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戒色吧 关注:95,731贴子:350,110

戒色境界的提升——探寻更加伟大精彩的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各位戒友,大家好,楼主我"销声匿迹"有一段时间了,近来一直在沉淀,省思。现在,是时候发出新的声音了。
这一期,我们来谈谈戒色的层次,体系。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11-11 07:53回复
    三、行善去恶
    正所谓"身无正气福德,戒色无以为继。" 行善积福,是稳定戒色,快速恢复,增长智慧的基础。早在一年前,我就看到陨落星辰前辈的一篇帖子:"星辰经验第三季,身体如何神速恢复,如何行善" 当时由于觉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看完这篇帖子虽然内心也受到了一定的震撼,但是终究还是将信将疑,一面而过。直到后来又过了大半年,有了些许成长,于是开始行善,随着行善力度的逐渐增加,我在无论是身体素质的改善,还是内心的觉悟提高、抑或是整个生活及和其他种种方面都体验到了不可思议的恢复速度时,再回想到这篇文章,才发现原来星辰所言绝无半点虚妄。拿楼主自己的经历来说,我之前有大概一年的破戒循环,基本都是一周为一个周期。虽然践行着本文提到的前两者:在心上戒,同时也慢慢改善整个生活,但始终没有突破破戒循环,直到我看到了文章开头提到那篇帖子"戒色的三种境界",明白了行善去恶之理,于是开始每天解答戒友的问题,鼓励他们,一天5个,10个,甚至20个,(想一想,把以前无聊浪费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每天帮助5个、10个、20个人改变他们的整个命运,久而久之,这将会造就多大的不同?)而且,从那开始到现在,我的善行力度越来越大,从线上鼓励吧友、日常生活中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到常和朋友们一起去放生。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11-11 07:54
    收起回复
      2025-08-14 15:26: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既然正好谈到这里了,那么提前预告下,楼主下一期的帖子也会围绕吧里佛教气氛盛行所引发的一些问题展开探讨,来分析一下什么是理智的,有益的真正智慧,什么是不理智的,需要认真审视的迷信。宗教问题,引起了一部分戒友不理智的迷信,和另一些吧友一味偏激的排斥,这两种极端都有对自己戒色有负面影响,并且宗教问题关乎到戒色吧的总体形象,这是一个吧里亟待解决的重大、主要问题之一。
      所以,敬请期待。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11-11 07:55
      回复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实,我渐渐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其实也是基于这个至简的因果规律。至于有些人所抱怨的"善有恶报","恶有善报",主要因为两个原因:"智慧不够看不清"和"境界太低有偏见"。
        具体是怎么回事,请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智慧不够看不清":日常生活中,因太多,果太多,绝大多数人都把这些因果混淆了,以为这个果,就是那个因造成的,这个因,最终导致的是那个果,最终得出了"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的偏见。好心好意捐了些钱给乞丐,刚回头楼上就浇下来一盆废水,有的人"无恶不作"还"好运连连……其实这些种种的偏见,说白了,这些又回归到了思维的问题——不合理的思维,看问题太片面,没能理智,公正地思考。你人生中有那么多的因,那么多的果,凭什么你现在被浇了一盆废水这个果就是你捐了钱给乞丐所造成的?你以前所作出的那么多的因呢,怎么不考虑考虑它们?同理,人家现在看上去很可恶,但居然"好运连连"?首先,他真的很可恶吗?你确定这中间没有你的主观因素的影响?你确定你真的全面、深入地了解他?再者,就算他现在真的"可恶",谁没有犯点错的时候?生活中的因果太多,你了解人家以前的因吗?你极有可能因为自己对他的一时厌恶而忽略了人家好的一面,因为一些局部的问题,就希望这个人马上五雷轰顶,干啥啥不顺。没能如愿的话,又抱怨所谓的"恶有善报",呵,我看,人家的问题都算轻的,跟你这种嫉妒,偏激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喽。
        所以,《道德经》才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我以前百思不得其解,天地自然不一向都是最仁慈的吗?后来才恍然大悟:这里的"不仁"不是指不慈爱,而是指"没有自己的好恶之心",也就是"没有偏见",即使某一个人善良,也不会超出自然的因果规律,让他得到额外的,本不应得到的回报,即使某一个人可恶,也不会超出自然的因果规律,让他得到额外的,本不应得到的惩罚,而是让万物根据因果这一自然规律,丝毫不差地得到自己所应得的。对于那一小部分嫉妒,偏激的个人来讲,这不如他们的意,但从每一个天地万物,芸芸苍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公平,才是最大的慈爱。
        《了凡四训》也说:"世上享千金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者,定是百金人物,当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我以前对于这句话还将信将疑,但是随着阅历的增加,觉悟的提高,这样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当你全面,深入,理智地去了解一个人,你就会发现,哪有什么不公平,简直太公平了!任何一个人,他的一言一行,起心动念,思想境界跟他现在所处的环境简直是匹配得不能再匹配!他现在的状况,好也罢,差也罢,都是他自己一手创造的。并且这种契合度,还会随着自己觉悟、境界的提高和对此人了解的深入而越来越细化。即使是对于智慧尚待提升的人,你们无法看清一些细节,但也可以扪心自问、反省:结合自己以前的点点滴滴,起心动念,所作所为,自己现代的总体状况是不是应该是这个样子?有没有什么平白无故地更好或者更坏?
        只要你对自己诚实,我想,虽然你现在可能智慧尚待提升,看不清一些细节,但是,在大体上你是不会有抱怨所谓"不公平的"。
        如果这样都还觉得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待遇"的话,那么不妨看看第二点,问题很可能出在这上面——境界太低有偏见。
        境界太低,可能你的很多价值标准都是错的。
        举个例子:现在的社会流行文化普遍拜金。
        有的人看见人家土豪,有钱,就觉得这是"好报",但是再一看觉得这个人,哎,可能还很恶,于是就一股脑地抱怨"恶有善报","世界不公平"云云。
        有钱,就一定算是好报吗?
        你就单靠钱来衡量吗?
        你觉得这样的价值标准靠谱吗?
        在这里,楼主不会强行向大家灌输我个人已有的价值标准,楼主要做的,只是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然后提供引导,让大家去发现自己的答案。
        让万物自然地发展,而不是刻意而为,拔苗助长。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11-11 07:56
        收起回复
          荀子在《劝学》里说:"吾尝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直译过来就是:"我曾经整日自己思考,其收获还远不如片刻、须臾之间所学习到的东西。"可能很多爱阅读的戒友也有这样的体悟,所以,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但是,请不要误解,这句话并不是完全否认自己思考的能力,综合它的上下文就能发现,楼主跟荀子的观点是极度吻合的——自我思考是必要的,但是一味地自我思考,那就是蛮干。要把自己主观思考,自己的判断力,和"学习"结合起来,这样,自己的境界,觉悟,格局才能飞速提升。
          《劝学》里还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乘坐马车的人,能行上千里,但不是因为他自己的腿很能跑;乘船的人,渡过了大江大河,但不是因为他自己很能游泳。君子贤人能够致千里,渡江海,不是因为自己的身体条件异于常人,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借助这些工具啊。
          我们自己,就是荀子口中的那个人。学习,汲取他人的经验、智慧,就是那辆马车,那条船。一个人,光是靠自己硬闯,那是不行的,那是蛮力,匹夫之勇,无法致千里,渡江海。但是如果懂得了学习,懂得汲取更多的经验,智慧,那么"致千里","渡江海"就会变得如此容易(甚至越来越容易)
          但是,也不能忽视了那个坐马车,乘船的 "人"——我们自己。连我们自己都不存在了,没有人去操作他们,马车、船也毫无意义。
          光是自己思考,势单力薄,封闭落后。而如果只从外界汲取,没有自己的主观分析、提炼、甚至超越,那就成了一台被动执行的冰冷机器。
          你可以暂时看上去资质平平,但这并无大碍。你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学习,思考来改进自己,不懈超越。
          注意,再强调一遍,你现在弱小或是强大,意义不大,关键是"改进"二字。不懂得改进的人,就是一开始再"强",也始终就固定在那个高度,时间一长便能被那些宁静致远的人轻易超越。而那些懂得不断改进的人,开始就算是资质平平,但日积月累改进,完善后的某一瞬间,他再回头,可能就是"一览众山小"了。
          所以,以自己的灵魂为根,同时配以外界的浩如烟海的智慧的滋养,这样,觉悟之树的成长不可谓不能用"神速"二字来形容。
          思想境界提升了,人生的根本层次才会有所超越,否则,即使是充实了生活,行了些小善,积了些微福,那也始终是停留在表面,没能让整个人生在长远上达到"质变"。
          正文完。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6-11-11 07:58
          回复
            附:
            既然楼主在第四点中提倡导多学习,多阅读,提高思想境界,那么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点,除了戒友们自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以外,楼主也建立了一个QQ号,作为一个公众平台,在空间里向大家分享一些好的书中摘录,推荐一些好书,或者好的思想等等。QQ号为:3180986255,欢迎大家积极添加,希望能和广大戒友们一起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6-11-11 07:59
            回复
              好文推荐:
              (同只说名字,请大家自行搜索)
              1、sy后遗症吧置顶帖:戒邪淫之利器——解答疑惑,鼓励吧友专论
              (想戒戒不掉?总抱怨淫魔上脑,心不由己?废话不多说,楼主戒色2年路不懈探寻,现在直接上干货,从这个最基础的善行做起,想戒,就恒久力行,没有效果你来找我!)
              2、就是楼主开头提到的"戒色的三种方法,三种层次"
              这篇帖子一年之前帮助楼主走出破戒循环。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6-11-11 07:59
              回复
                楼主,好好听听louwaishui2录制的音频吧
                化繁为简!
                行善去恶,落实行动才是真的。祝福你,加油!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6-11-11 09:13
                收起回复
                  2025-08-14 15:20: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6-11-11 09:36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6-11-11 19:25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6-11-13 06:32
                      回复
                        坚持戒除,休养身心,重回健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11-26 15:06
                        回复
                          顶👍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6-11-26 17:29
                          回复
                            不仁就是无不仁,无偏见也是有偏见,追求全面是不懂全面,而抛却虚荣是助长虚荣,心中有戒是以不戒,心中无不戒才是戒。心中种下那么多概念,才是干扰真心的原因。知恶无助于去恶,知善无助于行善,善恶已驻于心,则天下皆是善恶,知道无助于为道,知德无助于为德,道德已驻于心,天下尽是道德不道德!道不可道,心无明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6-12-02 0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