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吧 关注:111,007贴子:190,059
  • 44回复贴,共1

不治已病治未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治已病治未病”,又被说成“不治已病治本病”。“已病”就是已经形成病了,凡好医生,皆可治愈也。“未病”就是还没有形成病,还没有形成病怎么治呢?“本病”就是形成病的本因,本因上还没有形成病,就是“未病”,所以二者是一回事。
即使你不违四时之规律而不病,也就是“本病”还没有形成病的“未病”,这个时候,并不能说不会病,而是暂时还没有形成病。譬如,几十年都不生病,到了七八十岁,病就来了,或者突然病死了。在不病的几十年里,你就属于“未病”,也就是说,你的“本病”早已存在了。
“未病”或“本病”怎么治呢?有人会说“防病”可矣。四时之“时病”可防,“未病”或“本病”怎么防呢?能“防”就不会死人了;所以,防不胜防也。“防”得好,又保养得好,也只是160岁,传说中的彭祖也不过800岁而已,“不会死”的人谁见过?所以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也。
既如此,“未病”或“本病”,岂不是不能治了吗?非也。释迦佛有四个大成就的弟子,就是按佛的吩咐等弥列佛来接班而不能死,弥列佛何时来接班,没有准确的时间,所以还不知道那四个大成就者啥时能死。就那四个大成就者而言,岂不“未病”或“本病”皆治愈了吗!
“未病”或“本病”,不是别人来治,而是自己治。怎么治呢?你连“七损八益”都不知道,如何能治呢!常听庸医说“胃里有火”,那么胃里的火是怎么产生的呢?你不懂得“七损八益”,怎么能解答呢?前人早就,“易道同源”,你也会人云亦云,但不明蓁道理,岂能不说一说而已。
要想真解答,就必须从“易道同源”找答案,否则就是庸医,就是医混子。


IP属地:内蒙古1楼2016-12-07 16:47回复
    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现在都是断章取义,说成上工多做预防,现在国家也是一帮不懂中医的在胡扯。其实不治已病的意思是先治其所克,使邪无处可去,使身体正气充盈,再治其身。这样就不会其一未治,其二已病,这样只会得一个庸医的名头,贻笑大方!


    IP属地:江苏2楼2016-12-07 19:52
    回复
      终于又见闲人发帖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07 20:00
      收起回复
        人类目前正生活于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近日在《卫报》再发警告性文章称,我们目前正生活于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时期,人口过剩、气候变化、流行病等都是人类将要面临的严重威胁。霍金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因一场灾难而灭绝的风险正与日俱增,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核战争、一种基因工程病毒或其它危险。


        4楼2016-12-07 23:11
        收起回复
          簽到是一種義務,回帖是一種義務,頂貼是一種快樂,獲得是一種友誼。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2-07 23:13
          收起回复
            烦请闲人老师讲述【七损八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2-07 23:26
            回复
              上述跟贴都看了,恕不能一一回贴,现统一回复如下:
              请不要说“现在的西医坏了”,也不要说“现在的中医坏了”;无论中医或西医,其理论都没有坏,只是从业的心坏了。也不要说“从医者的心坏了”,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心都坏了。
              世界不会坏,所坏的是人心;人心坏了,世界就坏了。都懂得虎吃人,不知人也吃人,到了人吃人的世界了。
              所谓“不治已病 治末病”,就是还有病的时候就把病治了,若色珍而知有病者,就已经不是末病了。
              关于“七损八益”,乃是唯道家不能明就理的功夫,《黄帝内经》虽然提到他,但却末讲明,原因就在于它当时人人皆知的学问,与“七返九还大金丹”如了一辙,没想到现在的能人那么多,都理解偏了。
              最后说一点,所谓五人,都是以精神境界而定位的;精神境界上去了,身体自然就棒了,所谓“心物一元”者是也。


              IP属地:内蒙古7楼2016-12-08 10:44
              收起回复
                八字可以看到会有什么未病。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2-08 12:55
                收起回复
                  @xiaoxianr
                  【说明】:《阴阳应象大论》是内经的又一论证了防病、治病法则的篇章。有病就必须防,防不胜防了,就必须治,而防、治效果的根本就在于法则。有病不防、不治必然损害健康,严重的则要损伤寿命;治则是治疗的基本法则,故而大论之。
                  关于能知七损八益,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原文】“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注译】问;如何理解阴阳法则呢?
                  答:阳亢胜则身热·····阴盛胜则身寒·····。
                  问:如何调理?
                  答:阳亢、阴盛是与年龄相关的现象。衰老是自然的生理现实,年满四十岁,阴气已经衰减过半了,因此睡眠减少了。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了。年六十,五脏之气大衰,阴痿不育;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人寿年上七十岁则损(俗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八、九十岁则损更甚(俗话说七损八死九难熬;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所以明白衰老、病死现象,则懂得养生预防。不懂养生,则按期衰老;注重养生,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所以圣贤能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预防养生以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虐邪贼风,避之有则,有病早治;为无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以上与现代保健医学相似。如强调健康的四大基石:平和心态、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依法防治传染性疾病等。
                  结合全文,七损除了与年龄相关的因素,还可能是指的诸多病因(如七情内伤、六气外感等类);八益除了养生法则,还可能是指的诸多治则(如“扬、彰、温、补、引、汗、泻、收”等治法)。
                  诸治则如结尾一大段:
                  “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故天有精 ,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 ,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 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 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 ,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 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 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 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剽悍者,按而收之;其实者,散而写之。
                  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 掣引之。”
                  总之,损及是诸多病因(包含病机、病位、病性等),益即是诸类治则(包括养生防病、治疗法则等)。


                  9楼2016-12-08 13:46
                  回复
                    既然是《阴阳应象大论》中的所述,何不结合“阴阳之大象”而理解之呢?
                    请问:阴阳大象是什么象?


                    IP属地:内蒙古10楼2016-12-08 15:07
                    收起回复
                      在中国和日本,多得是长寿老人,既不懂七损八益,也不懂啥九转金丹,更不懂啥修道修仙的。只不过人家心性平和、不争利、不算计,平平淡淡地生活。冷了加衣服、热了乘荫、肚子饿了吃饭、困了睡觉……这就是自然之道。相比之下,九转金丹啥的,各种琳琅满目的道家术语才是令人不懂的大学问!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12-08 17:24
                      收起回复
                        人类的正常寿命应为120岁,在诸多影响人类健康与长生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301医院国际医学中心主任曾强表示,人类的正常寿命应为120岁。长寿三秘诀为:7小时睡眠、规律生活、有宣泄途径。
                        解放军301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李小鹰介绍,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寿命的重要疾病。我国目前 有心血管病患者2.3亿,占成年人口五分之一。心脑血管中最严重的就是冠心病和脑卒中。根据评估,肥胖、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吸烟等六项是未来 十年心脑血管患病风险大于6%的“高危因素”。
                        李小鹰认为,现在生活中,市民每天应有7小时的睡眠,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同时保持心理宣泄的途径。另外,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副秘书长陶金 在发言时说,影响人类健康与长生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占8%,环境因素占7%。


                        12楼2016-12-09 11:09
                        回复
                          我也说几句:
                          1、想借贴吧建立交流的平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只能建立认识的平台,若欲交流,还必须qq 中进行;因为现在的能人太多了,因为不动脑子的人太多了。
                          2、若说《内经》不是经典,则不对;若说《内经》是好经典,也不对;困为《内经》只是一本不完善的经典,内中有多处不明原理的章节。
                          3、肯下功夫研究的人实在太少了,连五冰、马时、张志聪也没研究透,何况是现在的人!
                          4、欲研究透内经者,必须精通下列学问:《道学》、《易经》、《奇门》、《脉象》、《针灸》、《药理》、《诊断学》,特别是《说文解字》,有几个人能具备。
                          5、现在人都想当大师,都想当小偷,谁会认真学习与讨论呢?
                          难,难,太难了!


                          IP属地:内蒙古15楼2016-12-10 15: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