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学坊吧 关注:434贴子:9,947
  • 1回复贴,共1
岩中花树
或许红尘只是一种选择。
对于很多很神妙的人物而言,红尘还不一定就是必选项。
我见到的对道家最好的解释是:结庐在人境,从这个意境上讲,其实儒家也是如此,只不过多少把车马喧当做了驯化的对象。一个积极入世,一个积极出世,华夏文明的这两个根源性的思想,在我看来都是那么的具有主动性,它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应该是属于同一个根系。
农耕文明最开始的开创性,无疑是那个时代的前沿性的存在方式,这种方式所催生出来的思想,不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当一切回到原点,回到真实,回到真相,那就是华夏文明在最初的时候的积极主动的奋斗精神,在儒家和道家中是一体的。
王阳明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代表。他就似那岩中花树,没有土壤也可以自己独自存在,独自成长,因为积极,因为不放弃,因为他是这个民族最绚烂的文化所栽培的果实。
积极的王圣人在现实中对于世人而言,他的人生好似可以随意自我操控,对于他,风景就是风景,人生就是人生,可以带来,可以不带来,最重要的是,他想带来就可以带来,人生就好像他口袋里的便签,打开是天地,合上是乾坤。神奇?我想,佛祖大概也就这样吧。此心光明,何言可抒?人类如果是万物之灵,我认为,只有这些我们永远无法触及的人物可以称得上。
历史或许会任由他人书写,但自己的人生呢?谁可书写?我们在时间的持续变化中得到的到底是我们的生命,还是我们的历程?
这些神妙的好似神的人物,他们的人生是怎样开始的,如果是不一样的开始,那是什么导致了变异,如果是一样的开始,为什么他们会选择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当时代已经变化成出世和入世只能被动的成为一种选择时,为什么这些神妙的人物面前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是红尘的人生,我们多数人都在这里面,在这里面“为了承认而奋斗”,所有的知行均是如此,这如此是如此的重要,几乎成为所有人的一生的写照。第二种选择是天地的人生,选择这样人生的人,把自己奉献给自己的灵魂,他们一生都只为自己的信仰而实践,其他不论。第三种选择是宇宙的人生,这种人思考一切,思考所有,他们追问原点,追问自己的追问,一生都不断的选择、放弃、再选,再弃,不知疲倦,不知老之将至。
似乎是这样吧,人,总是有些说不明白的,以人的视角,于是,那岩中花树,我不见时,我们一同归为寂,我见到时,我们一同灿烂,希望我可以如此。


1楼2016-12-01 15:50回复
    朋友写的


    2楼2016-12-01 15: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