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中医故事,通晓中医医理,获得身心健康。
陆岳(生卒年未详),字养愚,乌程(今湖州吴兴)人。少年时曾治儒学,成年后精研医学,明嘉靖年问,以医术精湛名噪江浙,誉满闽粤。他用药巧妙精当,每能起沉疴,愈顽疾。其子陆桂,字肖愚:孙陆士龙,字祖愚,受家学熏陶、专攻医学、于疑难剧症之治屡有创获。陆氏三代医案所载病案大多官宦富贵,其所述病症颇贴近现代人。
案例 1 脊背肘膝酸疼
杭嘉湖道是明代浙江四道之一,驻嘉兴府,领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
这个衙门里有一位公务员孙参议,这个人生活条件好啊,平时喜欢大鱼大肉,简直是无肉不欢,营养过剩,导致身体肥胖,特别怕热,暑天尤其难受。所以,孙参议平时在暑天洗澡冲凉的时候,从来都不擦干,而是用蒲扇扇干,这样方觉舒服些。
后来,孙参议的小儿子夭折,他自此悲伤郁闷,情绪低沉,吃什么也没有胃口了,只是每天酗酒以忘却悲伤。有一天,孙参议感觉脊背胀胀的,后来双肘双膝也出现了酸痛。以前他在杭州为官,每当生病了,就请陈医生给他诊病。这不,他又把陈医生从杭州请到了湖州。
陈医生诊毕:“你脉气涩弱,骨节疼痛,乃是血虚火郁所致。”
孙参议:“医生言之有理,请快处方吧。”
陈医生处方: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加丹皮、栀子、香附,即四物汤加味。就这个方子服了10剂,无效。改用牛膝、何首乌、枸杞子,又10剂,还是无效。
孙参议:“陈医生,我这病怎么还没好呀?”
陈医生:“你精血衰虚,这不是草根树皮这些草药可以取效的,看来必须使用血肉之品方可奏功。”
于是加上鹿角胶、虎骨、紫河车之类。结果依然无效。
陈医生满面羞愧:“我已无能为力,你另请高明吧。”
自此,孙参议的身体感觉越来越沉重,以致无法工作了,请了3个月病假,丝毫没有好转,只好打算申请病退。
湖州有一位乡绅叫董浔阳,他曾官至礼部尚书,与张居正同朝为官(张居正还写了一封信叫《答宗伯董浔阳》)。后罢官还乡。董浔阳与孙参议交情最为深厚,听说他病情如此严重,就赶紧来湖州城里探望他。正好碰上了茅鹿门(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嘉靖十七年进士,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潘天泉(曾官至大司寇即最高法院院长)、陆北川(曾官至兵部侍郎)等人。他们众口一词,一个劲的夸陆养愚的医术很高明,说:“神医就在眼前,你又何必四处寻找?”
他们这番话又让孙参议看到了希望,他命人立即请陆养愚诊视。
这个请陆养愚的人一路上把诸位先生夸陆养愚的话说了个遍。
陆养愚思忖着:虚名太盛了,恐怕难以名副其实,然而有没有什么理由推辞。
到了孙参议府上,陆养愚看到他行动艰难,还时不时的让人搓热手掌给他按摩,刚按摩的时候身上刺痛,按摩时间久了,即使用力按摩也不疼了。
一把脉,他的脉搏极浮极滑,中按却和缓。
诊毕,陆养愚说:“你这是得了溢饮病。”你看看,陆养愚凭脉断病,脉诊真是厉害,现在几乎无人能及。汗颜啊。
孙参议问:“这个病没有听说过,出自什么医书?”
陆养愚回答:“此病在很多医书中都有记载,最早出现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原文是: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名曰溢饮。你洗澡后不擦干,这样外面的水湿就浸入到皮肤之中了。丧子之后悲伤饮酒。《内经》说悲哀伤肺,肺气受伤则不能不水气进行均匀分布,而且饮酒又明显的比平时多,那么内部的水湿能不溢出到经络?”。
孙参议:“用什么方法治疗呢?”
陆养愚:“仲景早就有治疗方法,溢饮病应当发汗。”
孙参议试探着:“你能一个月治好我的病吗?”
陆养愚肯定的:“如果用我的方法,半月足够了。”
孙参议喜出望外:“太好了,那就听你的了。”
这个时候天气很寒冷,陆养愚让人制作一间密室,周围生起炭火,在浴桶中盛上热乎乎的洗澡水,让孙参议吃饱饭后洗澡。
过了很长时间,他让孙参议喝下一剂药,处方是:防风5钱、苍术3钱、麻黄、苏叶、羌活、独活、威灵仙、甘草各1钱,熬药的时候只开几个滚头。然后再把洗澡水加热,直到身上出了透汗才停止。
洗完澡后,孙参议觉得身体舒畅。于是就留陆养愚在衙内住宿。
第二天早上,孙参议说:“昨天夜里睡得很安稳。”
陆养愚告辞回家。
过了三天,陆养愚又去给他这样治疗一次。
这样治疗五次之后,孙参议一次比一次好,身体轻快,一点症状都没有了。病好之后,他见到湖州知府和县令,直夸陆养愚医术高明,非常感激。他去拜会董浔阳、茅鹿门、潘天泉、陆北川等人,说:“如果没有你们之因我去找陆养愚医生,我就成为废人了。”
从此,陆养愚的名气就更大了。
陆岳(生卒年未详),字养愚,乌程(今湖州吴兴)人。少年时曾治儒学,成年后精研医学,明嘉靖年问,以医术精湛名噪江浙,誉满闽粤。他用药巧妙精当,每能起沉疴,愈顽疾。其子陆桂,字肖愚:孙陆士龙,字祖愚,受家学熏陶、专攻医学、于疑难剧症之治屡有创获。陆氏三代医案所载病案大多官宦富贵,其所述病症颇贴近现代人。
案例 1 脊背肘膝酸疼
杭嘉湖道是明代浙江四道之一,驻嘉兴府,领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
这个衙门里有一位公务员孙参议,这个人生活条件好啊,平时喜欢大鱼大肉,简直是无肉不欢,营养过剩,导致身体肥胖,特别怕热,暑天尤其难受。所以,孙参议平时在暑天洗澡冲凉的时候,从来都不擦干,而是用蒲扇扇干,这样方觉舒服些。
后来,孙参议的小儿子夭折,他自此悲伤郁闷,情绪低沉,吃什么也没有胃口了,只是每天酗酒以忘却悲伤。有一天,孙参议感觉脊背胀胀的,后来双肘双膝也出现了酸痛。以前他在杭州为官,每当生病了,就请陈医生给他诊病。这不,他又把陈医生从杭州请到了湖州。
陈医生诊毕:“你脉气涩弱,骨节疼痛,乃是血虚火郁所致。”
孙参议:“医生言之有理,请快处方吧。”
陈医生处方: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加丹皮、栀子、香附,即四物汤加味。就这个方子服了10剂,无效。改用牛膝、何首乌、枸杞子,又10剂,还是无效。
孙参议:“陈医生,我这病怎么还没好呀?”
陈医生:“你精血衰虚,这不是草根树皮这些草药可以取效的,看来必须使用血肉之品方可奏功。”
于是加上鹿角胶、虎骨、紫河车之类。结果依然无效。
陈医生满面羞愧:“我已无能为力,你另请高明吧。”
自此,孙参议的身体感觉越来越沉重,以致无法工作了,请了3个月病假,丝毫没有好转,只好打算申请病退。
湖州有一位乡绅叫董浔阳,他曾官至礼部尚书,与张居正同朝为官(张居正还写了一封信叫《答宗伯董浔阳》)。后罢官还乡。董浔阳与孙参议交情最为深厚,听说他病情如此严重,就赶紧来湖州城里探望他。正好碰上了茅鹿门(明代散文家、藏书家。字顺甫,明末儒将茅元仪祖父。嘉靖十七年进士,官广西兵备佥事时,曾领兵镇压广西瑶族农民起义。)、潘天泉(曾官至大司寇即最高法院院长)、陆北川(曾官至兵部侍郎)等人。他们众口一词,一个劲的夸陆养愚的医术很高明,说:“神医就在眼前,你又何必四处寻找?”
他们这番话又让孙参议看到了希望,他命人立即请陆养愚诊视。
这个请陆养愚的人一路上把诸位先生夸陆养愚的话说了个遍。
陆养愚思忖着:虚名太盛了,恐怕难以名副其实,然而有没有什么理由推辞。
到了孙参议府上,陆养愚看到他行动艰难,还时不时的让人搓热手掌给他按摩,刚按摩的时候身上刺痛,按摩时间久了,即使用力按摩也不疼了。
一把脉,他的脉搏极浮极滑,中按却和缓。
诊毕,陆养愚说:“你这是得了溢饮病。”你看看,陆养愚凭脉断病,脉诊真是厉害,现在几乎无人能及。汗颜啊。
孙参议问:“这个病没有听说过,出自什么医书?”
陆养愚回答:“此病在很多医书中都有记载,最早出现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原文是: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名曰溢饮。你洗澡后不擦干,这样外面的水湿就浸入到皮肤之中了。丧子之后悲伤饮酒。《内经》说悲哀伤肺,肺气受伤则不能不水气进行均匀分布,而且饮酒又明显的比平时多,那么内部的水湿能不溢出到经络?”。
孙参议:“用什么方法治疗呢?”
陆养愚:“仲景早就有治疗方法,溢饮病应当发汗。”
孙参议试探着:“你能一个月治好我的病吗?”
陆养愚肯定的:“如果用我的方法,半月足够了。”
孙参议喜出望外:“太好了,那就听你的了。”
这个时候天气很寒冷,陆养愚让人制作一间密室,周围生起炭火,在浴桶中盛上热乎乎的洗澡水,让孙参议吃饱饭后洗澡。
过了很长时间,他让孙参议喝下一剂药,处方是:防风5钱、苍术3钱、麻黄、苏叶、羌活、独活、威灵仙、甘草各1钱,熬药的时候只开几个滚头。然后再把洗澡水加热,直到身上出了透汗才停止。
洗完澡后,孙参议觉得身体舒畅。于是就留陆养愚在衙内住宿。
第二天早上,孙参议说:“昨天夜里睡得很安稳。”
陆养愚告辞回家。
过了三天,陆养愚又去给他这样治疗一次。
这样治疗五次之后,孙参议一次比一次好,身体轻快,一点症状都没有了。病好之后,他见到湖州知府和县令,直夸陆养愚医术高明,非常感激。他去拜会董浔阳、茅鹿门、潘天泉、陆北川等人,说:“如果没有你们之因我去找陆养愚医生,我就成为废人了。”
从此,陆养愚的名气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