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子胜治吧 关注:11,978贴子:157,139
  • 0回复贴,共1

盘瓠的出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辛女和盘瓠的神话传说
www.lxx.gov.cn 发布日期:2013-11-08
  1.史籍上的盘瓠神话故事。将盘瓠神话故事记入书的,首先是东汉时代的《风俗通义》。此书的作者应劭写道“高辛之犬盘瓠,讨灭犬戎。高辛以少女妻之,封盘瓠氏。”东汉以前,并无此说。三国时的《魏略》曰:“高辛氏有老妇居王室,得耳疾,挑之,乃得物大如茧。夫人盛瓠中,覆之以盘,俄顷化为犬,其文五色,故名盘瓠。”晋《荆州记》云:“沅陵县居酉口,有上就、武阳二乡,唯此是盘瓠子孙。……二乡在武溪之北。”干宝《晋记》曰:“武陵、长沙、庐江郡夷,盘瓠之后也,杂处五溪之内。盘瓠凭山阻险,每常为害。糅杂鱼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俗称赤髀横裙,即其子孙。”南宋范晔撰的《后汉书》云:“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乃访募天下,有能得犬戎之将吴将军头者,赐黄金千镒,邑万家,又妻以少女。时帝有畜狗,其毛五色,名曰盘瓠。下令之后,盘瓠遂衔人头造阙下,群臣怪而诊之,乃吴将军首也。帝大喜,而计盘瓠不可妻之以女,又无封爵之道,议欲有报而未所宜。女闻之,以为帝皇下令,不可违信,因请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盘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于是女解去衣裳,为仆鉴之结,著独立之衣。帝悲思之,遣使寻求,辄遇风雨震晦,使者不得进。经三年,生子一十二人,六男六女。盘瓠死后,自相夫妻。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裁制皆有尾形。其母后归,以状白帝,于是使迎致诸子。衣服斑斓,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帝顺其意,赐以名山广泽。其后滋蔓,号曰蛮夷。外痴内黠,安土重旧。因先父有功,母帝之女,田作贾贩,无关梁符传,租税之赋。有邑君长,皆赐印绶,冠以獭皮。名渠帅曰精夫,相呼为央徒。今长沙、武陵蛮是也。”隋.黄闵《武陵记》云:“武陵山高可万仞,半山有盘瓠石室,可容数万人。中有石床,盘瓠行迹。……望石窟大如三间屋。遥见一石,乃似狗形。蛮俗相传云是盘瓠像也。”《水经注.沅水》条有云:“武陵有五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五溪蛮也。水又经沅陵县西,有武溪,源出武山,于酉阳分山。水源石上有盘瓠迹犹存矣。”宋《溪蛮丛笑.序》云:“五溪蛮皆盘瓠种也。聚落区分,名亦随异。沅其故壤,环四封而居者,今有五:曰苗、曰瑶、曰僚、曰僮、曰仡佬。风俗气息,大略相似。”
  2.泸溪县流传的盘瓠和辛女神话故事。在沅水中游西岸耸立着一座高高的绝壁(辛女岩),在绝壁的对面的盘瓠山脚,有一个岩洞(盘瓠洞),洞里有一只神犬(盘瓠)。神犬听说高辛王招募兵勇,他摇身一变成为人形,从洞中钻出来,原来是一个英俊的后生。盘瓠在高辛王部下作战勇猛,但是他从不居功。高辛王和犬戎国交战,只因犬戎国吴将军太厉害,屡战不胜。高辛王告示群臣:有取得吴将军头者,许女为妻,提升职务,赐以金银。三天后,一只色彩斑斓的狗含一人头伏于殿上。高辛王令众群臣辨认确是吴将军之头。高辛王见献吴将军头的是一只狗,人怎能与狗婚配,高辛王拒绝嫁女。见父王赖婚,辛女便劝父王言必信,并声明即使是狗也愿意婚嫁。高辛王见辛女当众顶撞自己,下令把她打入冷宫。半夜时分,禁锁辛女的宫门自动打开,那条狗跑进来驮着辛女从窗子飞了出去。盘瓠驮着辛女来到沅水中游西岸的绝峰上。辛女住在绝峰顶上,盘瓠住在绝峰对面的岩洞里。盘瓠和辛女在一起的时候,是一个英俊的后生,偶尔出洞则是一条狗。他俩相亲相爱,生下六个儿子。六兄弟长大后,多次问母亲为什么没有见过父亲。辛女每次都说他们的父亲在外公那里做官,天高路远,难得回来。六兄弟被蒙在鼓里,一直把盘瓠当成猎狗,每次上山前,老大一声呼哨,盘瓠就从洞里跑出来,跟四弟兄上山打猎。辛女见盘瓠辛苦劳作,痛在心里。一天辛女见盘瓠打猎回来时,累得直喘粗气,心中实在不忍,就把儿子们喊到一边说:“这狗就是你们兄弟的亲生父亲,你们不要再劳累它了”辛女的话没说完,六兄弟羞得满脸通红,往山上狂跑。狂跑了一阵,兄弟们商量决定把盘瓠打死,免得日后遭人笑话。
  这天夜里,盘瓠把春夏秋冬从不离身的斑斓腰围解开盖在辛女身上,辛女马上觉得一股暖流融遍全身。这块腰围辛女知道它的神奇作用,盘瓠解开腰围就是人形,只有在他们同床时才会解开,一围上就是狗形。夫妻俩相拥而睡,天大亮了还未醒。
  忽然,洞外一声尖锐的呼哨响起,六兄弟又在招唤盘瓠上山打猎了。盘瓠闻声惊起,匆忙围上腰围,跑出洞来,跟兄弟们上山。六兄弟决定打杀盘瓠,他们把盘瓠引到现在李家田辛女溪的一条山沟里,一齐动手把盘瓠打死了。后人把引狗的地方叫“引狗冲”(现叫引家冲),打狗的地方叫“打狗冲”(现仍叫打狗冲),丢狗的坑叫撂狗坨(今叫黄狗坨)。
  辛女闻知儿子们打死了盘瓠,悲痛欲绝。叫天塌下、地涨起、龙发水、虎吞食他们兄弟。老大将天撑住,老二将地按住,老三把龙擒住,老四把虎伏住。辛女见制服不了他们哭得天昏地暗。泪水化做倾盆大雨,山沟变成一条小溪,这便是现在的辛女溪。辛女将搁置在悬岩坎的那只木船(石壁仙舟)放下河里,她荡来荡去寻找丈夫的尸体。她荡着那只木船来到长潭(后称抛尸潭)开头的地方,登上其织布机床的岩孔(后称机床岩)上,朝着眼下静静的河潭寻视了好久,仍不见其踪影。辛女荡着那只木船直下八里长滩(后称辛女滩),从这滩尾攀上高岩坎(后称狮子岩)打望,那只雄狮鼓起一双大眼告诉她尸体已流下去了。辛女又荡着那只木船一路往下寻觅夫尸,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当年他们一家子从京城返乡走水路小憩时的仙人峒(后称仙人屋),她站在峒门口打望着,照样不见盘瓠尸首。于是荡船一路顺水下寻,来到了搁置这只木船的悬岩坎(后称石壁仙舟)下,爬到悬崖上打望着脚下那滚滚长流,来到了当初他们一家人从京城返回在这里小憩时搁置箱子的岩峒(后称箱子岩)下,登上峒门打望着眼下这滔滔江水。来到了当初他们从京城返回走旱路小憩时拴骏马的岩坎(后称马嘴岩)边,骏马说其夫尸体已从它身边流去很久了。辛女继续往下荡着那只木船,过了白沙滩之后她泪水涟涟地询问那高岩坎(后称鹰嘴岩)上的老鹰:看见夫君的尸体流过这里没有?老鹰指指下面那个长滩说:已流过滩(今刘家滩)了。辛女使劲荡着那只木船往前寻找夫尸,可终究是一场空,只好将船上的坨铁丢进深潭中,哪知坨铁靠到东岸形成一座形似称砣的山(今称砣山),使沅水在此形成了回水湾,但是仍不见盘瓠踪影,辛女只好将此山权当盘瓠墓,然后返回白龙岩崖顶站立望夫。
  盘瓠死后给辛女送了个梦,叫六兄弟把坟挖开再葬。兄弟们挖开坟一看,躺在坟墓里是一个人形并非狗。这才知道误杀了父亲。他们碍于面子又不愿承认杀父之罪,坚持打杀的是狗。辛女无奈站在崖顶上思念丈夫,泪干气绝化做岩石。后人把这里叫做辛女岩,在山顶上修有辛女祠。盘瓠和辛女在这一带繁衍生息,他们的后裔称他们为公公、娘娘,奉为祖先。
  神圣的辛女祠屹立于沅水中游西岸的辛女岩顶,它与辛女岩一样是沅水流域最古老的名胜古迹,彰显着灿烂的盘瓠文化的精魂。这从众多古籍与方志中得到见证:清乾隆《辰州府志》和《泸溪县志》载:“辛女岩在邑南三十里,危峰高耸,有石屹立如人,相传高辛氏之女于此化为石。”清《一统志》亦载:“辛女岩在泸溪县南三十里,奇峰绝壁,高峻插天,壁立水中,有石屹立如人,相传高辛氏之女化石于此,傍有石林。”,《后汉书?南蛮卷》注引《荆州记》云:“山半有盘瓠石室……盘瓠行迹。”民国时期传教士陈心传亲到实地考察后说:“查泸溪县南三十里有辛女溪,溪南有一岩山名白龙岩,位于大江之浒,其危岩之旁,亦有一石如人立,苗人传其为辛女飞异之化石,名辛女岩,帝女岩”。(摘录于《五溪苗族古今生活集》)
  据传,汉朝时辛女岩顶上立了一座辛女祠,雕有辛女木偶安于祠内神坛。唐末毁之,宋代重建,元代毁之;明代修建辛女庵。清代时来这里求神拜佛者络绎不绝,后因苗民起事反清首领吴八月率人马驻扎在山顶上被清廷毁之。民国初年又重立辛女庵,大革命时期有一地下党员以当和尚为名,在这沅水两岸从事革命活动,后因暴露了身份而离去。“湘西事变”时被土匪破坏。
  1990年春,为了迎接全国盘瓠文化学术讨论会在泸溪县召开,经上级批准组织民间复修辛女祠,九月底修成。由青年诗人、书法家李晓鹏书写“辛女祠”三字。辛女塑像由凤凰县职业中专美术教师龙国喜用青石岩雕塑。十月中旬由凤凰县民委专车送至泸溪县民委摆放县文化馆。次日由县人大主任向明发,县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侯自佳以及县民委干部杨大庚一行五人租用机动船溯沅水而上,运往辛女桥,三天后由村民十人抬上辛女岩顶,安进辛女祠。十月二十三日参加全国盘瓠文化学术讨论会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们冒雨爬上了辛女岩,观看了辛女岩,辛女祠,辛女像,被这神奇的风光风物所迷住,纷纷挥毫写下了许多诗词。
  原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谷子元已是八十二岁高龄,拼老命爬辛女岩半途而返写下如下这首小诗:辛女岩考古:滔滔沅江水,莽莽武溪峦;辛女祠考古,惜登半山还。
  上海著名民间文艺家徐华龙爬上辛女岩,亦作诗一首:辛女祠下:沅江银带绕峻峰,亭亭玉立一仙娥。撒云拨雾观山川,子孙纵情舞与歌。
  著名儿童文学家邬朝祝登上辛女岩后亦作诗一首:风雨中登辛女岩:风送盘山径,雨洒护仙岩,苗歌迎远客,乘兴我登台。莫愁前路险,临高景色乖;山河美如画,灵气满胸怀。
  湖南著名民间文艺家张劲松登上辛女岩亦作诗一首:登辛女祠:沅水突兀辛女祠,泸溪情深诉往情。滂沱大雨登祖庙,为求传统续新生。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1-11 01:22回复