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722贴子:87,752,378

帝王不读《商君书》成不了大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中国是个帝王崇拜的国家。什么东西一沾上帝王的名,立马身价百倍,不信看看煮酒,一眼看去,唐宗宋祖,三皇五帝,不一而足。可是,这帝王是怎样当上的,有的说天命,有的说机遇,有的说有贵人指点,有的说是英雄效命,……这些都不错,但几乎所有帝王,都读了《商君书》,没有读的,或是没有时间读的,自有谋士们替他读,并把主要精神呈献陛下,君主依计而行,得已成就大统,君临天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21 22:09回复
    不用说,《商君书》是大名鼎鼎商鞅所著。秦国因为有了他,因为有了他这本书,灭了六国,建立了至今为国人骄傲不止的大秦统一帝国。有了这本书,也才会产生后世心仪恒久的皇帝始皇嬴政。商鞅在书里很直接,很露骨,赤裸裸地教王者们怎么怎么做才能为王,才能长治久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0-21 22:10
    收起回复
      千古人渣商鞅


      3楼2016-10-21 22:10
      收起回复
        商鞅曰:“能制天下者,必先制民也”,后来演变成“得民心者得天下”,看着意思相反,实质却一样。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0-21 22:10
        收起回复
          商鞅提出用“利出一孔”的行政手段来制服民众。“利出一孔”就是人民只能从一个渠道获取利益,(获取生存所必须的资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只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有说“利出一孔”是管仲首倡的,但也有人质疑,不承认管先生有此版权。无论如何,真正全面付诸实施并取得“成效”的,还是商鞅本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0-21 22:12
          回复
            商鞅为他的这一政策设计了许多配套措施。
            “壹赏、壹刑、壹教”。赏罚和教育都出自一个理由:“耕战”。
            “壹赏”,只有一种情况才能得到赏赐:打仗的战斗英雄和种田的模范,其他的事没有赏赐,还要处罚。
            “壹刑”,处罚只有一个理由,一切不利于“耕战”的行为,都在刑罚范围之内。
            “壹教”,用唯一的“耕战”来作为教育方针,教育百姓,培养耕战接班人。教育的内容:消灭敌人,多打粮食。非耕战一概不准议论和讨论,非耕战没有教育的意义。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0-21 22:12
            收起回复
              为了统一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这样做有确定必要性,统一事业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统一的崇高目标下,百姓们要怎样为统一做贡献呢?
              商鞅的做法,是实行“辱民,贫民,弱民”的三民主义。
              “辱民”。---让百姓们屈辱的生活,没有自尊和思考,没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的尊严”,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0-21 22:13
              收起回复
                商君主持制定的“连坐”,邻居犯法不检举揭发要受刑罚,这样人人自危,人人监视人人。
                “贫民”。---除了生存必须之外,不能让百姓有富余的粮食和财产。俗话说,“人穷志短,马瘦毛长”,百姓没有了钱物,就跳不起来了。而且,那点赖以生存的物资要由国家分给,不听国家的就得饿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0-21 22:13
                收起回复
                  “弱民”。---不能让人民强大。在身体方面,为了耕战,商鞅还是提倡“增强体质、保卫祖国”的。但在思想意识上,不可以使老百姓自我感觉良好,更不能使他们有知识,懂道理,“知识就是力量”,人民有了力量那就糟了。商鞅要让百姓时时感到很没有安全感,才有对君主强烈的依附感。
                  要让人民时常都感到外国敌视和侵犯的威胁,这样,人民觉得君王的伟大和温暖,才会全心全意地为君王效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0-21 22:14
                  收起回复
                    商鞅对他的“弱民”理论进一步阐述:以强攻强,弱;以弱攻强,强。强存则弱;弱存则强。这意思大概是,用强民去消灭另一部分强民,那么剩下来的仍然是强民,那国家就处于弱势。用弱民把强民消灭了,剩下来的是弱民,那就好办了,国家就处于强势了。强民的存在,国家就弱;只有弱民存在,国家才能强盛。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0-21 22:15
                    收起回复
                      强民,是指那些有思想有主见有本事,还跟国家作对的人;弱民自然是那些被洗脑后惟命是从,没有脑子、没有主见、没有知识、人云亦云的愚民。除了“以弱制强”的主意以外,一肚子坏水的商鞅,还要君主“以奸驭良”。公然教唆当权者搞流氓政治,小人政治,搞黑社会。他说:
                      “国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乱,至削”;“国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强”。这个好懂,选拔官员不能选那些讲良心道德的,假如用优秀分子来管理奸民,那天下必然大乱。要用厚颜无耻、心狠手辣的流氓来当头领,他们会把恐吓和欺骗手段用好用足,善良的人民只得忍气吞声,兢兢业业夹着尾巴做人,那就天下秩序井然,秦国也就强大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0-21 22:15
                      收起回复
                        在商鞅一整套的富国强兵政策指导下,秦国果然成了当时的头等顶级强国。以嗜杀成性、以残杀为业的秦国,六国人谈秦色变,称它们为“虎狼之国”。有人从《史记》中统计,只白起将军的部下,就斩杀、活埋、沉水消灭敌军150万。加上秦兵自己的死亡,再加上其他将领的“功劳”,可以想见,中国人为统一付出了多少生命!而据说当时全国总人口仅只2000多万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0-21 22:16
                        回复
                          秦统一了六国,按现在某些人的标准,是强盛大国,是盛世无疑了。从商鞅以来所制的惨无人道的刑罚,一直在盛世流传。肉刑一直是衙门破案的主要手段。神州频频出现被害者“起死回生”的神话,这就刑讯逼供的杰作。秦国的大辟、凿顶、抽筋、还有放进大锅里煮,一直沿用至近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10-21 22:18
                          回复
                            不少国人津津乐道秦国的统一伟绩,它的强盛,它的许多“世界第一”,它的什么“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什么“促进生产力”,从不思考当朝人民是怎样活过来的,他们有过一个清代的龚自珍说,秦朝看来是个强国,是盛世;但是,这种盛世,表面看来很强大,但人民并不幸福,它这个强盛撑不了多久。因为有先进的思想和有才能的人一出来,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出来围剿,来监督,用祖宗之法来束缚他,把他的才能和思想消灭。什么悲惨的血泪时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10-21 22:19
                            回复
                              清代的龚自珍说,秦朝看来是个强国,是盛世;但是,这种盛世,表面看来很强大,但人民并不幸福,它这个强盛撑不了多久。因为有先进的思想和有才能的人一出来,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出来围剿,来监督,用祖宗之法来束缚他,把他的才能和思想消灭。社会要消灭的是对这个黑暗社会的忧虑、对官府横行的愤怒、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要消灭想干事业、有所作为的思想,消灭人们仅有的廉耻感和不想沦为渣滓的心态。(“当彼其世也,而才世与才民出,则有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乙丙之际箸议第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10-21 22: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