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啸伯吧 关注:158贴子:1,127
  • 2回复贴,共1

奚啸伯艺术风格探微(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张胤德

(有删节的转载)

一、京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个发展上的高峰,彼时剧坛好似春秋战国,百花齐放,也百家争鸣。奚啸伯崛起于这个时期,说他在某种意义上是“战斗中成长”并不夸张。他之获誉为“四大须生”之一,并创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不是简单容易的事。
京剧的历史车轮,是由老生推动的,起码由老生当“牵引机”。换言之,老生站住了,京剧就站住了,老生发展了,其他行当也随之进步;如果老生衰落,京剧也会失去应有的光彩了。当然这不是说其他行当就不重要。
老生行的新与旧的更替,是呈交叉性的,就是说在老三鼎甲程、张、余还正盛年,新三鼎甲已在上升,新三鼎甲的谭、汪、孙还正夕阳无限好时第三代已大红大紫了。而且,流派的继承人,因种种原因,都不是创始人钦定,艺术的继承,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而是有它自己发展的规律的。用《大保国》里一句戏文:江山只有争斗,哪有禅让之理。所以说奚啸伯是“战斗中成长”,部分含义也在此。


IP属地:江苏1楼2008-10-02 13:58回复
    三、说奚啸伯是“战斗中成长”指竞争而言的,在当时不但有马连良、王又宸、谭富英、杨宝森、孟小冬等,还有早已成名的言菊朋、余叔岩、高庆奎等,正在崛起的也有如王少楼、李少春等,南方尚有周信芳等名家。京剧观众中不乏有传统观念的,在“戏班”中“谭”字就值银子,家传二字在中国艺术市场上向来有号召力,科班出身的马连良等,未出科前就名扬剧坛。而奚啸伯,天赋并非上乘,身材不高,噪音不亮,缺乏幼功,扮相、嗓子、功架都处于劣势。当时有的剧评家评论过他,四大须生,论身段潇洒不如马连良,论嗓子不如谭富英,论韵味没有杨宝森厚,如果以南方的麒老牌的创造性来论,更输之一筹,那么奚啸伯是如何成为一派创始人、四大须生之一,位列群雄之中的呢?


    IP属地:江苏3楼2008-10-02 14:14
    回复
      2025-08-18 22:56: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五、再反过来,从演唱方面比较一下马、谭、杨、奚。奚的身材小,脸庞瘦小,但扮相清秀,眉宇间透露出挺拔之气,而身段举止都合乎规矩,端正严谨,形成他自己的舞台仪态。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化素养帮助了他,奚啸伯扮演的儒生,带有天然的书卷气,为其他人所不及。传统一出小戏《骂曹》的弥衡,各名老生演此戏共通点是狂放之外,那股酸溜溜的味道,奚演来为他人所不及。而他自己独有剧目《范进中举》的范进,恐怕独步了。再谈“唱”,这是京剧各流派的主要区别,当然唱的本钱是嗓音,奚啸伯的嗓子属于“云遮月”,即天生挂味,使人听后不像那种嘹亮嗓音,给人痛快淋漓、豁然开朗之感。那种歌喉,好像使人渴饮甘泉——解气。而奚的声音听后似品碧螺春,仔细玩味,饮过满口生津,加上他的独特唱法,如果说杨宝森的唱,韵味厚,而奚的唱,却达到醇,水净沙明的意境,而又使人有莫测高深感,越听包含内容越丰富。同样是讲究韵味的唱,杨奚二公,各有千秋,奚啸伯是旱香瓜——另个味。


      IP属地:江苏5楼2008-10-12 15: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