。谁承认?!童贯,魔术猫一伙整天就推销垃圾书装神弄鬼。还要自称驻马店特警的林深河,不是党人碑内定接班人?还想在北京造小圈子?自吹高层子女,五毛编制?回龙观丐帮分舵?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6-10-06 23:27
                        回复
                          还一口一个专业,弩就是弓的傻瓜操作版本。要说弓手是技术兵种,还勉强,但是弓手带长矛是唐朝壁画和兵书里常见的。弩手有什么专业必要不肉搏?!不过是你挫宋文人臆想。还有就是沙陀宋本来就是草原杂胡,根本不懂汉唐兵法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6-10-06 23:29
                          回复
                            好!好!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6-10-07 19: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