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吧 关注:125,385贴子:818,674
  • 10回复贴,共1

被误解的存天理,灭人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先直接提到“存天理,灭人欲”的是《礼记、乐记》,这篇文章作者佚名,估计是战国以前的作品了。
《乐记》说“灭天理,穷人欲”之害是“人化为物”。故此,反过来说则是:“存天理,灭人欲”了。可见,《乐记》才是“存天理,灭人欲”的老祖宗。
然而,世人却把这个当成朱熹的代表思想,一言蔽之“封建禁欲主义”、“压抑人性”不亦谬哉?这种学说根本不是朱熹的创见,怎么能用此一言代表朱熹呢?在“存天理,灭人欲”儒学的两大分支“心学”与“理学”意见一致,陆九渊与朱熹有过争执,反对“裂天理人欲为二”的提法,但对此他也说:“总不成说纵人欲”。王阳明则在“存天理,灭人欲”之上,说了个“致良知”。
除“存”与“灭”两个绝对性的字之外,还有孟子的“寡欲”说:“养心莫善於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老子的“无欲”说:“不尚贤, 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除了儒家的“寡欲”与道家的“无欲”,释家则说“六根清静”,认为一切欲望都是痛苦之源。实现生活中人们对“道家”与“释家”都很宽容,不会去否定他们的生活态度,独独对儒家不依不挠,猛烈抨击。
其中他们讲的都是身心修养之法,由去欲存诚而最终达到理性,儒家的“无欲则刚”与道家、释家并没有多大区别。其中,朱熹当然也不是“寡欲”、“无欲”的首创,一些人非要把这种思想强说成朱熹独创,可见他们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11 17:06回复
    这是一种修养之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0-12 13:09
    回复
      2025-08-19 20:18: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天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阴阳主从论,太阳系中各星绕着太阳运转,小到电子绕到质运转,到人类这样的群居动物,也是人民绕着君主运转,打工的绕着老板运转,也就是整个宇宙都要按照这个道理来运转.这就是从天理.
      不尊天理,就会打破宇宙的平衡,太阳系中的某行星力量太大,这个行星就会脱离太阳系,这种情况多了,太阳系就会瓦解,,太阳要是力量太大,就会吞噬整个太阳系,造成太阳系灭亡.
      统治者人欲强,搞得人民没有活路,就会打破平衡,搞得人民造反,国家就会灭亡.人欲强会产生黑洞,黑洞强大了,就会使整个社会瓦解,人民生活会很苦,最苦的还是人民.
      这里就需要灭人欲.
      从天理,灭人欲,这个理论就这样顺应时代产生了.


      5楼2016-10-12 17:00
      回复
        这句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欲就是天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0-12 22:32
        回复
          所谓的天理就是阴阳主从论宇宙论。
          天理中的阴阳有他的固定的道理,欲是黑洞,是天理的反面,欲要打破阴阳平衡,抛必造成天下动乱。
          所以要灭欲。
          所以需要从天理,灭人欲。


          7楼2016-10-12 22:42
          收起回复
            其实朱子把正常的合理的欲望如按时睡觉饮食归于天理,纵欲暴食邪念对妻子外有非分之想归于人欲。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0-12 22:43
            收起回复
              人欲可灭否,清新寡欲,俭以养德,是灭欲?是知几,知欲,知需。


              IP属地:吉林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6-10-13 10:37
              回复
                还有一句,人化为物,你就不是人了,是个物。


                IP属地:吉林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6-10-13 1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